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代中共推動土地改革運動,搖撼中國傳統社會,間接取得國共戰爭的勝利。土地改革運動非僅僅為了改動既有的土地制度,更是一場重組鄉村權力、再造意識形態的大變革。它徹底顛覆了數千年來中國鄉村一切的傳統制度與思想方式,利用土地改革做為一種有效的動員方式,以財富重新分配為手段,爭取民心,在過程中讓農民初步接受階級鬥爭的理論,並將「國家權力」逐漸滲透到中國農村,崩解農村原有的封建勢力。
伴隨土改運動出現的文學創作,依循〈延安講話〉的原則,以虛構文本的形式,為中共在農村中所實施的政策相為呼應,提供合理性利基,並藉由文學作品的傳播功能,以文字的感召力,在閱讀的過程中教育及警醒人民,使政策順利推行。簡言之,土改小說可說是深受主流意識形態指導、具有圖解政策作用的文學創作。土改小說肩負著文學的教化功能與宣傳作用,是「政治社會化」的工具,個體通過文學這種傳播方式,自覺或不自覺地逐步完成主流意識形態所希冀的樣貌,社會或群體成員所應該要擁有的政治認識、政治態度和行為。
另一方面,它的廣泛流傳亦虛構了土改政策的合法性與正當性,透過文字的美化修飾,它不僅記錄歷史,事實上也構建了歷史,成為歷史的一部分。土改小說是錢理群教授所謂「新小說的開始」,它高懸的烏托邦理想,也使小說充滿了明朗樂觀的精神;二元對立的人物設置是階級敘事的發韌,甚至影響到新時期的改革文學,在當代文學史上,有它獨特而重要的地位,值得兩岸三地學界關注。
作者簡介:
劉文淑
台北市人。輔仁大學中文系學士,政治大學中文系碩士,政治大學中文系博士。曾任教義守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現為東吳大學中文系兼任助理教授。
研究領域為中國現當代文學、台灣現代文學與文化、小說創作、文學理論。
開設現代小說選讀及習作、華語文學與思想、中國大陸當代小說專題、應用文寫作等課程。
曾任馬來西亞華文教育中台灣文化敘述研究工作坊執行長、林語堂文學獎評審等,曾共同編寫《東吳大學國文選》(教育部中文閱讀書寫課程計畫讀本)。
作者序
自 序
2004年夏末,在一片蟬鳴聲中,我踏入政治大學。在此之前,我與政大可說毫無淵源。因為我自小在台北市鬧區成長,對於坐落在繁華商圈的台大與師大極之熟稔,前者因有長輩任教其中,後者則是我畢業後找的第一份工作,它們像是我從小玩到大的朋友,親切而隨和。而在台北市郊的政大,正如校外那座精神堡壘,巍然高聳而獨立,沒想到直到2016年博士班畢業,我竟在風雩走廊徘徊了十二個年頭,那些大師級的師長與人物,也從教科書裡走出,翩然的出現在我的生命當中,豐富我的求知歲月。
回想張雙英老師總是慈祥的瞇眼微笑,但他的文學理論課程,引領我走向一個全新的閱讀視野。林啟屏老師是我的導師,他的中國學術流變史通過「現代性」經驗,重新省視、思考經典的價值。唐翼明老師講授世說新語與魏晉玄學,他是個傳奇人物,天資聰穎卻屢遭挫折,父母都是國民黨的高官,但他卻未於1949年隨父母到台灣,因此從小在大陸放牛、砍柴、挨打、受餓,經過文革、關過牛棚,高考是全省第二名,卻因為出身而無一所大學肯錄取,最後因改革開放而有機會赴美成為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唐老師的特殊經歷讓他關注到現當代小說的領域,後來也因此成為我碩士班的指導教授。唐老師建議我進行曾入圍諾貝爾文學獎的大陸作家李銳文學研究,我也曾和李銳有過學術聯繫,這些讓我對中國近現代兩岸三地小說有更多比較的視野與深入探討,因此期間我除了書寫古典小說研究之外,也書寫近現代小說研究論文。
另一個深刻影響我學術生涯的就是政大名譽教授尉天驄老師。第一次上尉老師的課時,幾乎所有的同學們都翹首以盼,畢竟,這影響台灣文學史的人物,是傳奇中的傳奇。尉老師來了,嘹亮的大嗓門、爽朗的笑聲,牽引著每個學子的脈動。某次在學校側門偶遇尉老師,尉老師捧著兩本書,一看就是從書店剛買回來的,他急切地問我,有沒有看過,我有些赧然地搖搖頭,他不由分說將兩本書塞給我,「好書好書,一定要看。」一直到我坐上公車,老師還不停向我揮手,車窗上的人影逐漸縮小、消失,而老師眼睛裡閃爍的光芒,我永遠忘不了。
後來,尉老師成為我博士論文的間接推手。在一次下課後,他與我邊走邊聊天,我對他傾吐找不到題目的困擾,他說:「大陸土地改革小說應該是個好題目,在我這裡有一些資料,你隨時來拿。」正因為老師的提點,我決定以中共的土改小說作為我研究的主軸。選擇這個題目確實頗為辛苦,生在台灣、長在台灣,對於對岸那段歷史實在不甚了解,期間也曾到政大東亞研究所旁聽課程,希望能較為深入理解中共的發展歷程。土改被認為是文革的先聲,在要求公平正義的大纛之下,掩藏著許多令人思之恐極的殘酷血腥,也徹底翻轉傳統中國的政治與社會結構,這當中的文學、政治、歷史三者之間的糾葛,的確讓我在台灣學界找到一個較新的研究領域,後來在唐翼明師、張雙英師、呂正惠師、張堂錡師及王力堅師的審閱之下,我順利通過博士論文口試。
畢業之後,先後擔任東吳大學中文系、義守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也曾應東吳中文系之請擔任馬來西亞華文教育中台灣文化敘述研究工作坊執行長、林語堂文學獎評審等,並共同編寫《東吳大學國文選》(教育部中文閱讀書寫課程計畫讀本),這些讓我在研究與講學之外,有更多與文友及各地學子互動的機會。目前研究領域為中國現當代文學、台灣現代文學與文化、小說創作、文學理論,並開設現代小說選讀及習作、華語文學與思想、中國大陸當代小說專題、應用文寫作等課程,雖然期間常有一些研究與講學的問題,但非常感謝東吳大學中文系鍾正道主任的鼓勵與指導,也謝謝林宜陵教授對我的支持與分享。
這次本書有幸出版,多賴翰蘆圖書出版社洪詩棠先生及其編輯團隊的大力協助。回首這一路的文思履程,有幸能在眾人的愛護與提攜中,完成一次次的學術成果,也深刻體會到學術傳承的深義。去年,因為尋找研究資料,我再次回到政大,隨著公車搖搖晃晃,越開越近,矗立在政大前面的精神堡壘也越來越明顯,我跳下車,以一種孩子孺慕的目光仰視那座政大標誌,她依然巍然高聳而獨立,盈滿親切與依戀,正如那些出現在我生命中的大師們。
謹以此書致上對尉天驄老師永恆的追念。
自 序
2004年夏末,在一片蟬鳴聲中,我踏入政治大學。在此之前,我與政大可說毫無淵源。因為我自小在台北市鬧區成長,對於坐落在繁華商圈的台大與師大極之熟稔,前者因有長輩任教其中,後者則是我畢業後找的第一份工作,它們像是我從小玩到大的朋友,親切而隨和。而在台北市郊的政大,正如校外那座精神堡壘,巍然高聳而獨立,沒想到直到2016年博士班畢業,我竟在風雩走廊徘徊了十二個年頭,那些大師級的師長與人物,也從教科書裡走出,翩然的出現在我的生命當中,豐富我的求知歲月。
回想張雙英老師總是慈祥的瞇眼微笑,但他的文學理論課...
目錄
唐序
自序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誰贏得農民,誰就贏得中國
第二節 「土改小說」範圍界定
第三節 文獻回顧
一、土改小說研究綜評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架構
第二章 中國大陸土改小說的政治背景
第一節 毛澤東文藝思想與文人創作心態
一、延安整風與講話
二、延安時期知識分子的思想改造過程
三、對於「思想改造」的思考
第二節 中共土地改革運動及其政策
第三章中國大陸土改小說的主題內容
第一節 發揮政治動員的功能
一、經濟方面的理性說服
二、政治方面的感性訴苦
三、翻身與翻心
第二節 階級話語的植入與強化
一、階級界線取代宗族血緣
二、製造階級敵人
三、用階級論取代人性論
第三節 封建制度的崩壞與平等意識的崛起
一、婦女解放與婚姻自主
二、識字啟蒙與破除迷信
第四章 中國大陸土改小說的人物形象
第一節 知識分子
一、知識分子革命者
二、小資知識分子形象
第二節 農村幹部
一、新英雄的雛形
二、變質的農村幹部
第三節 地主階級
一、地主形象生成的歷史語境
二、地主形象主要類型分析
三、地主形象的塑造方式
四、地主形象的價值功能
第四節 農民群眾
一、二流子群像
二、擺盪不定的中農
三、其他
第五章 中國大陸土改小說的敘事特徵
第一節 鮮明的政治意識形態
一、典型化的寫作方針
二、「窮人恨、階級仇」的鬥爭哲學
三、群眾意識與個人主義
第二節 線性的敘事時間與進化史觀
第三節 對群眾暴力的淡化與合理化
第六章 結論
參考書目
唐序
自序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誰贏得農民,誰就贏得中國
第二節 「土改小說」範圍界定
第三節 文獻回顧
一、土改小說研究綜評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架構
第二章 中國大陸土改小說的政治背景
第一節 毛澤東文藝思想與文人創作心態
一、延安整風與講話
二、延安時期知識分子的思想改造過程
三、對於「思想改造」的思考
第二節 中共土地改革運動及其政策
第三章中國大陸土改小說的主題內容
第一節 發揮政治動員的功能
一、經濟方面的理性說服
二、政治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