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有 6 項符合
覺海慈航度香江:宣化上人事蹟 香港篇的圖書 |
圖書選購 |
型式 | 價格 | 供應商 | 所屬目錄 | $ 340 |
樂天書城 |
佛教經典/解說 |
$ 360 |
金石堂 |
佛教經典/解說 |
$ 360 |
三民網路書店 |
宗教命理 |
$ 360 |
誠品網路書店 |
宗教 |
$ 372 |
TAAZE 讀冊生活 |
中文書 |
$ 372 |
iRead灰熊愛讀書 |
佛教 |
---|
圖書館借閱 |
國家圖書館 | 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 |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 電子書服務平台 | MetaCat 跨館整合查詢 |
臺北市立圖書館 | 新北市立圖書館 | 基隆市公共圖書館 | 桃園市立圖書館 | 新竹縣公共圖書館 |
苗栗縣立圖書館 | 臺中市立圖書館 | 彰化縣公共圖書館 | 南投縣文化局 | 雲林縣公共圖書館 |
嘉義縣圖書館 | 臺南市立圖書館 | 高雄市立圖書館 | 屏東縣公共圖書館 | 宜蘭縣公共圖書館 |
花蓮縣文化局 | 臺東縣文化處 |
|
01. 隨緣赴港 1949 年夏,上人初訪香港。回國後卻因韶 關易幟,未能返回雲門,於是從廣州乘船又 重往香港。自此,上人隨緣於香江,開始了 海外弘化的歷程……
03. 石洞安身
1950 年初夏,33 歲的上人從泰國返回香港, 除了身上打滿補丁的衲袍外,身無長物。一 位居士知道上人要找一個修行之處,就介紹 到荃灣芙蓉山觀音洞……
上人自述:
到香港第一年,手裏沒有錢,我也不向人化緣, 常常打七,沒東西吃。從泰國回來,有一位郭寬普居 士介紹我到芙蓉山住觀音洞。 最初住觀音洞時,不要說茶杯,桌子也沒有,凳 子、床鋪什麼都沒有,一切皆空。我白天就各處經行。 牆上有個石頭臺,有多大呢,就只夠一個人能直起腰 來那麼點大,晚上我就在這上面打坐。天天就這麼坐 著。
觀音洞很潮濕,起初不覺得,頭一天在那兒一坐, 第二天你說怎麼了?這個身上都變成石頭了,不能動 彈,甚至和石頭牆壁好像合二為一似的,想動彈都不 能。大約坐半個多月,有一天想起身,你說這個腿怎 麼樣啊?就不幫忙了,這個腿麻木簡直就沒有知覺了; 活動半個鐘頭之後,才可以慢慢地站起來。這樣子坐 著大約有一個月的樣子。
有一天竟然就不能下這個石台階了,自己就打妄 想,這個地方這麼潮濕,對我身體是很不好的,常常 在這兒住開觀音洞,去哪兒呢?也沒有一個相當的地點可以住。 可是住進來的時候,是經過郭寬普介紹的,他最 初說洞裏什麼也沒有,若是你能住,我就介紹你去; 若是不能也不要勉強。那時候也不知道這麼厲害,天天坐著,這個身上都像凝結到一起似的,血脈都不流通了。這樣子一來,我又想,我如果現在不住了,這 好像也無始無終似的。這是人家動用好大的人情才有 的。如果不住,這怎麼能對得住人呢?怎麼樣交待? 這個話實在說不出口。
所以我下了決心,跟自己說:「就是死在這個洞 裏,我也不出去!潮濕就潮濕,由它吧!」因為「捨 不得死,換不了生;捨不了假,成不了真」,「受苦 了苦,享福消福」,如果這個苦是我該受的,我儘管 受好了!這樣一想,好了,就死到這裏也算了,不管 了。以後住了一個時期,這個身上又和石頭不合夥了, 不開合股有限公司了,也能動彈了。一早起來,下這 個石臺也可以了。
這麼樣子,在觀音洞那兒住了幾年,最後有人看 我沒有桌子,沒有板凳,就連那個床鋪也沒有,所以 有居士發心送我一個坐龕,兩個板凳,這麼一來就比以前舒服得多了。每天到吃飯的時候,下山去乞食, 到竹林禪院托缽取飯回來吃。
有一天我回來,發現有條大蛇進了觀音洞。這條 蛇好粗,好大的!牠見我回來就往後門跑,牠跑,我 就追。牠跑到門口那兒,又想和我鬥,就反轉頭來看 我,然後又從後邊跑掉了。以後牠常常來,不知道牠 想要幹什麼;有的時候我出去,牠就進來,我進來, 牠又出去。 我沒有跟人說我住過觀音洞裏,有一個人在山上 住了三個月,他下來就賣廣告、賣修行,總對人說: 「住山真好啊!我現在住山就等於閉關哪!我在那地 方用什麼、什麼功,真是太好了!」我就對他講:「你 真聰明!住了三個月山,就知道各處賣廣告;我住了 十多年山,也沒有人知道。我太愚癡、太笨了!」
作者簡介:
宣公上人住世七十八年,懷抱弘揚佛法於全球之志願,一生教化眾生的事蹟無數。為令眾生能見聞上人事蹟而發心修行悟道,弟子們將多年來目見耳聞或親身經歷的故事,彙集成冊,冀能藉此感化人心,教人知因識果,斷惡向善。本書詳細記載上人在東北時期及香港時期的弘化事蹟。目錄: 壹‧修行在中國:1)乘願在來、2)矢志修行、3)孝名遠播、4)指引迷津、.......31)拜見虛老、32)江西弘法、 33)雲門訣別、34)大德們的心聲。貳‧隨緣在香港:35)觀音洞內好參禪、36)德伏邪魔、37)石湧甘泉、38)活羅漢、.......62)虛老圓寂、 63)澳洲之行、64)赴美因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