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術──利用活生物體或它們的產物來改善我們的生活和環境──是一門廣泛且愈趨複雜的學科,其中包含許多專門的領域。我們對活生物體的瞭解藉由提供給基礎科學研究的分子生物學和重組DNA的方法無限地擴大。我們已經能夠分離,分析,並擴大基因且改變活生物體的遺傳構造。選殖生物體幾乎已經變成平常的工作,而幹細胞的研究似乎帶給大家希望。事實上,生物技術的確正在進行農業和醫藥的革命。
我從1986年起就在大學教授生物技術學科並且長期察覺學生需要一本提供合理地廣泛介紹生物技術的書。這也就是驅使我寫這本書第一版的動力。然而,現代生物技術的演進讓準備教材的筆者浮現出許多特殊的挑戰:這個領域太廣泛,多變,以及進步非常神速。它的廣泛性代表著有許多領域必須被定位;它的「多變性」代表著沒有兩位在相關學科授課的老師會在相同深度的教材中涵蓋相同的主題;而它的神速進步代表著一本書只有當它在被寫時是真實的。最後的這個挑戰能藉由排定時間修訂和提供更新下載的網站來定位。而前述兩個挑戰可藉由從許多生物技術領域插入資訊以提供讀者重要觀念及方法的基本資訊並瞭解這個領域如何發展和在地平線上發展出什麼。 在第二版中我們做了許多的改變。跟第一版最大的改變是第二章的內容被分別移到第一章和十二章;新增了免疫一章;而第九章的人類基因體計畫重新編輯包含基因體,蛋白質體,和生物資訊。除此之外,每一章最後的閱讀參考資料也重新增列。在書中每一章新增一個「爭議話題」的道德意涵旁註以及一個「生技革命」短文框闡釋新的發展。
接著我將針對每個章節做一個簡短的導覽藉以說明修訂及進一步遇到的挑戰。第一章展現發展生物技術深度的歷史回顧及造成生物技術革命的指標性實驗。雖然這本書既不是一個方法目錄也不是一個分子生物學教本,還是有三個章節提供基本觀念和方法的回顧。第二章展現中心教條和基因表現的總覽。第三章展現基本的重組DNA技術方法的回顧。在這一章中廣泛地加入一些新技術,例如包含有DNA微陣列和RNA干擾技術。另外加入一個免疫學基本原理(第四章)的新章節。
第五章到第八章各針對一個研究的領域和它們應用現代生物技術方法所得到重要結果以及激發未來潛力的發展:包括微生物體,植物,動物,以及海洋生物等。微生物,植物,以及動物的生物技術章節已被廣泛地修訂和新增。海洋生物技術是一個新興的領域通常很少涵括在教科書中,縱使海洋生物對生物技術有非常大的貢獻。在每一個章節中,新開發的範例以及新的應用均有詳細說明。
第九章已被完全地改寫與新增,加入基因體,蛋白質體,和生物資訊等新領域。第十章被廣泛地修訂成涵括醫藥生物技術最近的發展,而第十一章詳述刑事科學和親子鑑定的貢獻,特別是針對DNA鑑定。這一章已被修訂成含有新的技術。最後,第十二章著重在管控及專利爭議。這一章已被廣泛地新增和修訂,提供更多對於專利及道德的爭議,並包含在1970年代DNA革命時的管控爭議的歷史進程。
除了涵括的寬度之外,還有其他的特點加強了這本書的可看性:
在第九章,基因體,讀者可以連結到全球網際網路上快速地更新最新的資訊。由於網站有時會變更,我建議可以參考書上的網址或利用輸入關鍵字來搜尋網站。
一般使用對其他章節的交叉參考文獻提供教師和學生在不同生物技術領域的資訊互通且在其發展的不同時期提供更廣泛的瞭解。
提供了許多附件加強了許多章節的內容(例如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指導方針的總覽)。 雖然沒有一本書可以在快速發展的領域中完整地取代最原始的研究報告和回顧文章,但它能提供在特殊領域中當做進一步研究的跳板或是提供非生物技術學生當作總覽。因此,在每一章的最後,我列出許多參考書籍和文章──包括一般的回顧和研究報告──提供進一步閱讀。 關鍵用詞提供專有名詞定義。
書的最後提供縮寫和首字母縮略字的列表,依時間排列的分子生物學和重組DNA技術的歷史發展列表,以及人類基因體計畫依照年代的里程碑紀錄。
為了提供研究者和學生使用這本書的額外資源,我們提供了一個網站www.wadsworth.com/biology。這個網站包含有問答集,專有名詞,InfoTrac測驗,網路指引,以及網路連結。
誰能使用這本書呢?大學生和研究生都會發現它是非常有價值的。主修科學或非主修科學但具有科學背景的大學生都能利用它當成生物技術學科的教科書,或當成其他學科像是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學的補充教材。選擇特定的章節在學科中使用能更符合特定族群的生物體(例如植物細胞生物學或微生物遺傳學)或在一般生物或植物學科中涵括特定的主題。在研究生學科中這本書能提供廣泛地生物技術的總覽,以及背景資訊從每一章所列出額外的原始報告和回顧文章。醫學院學生,工廠或研究單位的研發人員,以及對學習有關刺激性學科的技術作家都會發現這本書這本書是非常有價值的。
這本書如果缺乏許多人的努力是無法完成的。在校閱這本書時,我非常感激我的編輯Nedah Rose,和我的助理編輯Christopher Delgado及Kari Hopperstead,感謝他們的支持、鼓勵、指導和觀察入微。另外也非常感謝Graphic World Publishing Service的Kelly Mabie以及Belinda Krohmer與其他在華盛頓的製作群。最後,我要感謝試讀者花時間來閱讀並在這第二版提供寶貴的意見。若沒有下列有才幹的學者和教授本身這些人深思熟慮的參與,這本書絕不能像今天這般模樣:Ferris州立大學的Olukemi Adewusi;Baylor醫學院的Eric Chang; Mesa社區學院的Denise Clark;佛羅里達中央大學的Henry Daniell; Bradley大學的Samuel Fan;德州大學聖安東尼奧分校的Paul Farnsworth; Housatonic社區學院的Craig W. Fenn; William Paterson大學的Clair Leonard; Middlesex社區學院的Jonathan Morris;南內華達州社區學院的Kurt M. Regner; Wellesley學院的Dennis M. Smith; J. Sargeant Reynolds社區學院的Barbara L. Stewart。
譯者序
在人類基因體計畫完成後,生物科技邁入了一個新的紀元,成為本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科技,先進國家莫不投入大量人力及經費從事教育、研究及產業開發。為因應生物技術突破發展與應用,行政院推動「挑戰2008──國家重點發展計畫」,由經濟部擬定「兩兆雙星產業發展計畫」,明確勾勒出我國核心與新興產業政策方向。其中生物科技產業就是雙星產業之一,是政府規劃的未來明星產業。目前政府積極推動「加強生物技術產業推動方案」,培育生物科技產業人才。本人有幸曾參與執行及審查行政院勞委會職訓局「農業生物技術及相關領域」就業學程,今年亦參與教育部技職司「生物技術系提升生技產業人才培育之教學品質」計畫。在計畫執行之中,心中一直盼望有一本書能夠介紹基礎生物技術,能對學術界及產業界有志共同參與此項明星產業的一本專業書籍。除此之外,近年來參與教育部顧問室「生物技術科技教育改進計畫」時,在許多教育先進的指教下,更加促使本人想進一步推動生物科技人才培育的普及化。
當拿到學富出版社總經理于雪祥先生寄來的Susan R. Barnum教授所編著的「Biotechnology an introduction」第二版,讓我覺得這正是一本推動生物科技普及教育的一本好書,值得讓從事生物科技教育的人投入心血將他翻譯成中文版。因此結合了許多熱心從事生技教育志同道合的朋友,首先承蒙前輩中山大學海洋資源學系林全信教授負責第四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以及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研究所劉仲康教授負責第五章、第十章。第六章則由好友高雄大學生命科學研究所王恆隆教授、葛孟杰教授通力合作翻譯。第十二章則由產業專家來執筆,包括科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韓台賢副總經理、台醫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員蔣鳳琳博士共同負責。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及第十一章則由本所專兼任教師包括吳佳鴻教授、台灣默克股份有限公司何景富經理共同精心合作完成。在總校閱部分謝謝廖怡雯小姐、黃雅芳小姐費心聯繫、細心排版,可謂備極辛苦。此中譯本結合了國內對生物技術相關的專家學者通力合作,希望能在台灣出版一本高品質的生物技術中譯本,作為生物科技普及教育的優良輔助教材。
本書的編排與內容非常恰當,因此本人曾在規劃教育部醫護類技職教育一貫課程中(擔任生物技術召集人)將本書的目錄當作生物技術教學綱要的主要參考範本,不僅對大一以生技相關科系的學生可作一個基礎專業教材,對於非相關科系之學生亦非常適合作為通識課程教材。在第二版的原著中非常努力地在更新目前生物技術發展的近況,更增加了「爭議話題」與「生技革命」之專欄,提供閱讀者本身的省思及未來的探討,尤其是基因體、蛋白質體和生物資訊之最新發展有更大幅度的介紹,中譯本更盡全力將索引中文化,以方便初學者對照閱讀,我們誠摯相信定是一本非常符合介紹現代生物技術的參考書籍。雖經校正,疏漏難免,尚祈諸先進不吝指正,是所至盼。
輔英科技大學生物技術系暨研究所
邱華賢 謹識 民國九十四年一月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