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自1990年代以來,即以成為IT強國為目標,其間除了在1994年特別將原本掌管郵政的遞信部,擴大業務範圍至情報通信、電訊廣播等領域,成立了情報通信部外,在2004年也特別將其科學技術部部長提升至副總理層級,主要的科技產業政策促進委員會,也由總統親自擔委員長,重視程度可見一斑。儘管工業化的過程落後先進國甚多,但韓國的資訊化的過程卻有後來居上的情形。
為了能由先進國的技術追隨者轉變為新技術融合的領導者,韓國果敢的選擇一些當時非主流的新規格技術,諸如CDMA、ADSL等,反而促成其通訊產業的蓬勃發展及寬頻建設的普及,而韓國在線上遊戲、e-learning等數位內容領域的投入,更使其軟性力量進一步發揚光大,這其實是始料未及的。然而有了這些成功的發展經驗,也強化了韓國的自信心,目前在政策上更積極地去鼓勵諸如WiBro、DMB等自主技術規格的研發,希望透過擁有自主的核心關鍵技術來強化競爭力。從滿足國民的基礎建設需求切入,以掌握新技術為關鍵,由落實國產化來拓展內需市場,以國內市場成功經驗進一步競逐海外市場,這一套韓國發展IT產業的成功模式,實有值得台灣借鏡之處。
面對數位聚合時代瞬息萬變的挑戰,韓國產業資源部正積極在進行未來10年的願景規畫,並已提出了「2015產業發展願景及戰略草案」,將韓國的未來定位為「全球產業結構的聚合者(Global Industry Integrator)」,計劃使韓國在2015年躋身全球前10強,達成國民所得3.5萬美元的目標,或許不免有畫大餅之嫌,但韓國這種「拼命向前」的精神,亦值得效法。
有鑑於此,拓墣產業研究所特別從韓國IT產業發展策略及願景切入,進而探討韓國大廠Samsung及LG電子在設計、品牌經營的獨特競爭力,以及韓國在數位內容及通訊產業的驚人爆發力,期望能藉此提供相關業者作為策略佈局及經營模式擬定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