車過東港不老橋
思念如水鳥飛撲微笑寬闊的水灣
又輪到做同一個夢的季節
千里迢迢趕赴不老橋
以黃昏蒙面
以星星作掩護
時間是一個微笑的強盜
但現在是另一場大病
當我們變得脆弱
想要回到從前
再次闖入某些夜晚溫暖的瞬間
不要給他機會
不要讓他整理你的行李
時間開始微笑了
煞車聲猛然將遠方的月光驚醒
青春太完美了
每個人都忍不住對他撒謊
從兩方面
沿途和他相互對搶
變老和變憂鬱
是這麼傷心的事情
千里迢迢來到不老橋
幾段秘密交往中的戀情
靈魂錯過的渡口
被製成夢,被製成淚水
彼此忘記是多麼不容易啊
落葉轉眼又要積滿車頂
我們都沒有達成心願
時間是一個微笑的強盜
都知道了。
有過一個愛人
感動時牽手
幸福時擁抱
災難來臨時,更熱烈地親吻
然後……
你們都知道了。
常常想起
他允許我可以愛他那時候
上山的路仍然下著冬雨
我們為彼此撐傘
以為從此
不會再濕透了
但是……
你們都知道了。
我們是經過了那麼多的試探
終於停止萬古長夜的折磨
卻也是同一雙救援的手
發出了同樣的聲音
驅逐我如焚化一具
全然陌生的屍體
飛蛾是多麼痛恨那些火啊
可惜……
你們都知道了。
愚人節的夜晚
不能再回到當時的初戀
這麼多年來
說服著自己
那不過是一種惡作劇罷了
此後,每當有人用各種邪惡手段
驚嚇我的時候
我都不會再恐懼了
因為……
你們想必已經知道了。
摘下帽子前來相認
◎鯨向海
等等,那就是我的夢嗎?
風聲呼呼斜過騎樓的帽緣
始終不敢摘下帽子前去相認啊
夢是最後一種用以掩護的鴨舌帽
清醒是我們此類人的天敵
在詩裡,各種對於現實的妄想都可以找到安身之處;「恐怕這不是一般人所能接受的罷?」詩對於瘋狂的包容,和精神病院是一樣的。馬奎斯的短篇小說裡,那個為了借通電話而誤被關入精神病院的旅人,大多數人都是施以毛骨悚然的同情;但從詩的意境來看,我反而露出羨慕眼光,我懷疑為什麼他不會是進入桃花源的武陵人或墜入幽谷的武俠小說主角,從此將有不凡際遇?
如我們總也有不平凡的時刻,那或使精神亢奮,或慾念賁張,或正在逼近那些令人著迷的鬼怪。可能一天可以連寫七八首詩,茶飯不想,上廁所都嫌浪費時間,整個腦袋無間地爆破著,嫌棄自己沒有更多的手指來敲鍵盤。又或臨睡前,把燈一關,就顯現了靈感;開燈,匆匆拿出紙筆記下,躺回床上,又出現了下一個詩句,於是爬起來開燈再寫——這個世界,一瞬間,也恍若精神病院了。一處肆無忌憚,放任想像力與創造力之所在,正是詩歌要追求的;而充滿儀式與規範的精神病院,以仿同宗教的模式來治療不安定的靈魂,亦宛如詩歌——憑藉各種韻腳、節奏與意象的形式鎮壓著詩人的激情暴烈,使其優雅、安頓。
相對於彼幻想中永恆完美的健康境界而言,每首詩差不多都是有病的。唯有讀者們,那些具有良好安撫技巧以及訓練有素的同理心的治療家,可以使詩人們病得更加無所畏懼。然而,總不免有些讀者,咫尺天涯,只能讀到表面的部分;相反的,也必然會有那樣的神秘讀者,甚至一生僅只一次,和詩人彼此互有治療者和被治療者的精神動力關係——曾有一臉色羞紅,潛水已久,最後終於忍不住出面的讀者這樣回覆了我的徵友佈告:「你為何對狐狸和鬼怪如此著迷?我想也許是因為它們置外生死,卻可以保持美好的狀態(這實在是一種延續青春的好方法啊);同時卻也保有死亡的美好,一種絕對穩定的冰涼,不過因為是鬼,所以無肉身,不腐朽,保存著死亡與逝去漂亮的一面。」也有讀者透過網路留言,說他在旗鹽山狩獵山豬,每次看到他的獵物之前,都要先讀一頁我的詩句,然後才有力量去通緝他的山豬;此處他所說的類心理治療效應,當然完全是象徵性的;我讀了會心一笑,這是他企圖用他自己的方式,告訴我他如何從我的詩集獲益。
另一個與我關係撩亂的創作朋友,則認為我已經達到了生命中最燦爛的狀態,他以慣於諷刺的口吻預言我出完這本詩集之後,將再也寫不出任何一首堪以匹敵的詩了。詩人不會一直都是詩人,詩人可能突然變為商人,成了壞人,或者變成了老人。他因此極力爭取替我寫序,我揣想,他或許暗地希望製造出我這本貌似青春後期的終結版詩集,有一種獨獨奉獻給他的假象。迷離氤氳,遮遮掩掩的詩境,導致每個人都會覺得我正寫著他們。我無法以小說故事或其他方式描繪我對他們的愛恨,許是因為還學不會虛構病症,總太坦白面對自身的隱疾了?寫詩對我而言,一直是年少所為,最誠實之事。
我欣賞的導演金基德在他的自傳裡說:「我喜歡讀的唯一的東西是時事雜誌。因為我對人物、事件以及真實很感興趣。但我不讀那些將這些事件再生產為小說或者詩歌的東西。」似乎他並不喜歡讀詩。這時代很多傑出的,即使是藝術人物,都不讀詩;那可能因為他們帶著某種舊記憶,來自於他們求學時代的課堂經驗,或者是某次在書店中翻閱詩集,造成的心理的永久傷害(但願他們不是讀了我的詩使然)。我反而覺得,整個時代如雲煙背景,詩意是唯一真實。阿肥,我的愛貓,我最崇拜的詩人之一,必然也同意我的。儘管牠從來不讀我的詩,但是牠直接趴在我的詩集上;我最好的詩企圖模仿牠睡著的模樣。
涉足擅長以面目嚴峻的統計學表決大多數爭議的醫學領域甚久,我更加在意那些憑著直覺與想像就能夠決定的事情。詩不需要依賴任何科學流程去檢驗,更不用提供信賴區間、平均數或叢林圖。讀詩的時候,你就是唯一的神,也沒有人會因你而傷亡。我相信潔淨自然的詩歌就如初雪,不可勉強;在電腦前煎熬十幾個小時寫出來的東西不是詩歌,那僅僅是苦痛的塵埃罷了,甚至及不上一個精神病患盡情,向你表達妄想時的快樂。有些寫詩者平常個性隨和,然而一談到自己的詩,就像是刺蝟遇到了攻擊一般,神情肅穆,具有高度的防禦性——強求別人來喜歡你的詩歌,也是不必要的。出詩集這樣的事情,簡而言之就是你放了一個自己的創造物,到每個你今生可能從未去過或者從未想像過的書櫥中或者房間枕頭上;重點是,讀者他們必須是心甘情願的。
較之現代科技的瘋狂遞變,詩集的態勢是堅定永恆的。像是南極的皇帝企鵝千萬年來,不曾改變他們在極地沿海與內陸冰原間來回奔波,禁食於零下四十度,時速兩百五十公里的冰風暴中,雙腳賣力平衡站立孵育牠們下一代的儀式。我深知我的詩即使有若干價值也不會在此刻顯現,因為大家的年紀都太接近了,也都太忙碌了。既要忙著自己的創作,又要忙著自己的工作,實在很少有人可以耐心坐下來體會詩意。此外,我們總是奔波於各式各樣的應酬之間,有時候是被迫,有時是為了詩的社會公益;我們總是急於見到那些寫詩的人,更甚於好好研讀他們的詩,這個時代的氛圍似乎是這樣的。詩集的處境,有時更像是座落在荒郊野外的一座精神病院。
不同於我上一本編年體般注重時光的通緝之物,而今呈現在讀者眼前的這本詩集,沒有任何時間的限制。這裡除了從未發表過的詩,甚至也出現了更早於上一本詩集的作品;另外,有些詩已經遭改頭換面,不可辨識,完全和當初發表時不同了。某些讀者對於我喜好修改詩作的善變個性感到相當無奈(我畢竟還是有所「勉強」),出詩集對於我和我寫的詩來說都是一種解脫。畢竟我們每人每天都必得要錯過一些什麼,有機會回頭的話,或者再相愛吧。Leonard Cohen的詩句:「我夢見我夢了一千年/以便演練/這驚異神奇的七天」;鯨向海他自己的詩句也這麼寫:
關於幸福
我已經想得太多
隨便一隻無頭蒼蠅都可以
比我幸福。
如今頭顱已斷,精神瀰漫,或者可以幸福了。
200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