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DRAM產業的景氣及DRAM產品ASP,在供給端主要受到全球景氣循環及資本支出、業內競合、產能及製程技術、良率、成本、新世代交替產品、產能轉移效應、通路商存貨以及預期心理效應等影響而有所變化;在需求端則主要考量季節性因素、PC類產品及搭載率、手機、DSC、MP3 Player所造成的產能轉移效應為主。
2005、2006年由於以下三大主因,使得DRAM產業愈趨於穩定發展,而不若以往的巨幅波動:(1)Nand Flash產能轉移效應,加上國際大廠逐漸不投資12吋廠,台灣12吋廠投片量佔全球12吋廠產能逼近50%,奠定亞太地區成為DRAM產業的重心;(2)DDRII良率的改善及世代交替漸趨緩慢;(3)2005下半年的90奈米製程轉移不如2004下半年至2005上半年的0.13微米轉至0.11微米般順利,發生期間約在2006上半年。
隨著2005年全球DRAM產出之各種因素,不如在2004年底預期之大量開出,加上台廠皆和世界大廠有穩定的技術移轉與合作,並於12吋廠、0.11微米佈局完善,台廠的地位愈趨重要,預期將有效提高成本效益和競爭力;綜言之,DRAM產業在處於樂觀局面的狀況下,2005年以後台廠在世界舞台的表現將較2004年前為佳。
本專題報告透過DRAM廠商策略及佈局之分析,以評估2005年DRAM產業景氣及台廠競爭力的消長情形,內容包含(1)廠商策略合作:DRAM廠間、上下游產業鏈;(2)產能佈局:量產規模、赴中國設晶圓廠進度、募資及資本支出;(3)技術佈局:先進製程及成本結構、市場佈局、產品佈局、DDRII的發展時程等。期望藉由本專題報告,提供業者掌握DRAM產業未來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