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抱怨有用的話,
那要努力幹嘛?」
不拿自己和別人做比較、
不在別人的擁有裡為自己尋找痛苦,
用快樂之水沖淡抱怨的苦味、將心思放在想要的東西上……就能創造出好運的吸引力!
從現在起,停止抱怨,就會改變你的一生!
最常見的抱怨之一就是,抱怨工作的不如意,諸如工作份量過多又乏味、薪水不夠高、上司不重用自己……等,但是,其實工作之所以會不如意,那是因為你的眼睛「看花」了,如果你的眼睛清澈了,那麼你的工作就會是稱心的。許多人會因為一些暫時的枯燥、失落而牢騷滿腹,但倘若換個角度好好地想一想就會「頓悟」:自己現在還只是一枚平淡無奇的鵝卵石,沒有什麼價值可言。等到把自己磨練成為一塊璀璨奪目的珍珠之後,何愁不被老闆關注呢?《不抱怨的智慧》就要教你正確地認識自己和積極地奮發進取,進而對工作得到實質性的改觀,讓你工作得既有樂趣又有成就感!
抱怨丈夫不浪漫,那是因為你的眼睛「疲憊」了,你的眼睛活躍了,那麼就不會認為丈夫不浪漫了;抱怨妻子不賢慧,那是因為你的眼睛「麻木」
了,你的眼睛靈光了,那麼就不會認為妻子不賢慧了;抱怨孩子不聽話,那是因為你的眼睛「發燙」了,如果你的眼睛能夠降溫,那麼就不會認為孩子不聽話了。這本書就是要教你如何讓雙眼變得靈光和溫涼,進而創造出婚姻和家庭裡的美好與幸福!
市面上有不少成功法相關的書籍,教導我們要向成功的人士學習與效法,才能夠獲得幸福人生。其實,我們都忽略了一點:我們每個人的身上都有成功、快樂、幸福的因子!《不抱怨的智慧》就要教你挖掘出這些因子的方法──不把自己和別人做比較、不在別人的擁有裡為自己尋找痛苦,進而為你帶來以下兩方面的好處:第一,樹立自己的信心,只要自己有進步就是在不斷地成功,而不是非要把別人都比下去才算成功;第二,穩定自己的心態,從而有效地保護你的自尊心、明確自己的努力目標以及產生穩定的生活方式,避免急躁不安、急功近利心理的自我干擾。不要看自己沒有的,而要多看自己擁有的,這樣你就能接受和肯定自己,從而快樂和幸福了!
你發出的抱怨和牢騷越多,所招惹來的抱怨、牢騷和負面能量也會越來越多……,這是一個惡性循環,也是一種負面的吸引力法則。《不抱怨的智慧》最後一章就要教你如何翻轉人生、阻止這種惡性循環,用快樂之水沖淡抱怨的苦味、將心思放在想要的東西上……就能創造出好運的吸引力!
【內容簡介】
美國知名歷史學家房龍說:「當世界拋棄了你,而你又無法改變時,你才有權利抱怨。」但事實上,我們周圍卻有不少人以「抱怨」為生活和工作的常態。這樣的人心中充滿抱怨,總覺得周圍的每個人都虧欠他,所以看誰都不順眼,其實,這些都是自虐、不善待自己的表現。
抱怨除了眼前的短利之外,很多時候非但不能解決問題,相反還會使得問題進一步地惡化。而且,如果你抱怨上了癮的話,不但人見人厭,同時自己也會整天煩得要死。
抱怨在一個人的成功過程中構築了障礙物使其成為弱者,所以說一定要放下抱怨,因為它是心裡最重的東西,卻又是最沒有價值的東西。你會發現很難找到一個成功人士會對環境大發牢騷、抱怨不停、煩躁不安,儘管他可能克服了天大的障礙才擁有了他的成功。
生活中的誘惑和羡慕常常會讓我們迷失自己、打擾我們的生活、讓我們感到不安,其實影響我們自己的,不僅是別人的生活模式和生活方法,還有我們自己的心態。人生沒有絕對的輸贏,盲目攀比只會破壞自己的心理平衡。
我們常常心不在焉,我們常常坐立不安,我們常常沒有耐心做完一件事,我們常常感到身心疲憊,我們常常急於成功……我們到底是怎麼了?原因很簡單——我們太浮躁了。心浮氣躁是成功、幸福和快樂最大的敵人,是自己給自己製造恐懼與怨氣的機器。
不要用苛求的眼光去看這個世界。只有當我們認識到完美是一種客觀存在時,我們才不會去怨天尤人。面對不完美的生活,我們會更堅強。面對不完美的人生,我們會用善良去美化、用溫柔去諒解、用知識去充實、用勤勞去彌補……
你有沒有數過自己每天抱怨幾次?你覺得自己老是碰上衰事,所以唉聲歎氣嗎?其實,批判有如好鬥的惡犬,陳年偏見如過期麵包,恐懼是癱瘓你的怪獸……,你的負面思考都不等於你!學會放下,找回真正的自己,養成正向思考、積極行動的「不抱怨」習慣,就能讓幸福快樂長相左右!
作者簡介:
蘇曉慧
曾擔任多年的職涯規劃師與教育訓練管理師,擁有豐富的授課經驗。從自身的反思以及與學生的互動當中,深刻地體悟出正面思考對人生的重要性,並深信積極的態度能在生命中產生無比強大的力量,進而激發她與少波合作了這本《不抱怨的智慧》。
目前為自由撰稿人,最喜歡從生活中觀察、尋找生命的樂趣,常常因為貪看路邊的風景,忘記原來要走的路,繞了一大圈,卻還是慶幸做自己最快樂。
林少波
現為教育諮詢公司高級培訓師,主講課程有《大學生求職與就業》、《員工職業生涯規劃》、《職業心態建設培訓》、《日常工作效率提升》等,多年來致力於職場競爭力、心理勵志、人力資源等相關研究。
作者熱心於協助學生找尋人生的方向,並透過與學生分享自我的人生觀,幫助學生以更積極、正向的態度,邁開人生的步伐。由於受到學生的鼓勵,進而寫作了這本《不抱怨的智慧》,希望與更多讀者分享在教學相長中所歸納出的體悟。
章節試閱
■ 用快樂之水沖淡抱怨的苦味
一顆快樂的心,就好像是一面鏡子一樣,能如實地反映出事物的本身;而一顆抱怨的心,則總是被各種情緒所左右,一生煩惱不堪。
人們之所以怨氣沖天,是因為他們都做了一個相同的決定,讓別人來控制自己的心情!
當情緒因為別人而低落、心情因為別人而變壞的時候,我們就會不由自主地覺得自己就是一個十足的受害者,於是順理成章地把原因歸罪於別人,並且還想方設法地去證明這麼一點:「瞧,我的心情不好都是你造成的,你得承擔責任。」結果,在別人不「認帳」的情況下,我們就只會抱怨或者是牢騷了。其實,像這樣「要求別人使自己快樂」的人生,不但會使別人不願意接近,而且還會讓人望而生畏。
有人說,生活就是由無數的煩惱組成的一串念珠。當你唉聲嘆氣地生活,生活肯定會愁眉不展;當你爽朗樂觀地生活,生活肯定會陽光燦爛。
做一個快樂的人其實並不難,擁有一個幸福的人生其實也很簡單,只需要記住三個重點即可:不要拿自己的錯誤懲罰自己;不要拿自己的錯誤懲罰別人;不要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
在一個社區門口處,有位善於診治各種疑難雜症的老中醫正在義診。
很快,輪到一位少婦了。她向老中醫專家訴說了自己的病情:茶飯不思,失眠多夢,身體乏力,無精打采。
一番望、聞、問、切之後,老中醫說:「你身體並無大病,只是心中有太多煩惱以致體有虛火而已。」
聽了這話,少婦再也控制不住了,說了好一會兒,既有心中的種種煩惱,也有一些令人高興的事。
老中醫一邊聽著一邊寫著,然後把兩張寫滿字的紙攤在了少婦的面前,一張寫滿苦惱,一張寫滿快樂,說道:「看,這就是藥方,你把苦惱看得太重了,也就忽視了身邊的快樂。」說著,老中醫起身取來一盆水和一隻苦膽,把膽汁滴入水盆中,那濃綠色的膽汁在水中淡開,很快便不見了蹤影。
「膽汁入水,味則變淡。」老中醫娓娓說道,「想想看,人生何嘗不是如此?」
很多時候,當我們在為種種苦惱之事而感到失落甚至落淚時,其實快樂就在我們的身邊微微地嬉笑。如果我們任由這些外在的人和事來決定自己的情緒和心情,那麼我們就會在不知不覺之中把心中的快樂拱手讓給了別人。倒不如,去嘗試著用快樂之水來沖淡抱怨的苦味呢。
就好比是平靜而清澈的湖水可以清晰地倒影出周圍的環境,而浪花翻捲的海水則只能看到一片渾濁一樣,一顆快樂的心,就好像是一面鏡子一樣能如實地反映出事物的本身;而一顆抱怨的心,則總是被各種情緒所左右,一生煩惱不堪。人生在世,其實是為自己而活。一個人,出生於什麼樣的環境和什麼樣的家庭固然沒有辦法選擇,但卻可以選擇自己的生存方式。當我們把「心田裡的雜質慢慢地沉澱下去」之後,那麼我們的心就能變得澄清,從而清楚認識一切事物的本質以及我們煩惱的根源,然後成為一個真正有智慧的人,活出生命的品質。
記住,不要讓抱怨的苦水越來越濃。
因為抱怨,一些本可以成為天才的人物只好做著極其平庸的工作;因為抱怨,很多人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耗費在了無謂的煩惱上。可以說,沒有一個人因為抱怨而獲得好處,也沒有因為抱怨而改善了自己的處境;相反,抱怨卻在每時每刻地損害著我們的健康、消耗著我們的精力、擾亂著我們的思想,從而使得我們無法顧及那些應該做以及必須做的事情,直至滑入痛苦不堪的深淵之中。
也許你會說:「我也知道快樂比抱怨好,但就是快樂不起來呀。」別著急,那是因為你還沒有掌握快樂的技巧罷了。這裡,有幾點實用的建議,能夠幫助你掌握快樂的鑰匙進而掙脫抱怨的束縛。
1.做好手頭的工作。無論是身居要職還是無名小卒,當你對手頭的工作充滿熱情與興趣的時候,就可以比較輕鬆地把它們做完、做好,這樣也就能從工作中得到快樂了。
2.與家人和睦相處。常言道:「家是永遠的避風港。」不管是受了委屈還是有了成就,當你和家人一起分擔或者分享的時候,就一定能夠在其中享受到無與倫比的天倫之樂。
3.結交知己朋友。在生活中,有那麼幾個貼心的朋友能和你一起暢談理想並為理想一起奮鬥,能在任何時候都可以趕過來聽你傾訴以及和你把酒言歡,將是一件難得的幸事。
4.發展個人愛好。人生並不只是工作一件事情,那樣未免過於單調了。不妨在工作之餘培養一些個人的愛好,例如下棋、釣魚、旅遊、讀書、唱歌等,都能讓你的人生多姿多彩起來。
5.經常自我充電。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想要保持一份生活情趣和好奇心,你就必須學會不斷地超越自我,學習知識,讓其成為自己登高的墊腳石。這樣,也能讓自己時刻跟上時代的步伐。
6.盡情打扮自己。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把自己打扮得漂亮一點,不但能使別人看著開心,而且也會讓自己有個好心情。更重要的是,它會讓你時刻保持一份難得的自信心。
人的精力總是有限的,當快樂的事情想得多了,那麼不快樂的事情就會自然而然地想得少了。正是因為這樣,有些人雖然也有不少痛苦,但因為他們的專注都集中在尋找快樂之上,也就是用快樂之水沖淡了抱怨的苦味,所以他們的心總是快樂的。
■ 用快樂之水沖淡抱怨的苦味
一顆快樂的心,就好像是一面鏡子一樣,能如實地反映出事物的本身;而一顆抱怨的心,則總是被各種情緒所左右,一生煩惱不堪。
人們之所以怨氣沖天,是因為他們都做了一個相同的決定,讓別人來控制自己的心情!
當情緒因為別人而低落、心情因為別人而變壞的時候,我們就會不由自主地覺得自己就是一個十足的受害者,於是順理成章地把原因歸罪於別人,並且還想方設法地去證明這麼一點:「瞧,我的心情不好都是你造成的,你得承擔責任。」結果,在別人不「認帳」的情況下,我們就只會抱怨或者是牢騷了。其實...
目錄
序言 如果抱怨有用,那要努力幹嘛?
第一章|抱怨是最具毒性的精神氣息
抱怨無處不在,抱怨形式眾多。男人抱怨女人,女人抱怨男人,大人抱怨孩子,孩子抱怨家長……抱怨已經成了氤氳於人性之間的最具毒副作用的精神氣息。到底在抱怨什麼呢?
第二章|抱怨是最消極的自虐
房龍說:「當世界拋棄了你,而你又無法改變時,你才有權利抱怨。」可事實上,我們周圍卻有不少人以「抱怨」為生活和工作的常態。這樣的人心中充滿抱怨,總覺得周圍誰都虧欠著他,看誰都不順眼,其實都是不善待自己的表現。
第三章|不抱怨是可抵達的理想境界
何為抱怨?詞典的解釋是「心有不滿,埋怨」。抱怨與不抱怨代表著不同的心態和不同的處世辦法。每個人都有不順心的時候:事業受挫折,工作打不開局面,成績得不到肯定,價值得不到認同,無端受委屈和猜忌……面對困境,我們能保持「不抱怨」的平和心態嗎?
第四章|盲目的比較是抱怨的根源
生活中這些誘惑和羡慕常常會讓我們迷失自己,常常會打擾我們的生活,讓我們感到不安,其實影響我們自己的,不僅是別人的生活模式和生活方法,還有我們自己的心態。人生沒有絕對的輸贏,盲目攀比只會攪亂自己的心理平衡。
第五章|心浮氣躁造成怨氣橫生
我們常常心不在焉,我們常常坐臥不寧,我們常常沒有耐心做完一件事,們常常感到身心疲憊,我們常常急於成功……我們到底是怎麼了?原因很簡單——我們太浮躁了。心浮氣躁是成功、幸福和快樂最大的敵人,是自己給自己製造恐懼與怨氣的機器。
第六章|認清缺陷和不完美才是人生常態
不要用苛求的眼光去看這個世界。只有當我們認識到完美是一種客觀存在時,我們才不會去怨天尤人。面對不完美的生活,我們會更堅強。面對不完美的人生,我們會用善良去美化、用溫柔去諒解、用知識去充實、用勤勞去彌補……
第七章|抱怨不如改變,轉運來自轉念
你有沒有數過自己每天會抱怨幾次?你覺得自己老是碰上衰事,所以唉聲歎氣嗎?批判如好鬥惡犬,陳年偏見如過期麵包,恐懼是癱瘓你的怪獸,你的負面思考都不等於你。學會放下,找回真正的自己!養成正向思考、積極行動的「不抱怨」習慣,讓幸福快樂長相左右!
第八章|創造美好吸引力,擺脫抱怨惡勢力
當我們開始抱怨,就是將焦點放在不如意、不快樂的事情上,我們說的話表明了我們的想法,而我們的想法又創造了我們的生活。這是一個惡性循環,也是一種負面的吸引力法則:你發出的抱怨和牢騷越多,你所招惹來的抱怨、牢騷和負面能量也會越來越多……
第八章──創造好運吸引力,擺脫抱怨惡勢力
當我們開始抱怨,就是將焦點放在不如意、不快樂的事情上,我們說的話表明了我們的想法,而我們的想法又創造了我們的生活。這是一個惡性循環,也是一種負面的吸引力法則:你發出的抱怨和牢騷越多,你所招惹來的抱怨、牢騷和負面能量也會越來越多。
序言 如果抱怨有用,那要努力幹嘛?
第一章|抱怨是最具毒性的精神氣息
抱怨無處不在,抱怨形式眾多。男人抱怨女人,女人抱怨男人,大人抱怨孩子,孩子抱怨家長……抱怨已經成了氤氳於人性之間的最具毒副作用的精神氣息。到底在抱怨什麼呢?
第二章|抱怨是最消極的自虐
房龍說:「當世界拋棄了你,而你又無法改變時,你才有權利抱怨。」可事實上,我們周圍卻有不少人以「抱怨」為生活和工作的常態。這樣的人心中充滿抱怨,總覺得周圍誰都虧欠著他,看誰都不順眼,其實都是不善待自己的表現。
第三章|不抱怨是可抵達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