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光影中揮發的爵士原味:從電影的角度看爵士樂
第一部 大樂隊搖擺爵士樂(Big Band Swing):1920~1940
——屬於爵士樂的浮華年代
第一章 醇酒與爵士樂的日子
——追想「棉花俱樂部」( The Cotton Club)
第二章 美國中部的爵士風雲
——「堪薩斯情仇」( Kansas City)與爵士音樂史
第三章 名導眼中的爵士年代
——伍迪.艾倫的自傳電影「那個年代」( Radio Days)
第二部 咆勃爵士樂(Bebop):1945年以後
——戰後爵士樂的鉅變革命年代
第四章 如暴風一般席捲人間的咆勃爵士樂
——從「菜鳥帕克」( Bird)與「紐約,紐約」看美國社會
第五章 爵士樂手入侵歐洲
——亞特.布萊基( Art Blakey)與戴斯特.高登(Dexter Gordon)的歐洲電影經驗
第三部 酷派爵士樂(Cool Jazz)、硬式咆勃(Hard Bop)、「調式爵士樂」(Modal Jazz):1950年代
——爵士樂的第二次革命
第六章 「黑暗王子」的電影音樂語彙
——麥爾斯.戴維斯(Miles Davis)的「酷派爵士樂」、「硬式咆勃」與「調式爵士樂」
第七章 「酷派」中的浪漫天王
——史坦.蓋茲( Stan Getz)用薩克斯風征服影
第四部 融合爵士樂、前衛爵士樂、巴莎.諾瓦與靈魂爵士(Jazz Fusion, Avant-garde Jazz, Bossa Nova and Soul-Jazz):1960年代
——百花齊放的多元爵士年代
第八章 將搖滾樂收編旗下的「融合爵士樂」
——邁爾斯.戴維斯再掀風潮,爵士樂起死回生
第九章 突破一切禁忌的「自由爵士樂」
——歐涅.柯曼( Ornette Coleman)與約翰.柯川(John Coltrane)的銀幕身影
第五部 一九八○年代以後:爵士樂如何被融入電影中?
——「當代爵士樂」( Contemporary Jazz)、「後咆勃爵士樂」(Post-bop)、「民謠爵士」(Folk-Jazz)與好萊塢電影
第十章 橫跨爵士與流行樂壇的新勢力:電影配樂大師大衛.古魯辛的「當代爵士樂」
第十一章 「後咆勃爵士樂」與黑人爵士精神:如果你無法這樣玩爵士樂,那表示你不夠「黑」
——史派克.李的電影與爵士樂
第十二章 威斯康辛的天空下:吉他大師派特.麥席尼(Pat Metheny)的「民謠爵士」技法
第六部 爵士音樂史的尾聲?——一九九零年代末期風迷全球的「非洲 -古巴爵士樂」(Afro-Cuban Jazz)
第十三章 古巴樂手的傳記電影:追尋哈瓦那的歷史記憶與音樂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