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巴爾的摩市真實自殺事件改寫。
推理小說愛讀者冬陽、推理評論家陳國偉聯合推薦。
得獎紀錄
美國亞瑪網站五顆星推薦。
女性黛絲探案系列三,與《巴爾的摩藍調》、《魅惑之城》、《In Big Trouble》,共獲得十三次各項推理大獎提名。
榮獲 阿嘉莎獎(Agatha Award)、安東尼獎(Anthony Award);愛倫坡獎、夏姆斯獎與麥卡維帝獎提名。
聽過屠夫丘的故事嗎?
這個容易讓人聯想到死亡的名字原本在二十世紀初是巴爾的摩屠宰業聚集地,隨著時光流逝,即使屠宰業早已離開,但依舊龍蛇雜處著與時代脫節的人、窮人與中產階級。而這個故事得從五年前的一個晚上槍響時說起,從此,「費爾蒙大街的屠夫」在此漫延遊盪……
歷經過「石頭」與「眨眼」等事件後,黛絲終於決定自行開業了。屠夫丘也許不是巴爾的摩裡的好地點,卻是一個好的開始。第一個找上門的是五年前兒童槍殺案的「費爾蒙大街的屠夫」──路瑟.畢爾,他委託黛絲幫忙尋找目擊這一切的兒童,但就在黛絲抽絲剝繭地陸續尋找當年的目擊者時,屠夫丘卻驚爆一連串凶案,難道又是「費爾蒙大街的屠夫」痛下殺手?另一方面,在蒐查孤兒收養案件中,巴爾的摩的種種社會問題一一浮現,黛絲又該如何面對呢?
作者簡介
蘿拉.李普曼(Laura Lippman)
生於一九五九年,原為巴爾的摩《太陽晚報》的記者,一九九六年曾被當地報紙評選為最佳記者,因對記者一職的諸多限制產生厭倦,但又熱愛文字寫作,便轉而嘗試小說的創作。一九九七年出版的第一本作品《巴爾的摩藍調》便得到夏姆斯獎的提名,初試啼聲之作已引起各界的注意。
不到十年的時間,蘿拉.李普曼寫了八部推理系列小說,兩部獨立作品,且獲安東尼、愛倫坡、夏姆斯、克莉絲蒂等推理大獎項提名二十餘次,並得獎近十次。除此之外,她尚獲得羅曼史時代女性偵探成就獎、馬里蘭作家獎、首屆巴爾的摩市文學獎等殊榮。
在美國,蘿拉.李普曼的作品,銷售超過百萬冊推理七冠王,英、法、德、俄、挪威、荷蘭、日本、台灣等國的出版社也為服務廣大讀者,相繼爭購版權,出版她的作品。
譯者簡介
蘇有薇
台大中文系畢業,魔羯B型女,熱愛文字藝術,現為專職譯者。
譯作有《女生向前走》(The Go-girl Guide)、《八千米高地平線》(High Exposure)、《那些人、那些事》(Notes from My Travels)、《God,別再玩我了》(Coping with Uncertainty)、《魔咒首部曲》(The Doomspell)、《17種吃芒果的方法》(Seventeen Ways to Eat A Mango)、《小辣妹聖經》(Aphrodite’s Secrets)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