僕人領導學是一個簡單的概念,
卻有非常廣泛的運用。
羅伯˙格林里夫看穿機制的貧乏,
開創了企業管理的新局、人性化管理的先河。
真正的領導者必須先做僕人,而領導者的權利並非來自於他取得的頭銜,領導的前提是取得追隨者的信任。
僕人領導者的試金石:他的跟隨者在他的領導下是否日益成長、是否更健康、更有智慧、獲得更充分的自由、更加自動自發,並且也成為僕人?
人類社會真正的敵人是優秀、聰明積極主動但是缺乏明確信念的人。太多人高談闊論,自許為評論家、專家,太多見風轉舵的知識份子,但卻只有極少數的人勇於在不完美的社會中,承擔建構優質機構的重責大任。
格林里夫主張,服務應該是領導者的特徵,服膺僕人領導學,不只能創造更好、更優質的企業,企業領袖本身在服務的過程中,還會找到更大的人生樂趣。
僕人領導學的影響力絕非僅限於企業,無數的商學院、企業高階主管和政府及公共、私人機構,都受到了僕人領導學的吹拂。
在後安能(Enron)的時代,「僕人領導」非但沒有褪色,還更加受到重視。在這本25週年紀念版,《與成功有約》作者史帝芬.柯維和《第五項修煉》作者彼得.聖吉兩人受邀為25週年紀念版做序、寫跋,其意義絕非背書,而是向大師致敬。
1977年,羅伯.格林里夫出版《僕人領導學》,奠定了「僕人領導」的學術基礎。從那時候起,他的學說影響了無數的學者與管理者,《僕人》及《僕人領導》(商周出版)皆受到他學說的啟發。
作者簡介
羅伯.格林里夫(Robert K. Greenleaf)
生於1904年,卒於1990年。他第一個生涯只在一個機構工作,就是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從事管理研究、訓練、研發與教育工作。退休之後,他展開第二個生涯,密切研究機構,他在哈佛商學院、福特基金會、多個教會及非營利組織等知名機構執教或是擔任顧問。在美國狂飆的1960年代,他發現年輕人對美國的主要機構非常不滿,於是深入研究機構失能的源頭,得出一個重要的結論就是:機構沒有扮演好僕人的角色,導致他們無法善盡領導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