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序
「農業六級化」的探析/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總經理 蘇錦夥
產業經濟的發展,已由農業、工業、服務業,進入所謂的「體驗 經濟」,影響所及是產業間的界限愈來愈模糊,彼此間也更難以做出確 切的區分。農業經濟主要投入元素是土地和勞力,所以「多子多孫多 福氣,有土斯有財」;工業經濟的主要投入是資本和設備,因而有人人 琅琅上口「錢四腳,人兩腳;用錢滾錢,重於用人賺錢」的諺語;服 務經濟則強調品牌和行銷,投入的重要元素是設計、形象和溝通,毋 怪乎「生意兒子難生」,因為品牌和行銷已經走到企業資產無形化的運用。
體驗經濟特別強調「以創意、文化與美學和故事的綜合體,加以 融合企業營運核心知識,將企業有形資產化為深度的回憶及感動,形 成企業與消費者間的溝通轉化」。
由上述的趨勢轉變,不難發現其中投入元素已從「多少人、多少 錢、多少設備」等有形量化的追求,變成「有多少感動、有多少回憶 與記憶」等無形質性的描述;以前是稱斤論兩做買賣,現在則是要炫耍酷和供需間雙方間的互動參與,這些諸多微妙的變化,讓我們在不 知不覺中進入了所謂「無重量的產業經濟環境」。
原本農業、工業與服務業間的產業界限,會越來越模糊及跨域整 合的需求也會持續擴大,農業更需要運用創意、文化、美學和故事等 元素來加持外,農業可以有服務業的成分,如休閒農場;農業也可以 有工業的成分,更可以有植物工廠或溫室的觀光工廠。因此,在體驗 經濟環境下的農業,必須兼顧由土地生產的優質產品 (Product)、滿足 目前消費大眾 (People) 忠誠體驗的規劃設計,和地域生態環境 (Planet) 的生活化營運等三方面的共生共榮。
所以,有效率的農業生產製造只是基本要求,如何塑造滿意的 消費體驗及死忠顧客,更是重要的課題。由於體驗經濟不是漸進式成長,而是躍進式的發展,她需要善用科技化或互動化工具,結合創 意、文化、美學和故事的綜合體加以巧妙融合,再化為深度的回憶及 感動,把農業的敬天愛地惜物思維、工業的生產標準與效率,和服務 業的便利和品牌發展,做出完美的組合與融合。
假使農業是一產,工業是二產,服務業是三產,那麼,一二 三 產 的「優勢組合」 (1121356), 或 一 二 三 產 的「優勢融合」 (1323356),所造就的體驗經濟便可以稱作是六級產業。「農業的六 級化」即是以農企營運的核心知識為基礎,使其一二三產業的「優勢 組合」(1121356) 或「優勢融合」(1323356),讓農業的企業營運有 新的風貌與樣態。
在體驗經濟來臨時,不只農業有借一、接二、連三、晉六, 一產 六級化的壓力,除了精進既有的農業技術,並把二產制度化、標準 化、大量化和品質化的優勢帶進農業,也要建立通路和品牌,並為農 民或農產品說一個令人心神馳往為之動容的故事,讓消費者親自體驗 感動,以增加農業競爭力。
體驗是要從人性和生活出發,她需要感質的商品,感性的場域和 感動的體驗,這必須把消費者的需求渴望和品牌認知,串連作出完美 的無縫鏈結才能畢竟全功。說來,這不是件容易的事,因為台灣的農 業價值鏈從以生產為主導型態,轉換到以創新和品牌供需服務導向的 六級化,其中涉及創意思維、生活態度、營業運作和企業資源組合等 的再造。「農業六級化」缺口的強化,就出現在產業價值鏈的兩端,農 企所提供之服務、通路、品牌及創新營運,如何去盡興滿足顧客的需 求渴望,這可是農業六級化能否成功到位的首要課題。
若再從微觀來剖析,產業發展到體驗經濟階段,設計、美學與創 新研發,是一股不容輕忽的世界潮流,包括風格力、創新力和協和力 的落實及協同運作,都得再大大加把勁才行。當然,要比大、比錢, 台灣可真没得比,能比的是利基、風格,小而精、小而美,我們除了要會生產好的農產品,更要能想方設法的為自己的產品、奮鬥歷程、 生活趣事編織出一個能令人動容的故事,同時又能神閒氣定的將它活 靈活現的說出,只要顧客買帳,這就是成功的創意展現,當然說出 的故事一定要能充分傳達自我獨有的價值主張與生活風格,基本的想 法是「從規格品 ( 比價格 ) 變成風格品 ( 比價值 )」(From Product to philosophy, from Spec to Style),只要其中富一點巧思,自然就能點石 成金,成為農業六級化個中的行銷翹楚。
說自己的故事,賣自己的生活風格與價值主張,設計美學與風格 展現就是樞紐關鍵。如何發揚台灣農業既有的優勢,再延伸擴展生產 製造網絡,形成跨領域的結合,強化無縫鏈結產業跨界的「優勢組合」 (1121356) 或「優勢融合」(1323356) 之生態系統建構,提升農業 整體的作戰力,並促進台灣農業尋求向上轉折躍進的發展動能,希望 各位都能從本書中獲得一些參考和啟迪,特為之序言。
推薦序一
從設計創意到品牌行銷/台灣創意設計中心董事長 林榮泰
本書作者從參與農業相關業務的過程中,感受到農業身負生活產業的重要性;並意識到活絡農業,必需從一級到三級產業的相加相乘成為六級產業化。作者經由探索與分析,結合六級產業化與農商工合作,提出一個開發暢銷商品之創新商業模式。本書所謂暢銷商品意指「消費者有所需求的商品」,暢銷的重點在於「精準鎖定消費者益處」。作者並提出開發暢銷商品的三大思考架構:(1) 種子(SEEDS)‧需求(NEEDS)思考架構;(2) 附加價值化 × 建立關係的思考架構;(3) 品牌化的思考架構。
筆者曾經在歐洲某個國際機場拍下,「Time to Surprise」與「Time to Desire」的兩幅廣告(如圖1),正可以說明本書的核心思想。一般產品設計師關心的是產品的物理屬性,如顏色、形狀、質地、大小、重量等,也就是根據「工學」滿足消費者「需要」的機能,也就是本書所強調 --「消費者有所需求的商品」。因此,消費者通常會根據產品的效益,以價格和功能的評比作為決策的參考,這種訴求是理性的(Time to Surprise),正呼應本書「種子(SEEDS)‧需求(NEEDS)」的思考架構,也就是本書所聚焦 -- 「精準鎖定消費者益處」。許多學者認為產品僅具有功能、安全、經濟等基本條件,並無法滿足消費者,產品的美學、聯想、及感知條件,能夠提升消費者的生活品味與個人形象,進而影響消費者購買決策。設計師如能進一步賦予產品「精緻」與「創意」的特性,以吸引消費者「想要」這個產品,這個過程正說明「附加價值化X建立關係」的思考架構。
現今是一個注重美感的時代,美感會產生愉悅,並觸動人們內心追求美感體驗的需求。因此,產品設計不只是滿足消費者對功能的需求而已,更需要用心的模擬其使用時的另一種體驗情境。當產品需要到想要的階段後,消費者會再從產品整體面向,檢視產品機能特徵及外觀風格,並開始關心產品美感層面的體驗。這時候設計師如果用心的把「魅力」與「美感」注入產品,強化產品個性化的內涵,也就是一般所謂的品味,碰到懂得欣賞品味的消費者,就會從「想要」提升「渴望」,形成所謂的品牌忠誠度,這個過程正說明了「Time to Desire」,也就是本書所論述的「品牌化」的思考架構。假如把上述的「Time to Surprise」與「Time to Desire」代表消費者理性與感性需求,整合如圖1所示,正可以說明消費者從需要、想要到渴望的過程。
本書也反應台灣經濟發展的型式,從OEM提昇到ODM再轉型到OBM的演化過程。過去代工生產時期(OEM),係以科技為基礎,關心的是功能(Function)和使用(Use);進入自行設計時期(ODM)後,設計創意就益形重要,關心的是愉悅(Feeling)和使用者(User);當自創品牌的時期(OBM) 蓬勃發展,高感質(Hi-touch)的設計訴求就變成設計的核心價值。假如您同意上述的觀點,那您不能錯過 -- 《開發暢銷商品之探索與分析》,推薦給所有希望藉由設計創意達到品牌行銷的讀者。
推薦序二
產業六級化,創造具競爭優勢的農林漁產業新面貌/中華農企業發展協會理事長 陳金柱
第一次結識本書作者後久博 所長是在2012年8月參加中衛發展中心所舉辦的日本農業六級化參訪團,邀約作者前來餐敘。原先對於農產業六級化的概念,還有點模糊,不過在與談過程中,經過他有系統化的說明後,深覺以宏觀的角度去看農業的六級化產業,必需提高農業的附加價值,與農業區域性的活化,並利用在地特色融入創意商品的開發,振興農業經濟的活動,才是推動農林漁業,六級產業化的最終目標。
台灣農林漁業的發展,所面臨的產銷問題與日本相似,後久博 所長一直致力於日本農林漁業轉型,使其走向農業六級產業化,農業不能一直停留在一級的一般產業,而是要跨入二級(加工製造業),及三級(服務、銷售、流通業)等,也就是結合了農工商業的優勢,彼此合作創造最佳的相乘效果,進而活絡在地農業經濟;也就是麥可.波特教授所提倡的『鑽石模式,產業群聚概念』,有效利用地區性相關連企業及學界和政府資源,就是我們常說的:產、官、學界彼此的合作發揮所長,將是發展產業六級化的必要條件,也唯有如此,才能創造出具有競爭優勢的農林漁產業新面貌。
農林漁產品最終還是要變成一種商品,才可能大量流通,現代的消費者求新求變,消費行為本身就是一種價值觀,因此商品的開發就是要鎖定目標客群,並規劃出商品,在他們的生活中變成了生活的必需品,如此該商品就會變成了暢銷商品。
雖然成為了暢銷品,但不保證永遠暢銷,產品都有壽命週期,因此要不斷的創新;在本書中,後久博 所長提出了完整的概念,值得一提的是 『市橋式和菓子組合法』(16種創意組合法),在既有的元素下做出全新的組合,把不同事物的關連性互相結合,變成『重組』的全新組合,這種觀念值得我們去探索。
農產品跟其他商品一樣還是要透過廣告宣傳、企劃、行銷等策略,後久博所長提倡,透過農民市集,使農產品走向直銷化,最近台灣各地農民市集不斷的形成,也都締造不錯的成效,深受消費者的青睞,在這過程中,我們農林漁業的先進,直接從一級產業的生產端,跨入加工、製造到三級產業的銷售平台,朝向農產業六級化的世界潮流邁進。
也希望透過本書的發行,促使農林漁業界朋友們相互研討,共同締造台灣農林漁業發展的新契機。
推薦序三
六級產業化,看見台灣農業更多的「可為」與「可能」!/果力文化副總編輯‧上下游新聞市集共同創辦人 蔣慧仙
台灣的農業生產條件和日本相當接近,我們都有著島嶼深耕細作、底藴深厚的農耕傳統與技術,近年,卻也都同樣面臨嚴峻的內部、外部挑戰:
食安危機、糧食自給率偏低、農地流失與零細化、農家所得偏低、從農人口流失、氣候變遷與環境資源耗竭、國際自由貿易競爭對在地農業的衝擊......
一方風土,養一方人。農村與農業生產,支持了在地經濟與人情網絡、涵養生態生命,是連結城市脈動的臍帶、亦是社會的安全瓣;其涵涉的倫理和價值,是無法被各式廉宜進口產品所替代的。
《開發暢銷商品之探索與分析:六級產業化.農商工合作的新創商業模式》作者後久博先生,即是以「農業的生產和消費」為核心,提出「六級產業化」架構,輔以日本在地400個案例解析,對上述之挑戰提出創新的對策。
「六級化產業化 = 一級產業x二級產業x三級產業」,亦即,如何將原屬一級產業的農業生產,跨入二級(加工加值)與三級(服務)產業,從而賦予農業全新的價值。
多年來,台灣農業部門即以「三生:生產、生活、生態」作為訴求,然而,農產業究竟可以如何注入創新商業思維、在產業鏈各個位置進行縱向與橫向連結,似仍缺乏相關出版品與個案分析;此外,台灣家戶型生產的小農占了相當大比例,在缺乏資金人力情形下,如何經營生產與消費端的連結、穩定質量甚至加以品牌化,就是更大的挑戰了!
此書,正好補足了我們所需要的高度思維與具體戰略:
針對「解決在地生產與就業」,如:休耕廢耕地的利用、提升糧食自給率的作物選擇、地區循環型農業的設計、盛產/格外農產品的加工應用、地方特色品種與傳統技術的復活、特色風土餐旅、手工技藝傳承,乃至於結合食安、食育的對策等,作者精選日本各地的精彩個案並加以精要分析。
在「產品開發」部份,作者提出從種子(Seeds)到需求(Needs)的架構,即(一)檢視農林水產品在技術、歷史、飲食文化、自然景觀等之獨特性(二)連結目標客群的生活場景(三)找出差異化特色(四)將生產者和加工製造、流通、餐飲服務業者、大學研究團體、地方自製組織連結起來。透過農商工結合與品牌化的努力,創造六級產業的活潑生機。
此書另一特色,是將訊息、策略的複雜思考過程,透過圖表加以優化處理,可供有心投入農業生產、加工、品牌化的關係者,快速檢視自己的條件、找到差異化的利基和可能的合作伙伴。
本書引介案例,從一項產品、一項服務開始,亦包括眾多成功「六級產業化」,結合了創新研發、公平產銷、體驗經濟、食育推廣的方案,皆務實且具有參考價值。
最後,一定要提本書讓我深深感動的兩個地方:面對氣候變遷與環境資源耗竭的挑戰,如何將生態觀念帶入農業3R實踐(Reduce, Reuse, Recycle);同時,也讓我們看見了日本青年從農、女性、高齡者的積極創造。
我們的農業和農村,也可以如此活潑!相信所有關心台灣農業與農村現況的各界朋友們,都可以從此書得到激勵與啓發。
感謝中衛發展中心,長期關注台灣農業之際,持續透過農業論壇、交流參訪、相關出版引進創新思維,讓我們看見了生產者的臉孔和真實的生活場景,建立城鄉/產銷間的友善連結,也看到更多農業的可為與可能!
前言
地方沒有生氣,國家也無法展現活力!
我與不同地區建立互動關係,已有三十餘年。在市區不遠處就有田埂、農田、小山與河流,是我孩提時期的成長環境,也是當時隨處可見的尋常景色。河流有如市區與農田的界線,越過河上的小橋,眼前即是開闊的田園風景。遠處的竹林橫向林立,有如屏風一般,形成與小丘陵間的分隔線。如此恬靜的田園景緻,提供孩子們思索如何玩耍的空間,也成為人與人情感交流的場域。
帶頭的孩子王承繼前輩的教導,想著一個又一個的新遊戲,因為前輩說「帶頭的人就是要讓大家開心」,因而創造出各種不同的玩樂。那些都是回想起來讓人面紅耳赤的遊戲,不過當年大家可是玩得不亦樂乎。
現在是選購遊戲的時代。許多發展完整且高級的遊戲,清單一字排開,讓人驚歎不已。有年長一輩認為年輕人單向接受遊戲且樂在其中,因此缺乏「想像力」,以致「創造力」貧弱。透過高度進化的遊戲而獲取知識的年輕世代,不讀說明書就能操作各種產品,進而學會如何使用。是否我們該注意的,是不讀說明書就無法操作產品的年長一輩對創造力的缺乏?
思考方式從創意到構想、計劃,依序進行,是最快且最確實進行的人所共通的特性。這就是擁有「假說發想力」。不讀說明書,以接觸、摸索的方式,從既有知識導引出假說,接觸、操作,也可看成是驗證假設,進而調查、分析的思考方式的實踐。即便沒有專業的調查、分析,想著手的時候,如果沒有幾個「假說發想」,事物將很難有所進展。對年長者的顧慮,或過於在意不同的關係人士,將使假說發想難以形成。這不是昔日成長時期的會議,而是在這一籌莫展的時代中具有創造性的會議。
發展六級化產業時,不少是以社會需求(消費者、實際需求者的需要)為前提而啟動,而非因種子技術(素材、技術、飲食文化等)。單憑前提的條件要素,就能形成數個假說,讓計劃彷彿如魚得水般順利進展。有不發表意見的人、寫不出企劃書就無法做事的人,也有邊摸索邊發揮假說發想力的年輕人。既然如此,不妨試著從計劃的初期階段起,交給年輕人去進行。不求新求變很難造就暢銷商品。
這是個國家與地方都缺乏預算的年代。預算少,只好靠捐款,或憑智慧、出汗出力打拼。啟動在地內在的能量,為了在地發展,也為了肩負新世代的在地孩童,也為了自己,我們一定要有所作為。沒有人會出手拯救。因此,我們需要「吸引力」。述說夢想,建立對在地問題與危機的共識,提升在地發展也能鼓舞當事人將意願化為行動力。不是去說服,如果沒有認同感也無法讓人有所行動。
本書將藉著農林漁業的六級產業化,做為地方推動符合在地現況的「創造新興產業」、「創造雇用機會」並「活化農山漁村」的指南。運用農林漁產品、在地技術、飲食文化等在地資源的歷史、文化,集合購買商品的主力客群,進行商品開發。商品開發並非目的。開發暢銷商品,正可帶動在地創造新興事業與產業。本書就是「打造暢銷商品」的指南。
本書文章少,圖表與照片居多。電視時代那種饒舌的資訊,單向式的強迫接收,絲毫不給人自行思考的空間。圖表則是充滿空間,要填補空隙就要讓想像力變得強大。期待本書的圖表與照片能引發大家的創造力。
本人透過三軸思考編寫這本指南。所謂三軸思考,是指「種子(SEEDS)•需求(NEEDS)思考(第三章)」、「附加價值化×建立關係的思考(第四章)」、「品牌化思考(第五章)」這三大思考主軸。本書以左側為文章,右側為圖表、照片資料的編排方式,希望完成一本文章與圖表、照片合為一體的指南。但仍有多處未呈現此種編排,還請多多包涵。
如果您對六級產業化與農商工合作有興趣,為了地方、肩負在地未來的孩童們以及自己,不妨也運用在地資源,創造新興事業或產業,為地方注入活力吧。深切期待年輕一輩發揮假說發想力、行動力。地方沒有生氣,國家也無法展現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