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大家好。我是作者高見。《大逃殺》是我目前為止唯一的一部作品。自日本第一次出版以來,已經經過五年多了。現在要我重新針對這部作品寫序,總覺得有點不好意思。不過,還是為讀者們寫幾句話吧。
首先,這部作品的背景設定或許會讓各位想起一九四五年以前,在亞州和太平洋掀起廣大戰爭的日本。特別是中文版的讀者,也許會對這點感到有些在意。以我個人來說,絲毫沒有「那場戰爭如果是日本獲勝的話……」這樣的想法。嚴格說來,我在下筆時真正有意探討的是:不管戰爭的結果是勝是負,日本這個國家都不會改變的弊病(而且這個弊病還愈來愈嚴重)。另一方面,書中將那個任性胡為的「世界唯一超級大國」描述成「應許之地」,我如今看來,倒覺得有些後悔。無論如何,我想表達的是:即使置身於「理論上任誰也無法置信的世界」(或者也可以說是一個人自絕於其他人群之外,獨自封閉在一個名之為「個人」的牢獄之中),但還是能夠擁有一線希望。諸如此類可能發生在我們每個人身上的故事。讀者們如果能接受這個觀點,那就萬幸了。(上面這段話會讓人覺得好像很了不起似的,但其實之所以動筆寫這部作品,不過就是以「如果有一天,一個怪老師突然進入教室告訴大家:『今天要請各位同學互相殘殺一下。』那一定很恐怖吧。」這樣的想法為契機罷了。)
此外,說不定各位讀者在閱讀這本小說之前,就已經先接觸過了已故的深作欣二導演拍攝的電影版,或是田口雅之先生的漫畫版。這些版本和小說版(嗯,基本上這才是原作)的不同點,除了某些細部設定不一之外,最主要的還是「整體氣氛」的不同。以下容我稍作討論。深作版在某種意義下要表達的是「世代間的代溝」,也可以說是在探討大人和小孩之間的關係。若更深入探究其本質,可以說電影版作品的宗旨是:「在這個惡意也好、暴力也好、偶發狀況也好、小小的幸福也好,全都混在一起的大雜燴的世界裡,人們只能四處奔走,掙扎抵抗。(「學校」比擬成「社會」多少可以算是一種象徵性的表現手法)。
深作先生自出道以來,這類訴求是他作品裡的一貫宗旨,這部電影當然也不例外,甚至可以說色彩還相當濃厚。另一方面,田口先生的表達方式(包含以娛樂性優先這點)就和我的比較接近,漫畫版的劇情設定也大致上按照原著小說的安排進行。如果說有微妙的差異,那就是田口先生的作品裡對人性有一種完全的信賴感(或者說是「愛」)。而我個人對人性的看法倒是有些冷漠的。也可以說,雖然我不敢自比遺傳子生物學家道金斯(Richard Dawkins),但我是以觀察機械運作的角度來觀察人的活動。這部作品中,有一個角色的行為正如同機械一般。而我們即使不體現得那麼極端,但也都背負著機械的宿命(由誕生步向死滅)。或許因為我自身有這樣的感觸,因此在這個小說版(請容我再次強調這才是原作!)裡多少充斥了些帶著諷刺意味的氣氛。然而,這並不是說凡事都不重要,不需要去珍視、在意。相反地,我想表達的是:「正因為人生如此,我們更應該有我們必須去重視的事物。」
嗯,說了這麼多,好像這是一部格調高尚的小說似的,實際上格調是低到無以復加。所以,請各位放心逐頁欣賞下去吧。如果能得到各位讀者們的喜愛,那就謝天謝地了!
二○○四年九月 高見廣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