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近完美》——“極盡完美”,希望藉著本書的出版,能喚起民眾與醫者對整脊醫學的重視,讓「醫學」和「治療」更加的完美。
本書首先介紹簡單的脊椎解剖,讓一般民眾能夠對脊椎結構與知識有著初步的了解;接著介紹作者改良在美國近五十年歷史的AMCT而成的Mind REST整脊技術;並將八年來整脊的臨床心得毫無保留的呈現給讀者,並教導民眾如何自我保健脊椎。
作者改良發展的Mind REST整脊技術,同時治療疼痛與內科疾病;對大眾的健康維護,有更上一層的意義。因而,作者也呼籲衛生單位與醫者推動脊椎治療的普及。
本書圖文並茂,專業與科普兼及,民眾與醫者皆適合閱讀。
作者簡介:
孫明豪醫師
1965年出生於高雄
祖籍為四川省酆都縣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系畢業
經歷:高雄海軍總醫院小兒科
新竹南門醫院小兒科
湖口信華中醫診所
現任:信彰中醫診所院長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整脊醫學(Chiropractic)創始於1895年,發展至今有114年歷史,源於美國,擴展到加拿大、英國、瑞士、德國、日本、澳洲等國。由出生於加拿大安大略省的 Daniel David Palmer(1845-1913)首先發展,20歲隨父母移民到美國愛荷華州,1887年在愛荷華州 Davenport開設診所,1896年創立 Palmer's School of Chiropractor,並在美國奧克拉荷馬州、奧勒岡州及加州教授整脊醫學。1906年由他兒子 Bartlett Joshua Palmer(1882-1961)接任校長,編著書籍37種,主編2種期刊。美國整脊醫學逐漸發展成熟,建立理論推廣及臨床應用,美國現有20餘所整脊學院,主要以手法調整脊椎,使脊椎半脫位,得以恢復正常位置及功能。目前在世界有許多國家設有整脊醫學院及附設醫院與診所。
針灸目前為世界衛生組織(WHO)所承認,並加以推廣,在全世界140國家使用針灸,許多地區列入健康保險。當時我們認為接著即可推動中醫藥,但由於藥物有基源、安全及運輸、保存等的問題。雖然已有中草藥原料的來源和採集的「生產管理規範指南」(Good Agricultural and Collection Practice)(GACP)及「優良製造規範」(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GMP)等等規範,但接受中醫藥仍要努力;故接著再先以中醫傷科來繼續推動,因為中醫傷科使用手法為外治法,不會有藥物的難題;而且若可以與骨科、復健科及整脊醫學相互結合,並參考整脊醫學在美國發展的經驗,結合醫學一定可以創新,達到他山之石借鑒之功,更能將中醫逐漸推廣。
孫明豪醫師畢業於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系(1991年),中西醫兼學,目前執業中醫師。孫醫師積極熱心推廣整脊醫學,本書除了介紹整脊的基本治療手法外,也發表了他中西醫紮實背景所孕育出來的創新療法。孫醫師熱情無私地傳授他的新成果,我們也寄望結合醫學能發揚光大,故樂予為序。
中國醫藥大學 教授暨副校長 張永賢
2009年3月17日(國醫節)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整脊醫學(Chiropractic)創始於1895年,發展至今有114年歷史,源於美國,擴展到加拿大、英國、瑞士、德國、日本、澳洲等國。由出生於加拿大安大略省的 Daniel David Palmer(1845-1913)首先發展,20歲隨父母移民到美國愛荷華州,1887年在愛荷華州 Davenport開設診所,1896年創立 Palmer's School of Chiropractor,並在美國奧克拉荷馬州、奧勒岡州及加州教授整脊醫學。1906年由他兒子 Bartlett Joshua Palmer(1882-1961)接任校長,編著書籍37種,主編2種期刊。美國整脊醫學逐漸發展成熟,建立理論推廣及臨床應用...
作者序
自 序
很早以前就想寫一本書來闡述脊椎的重要性,由於門診與Mind REST教學佔據了我大部分的時間,遲遲無法完成長久以來的心願,近來動念一定要督促自己努力完成這本書,但如何鋪陳書中內容又造成了困惑,是要鉅細靡遺的醫學鉅著?還是教導一般民眾的脊椎常識?最後決定先將這幾年在門診中調整脊椎的臨床心得與對脊椎新的觀念,簡單的介紹給一般民眾與醫者了解,希望能喚起大家對脊椎的重視與定期檢查脊椎的重要性。
當然我也希望藉著本書的出版,能引起研究機構的重視,一起合作研究脊椎半脫位的相關問題,做出真正西醫所謂的論文與科學證據來證實我臨床上所有的發現,進而能名正言順推廣,造福人群。
在這本書裡,我最想要凸顯的的是脊椎對健康的重要性,不論疼痛或內科疾病的產生,脊椎半脫位佔了相當大的因素,這是目前主流醫學尚未發現與重視的區塊,我在此提出一個假說,那就是脊椎半脫位造成發炎,發炎物質再影響神經訊息傳遞,終於導致脊神經,交感神經,與部分副交感神經所支配的終端組織或器官功能紊亂,而引發疼痛或內科疾病。我演講與教學時常說一句話,鄧麗君碰到我就不會那麼早與世長辭,因為我已經成功調整脊椎半脫位治療了許多過敏的病人,曾邀我去北科大演講的洪老師也是因為鼻塞很久,接受治療後鼻子瞬間暢通,覺得很神奇才邀約至北科大分享給其師生,而更多的臨床病例將在書中再分享給各位讀者。
不過,我也要強調一點,目前我只能做到某一節的脊椎半脫位會引起某個疼痛或內科疾病,至於脊椎半脫位究竟影響到那一條神經?如何影響?仍不是很清楚,有待日後好好研究個明白。
所以本書中我會不藏私地將所有臨床上的發現分享給大家。但是,器械整脊治療雖然在西方已發展了數十年,但在台灣仍只是初期階段,書中許多的發現與觀念,未必能夠為一般民眾與醫者所接受。然而本人受過完整的中西醫教育,並以中醫師執照執業;本人深知脊椎調整的理論與目前西醫的理論不盡相同,但仍不脫西醫解剖學等基礎醫學的範圍;而本人特殊的教育背景,更發現了中醫的理論可以豐富脊椎治療的發展。書中的一字一句都是我八年來日復一日的臨床經驗,我忠實的呈現給讀者,期望大家一同努力深耕這個園地。
此外,我對台灣目前有不少人從事AMCT(或ISAT)教學,也有一些建言,依照我臨床整脊與教學的心得,提出來供各位參考:
AMCT本身的判別手法與理論,仍有許多不足與不明的地方,而AMCT技術本身從病人俯臥的位置、穿鞋與否、測試動作、長短腿的判定、脊椎定位、撞擊的方向、與撞擊的力量是否能灌入等等地方,都會影響治療的效果。
故教導與學習一定要徹底掌握這種技術的內涵,否則徒然辜負了學習者的熱忱、時間、與金錢。學習者即使空有一大堆頭銜與證書,一旦解決不了病痛者的問題,又會再度回到了徒手整脊的原點。因此,本人誠摯的建議授課者先充實自己的實力,方不會誤人誤己。
為此,我深深瞭解用精準的手法來判別長短腿所累積的經驗方能正確,於是這幾年我陸陸續續發展出律動判定法、 mind test、脊椎與疼痛內科對照表與經絡整脊,強化操作的技術,解決操作的盲點,準確找出治療點,與促進並鞏固療效,進一步發展出一套新理論,新技術— Mind REST,徹底解決了許多AMCT的問題。
本書中也談及了「意念」這個敏感的話題,我也深知這部份極易引起爭議。但「意念開關」、「意念滑鼠」、「意念機器人」等在國內外也屢有談及。我期望研究神經傳導的學者,能正視神經的訊息是可以用無線方式傳遞到他人身上而起作用。從臨床上無意間的觀察與發現,我看到意念產生神經反射造成功能性長短腿的變化;雖然還需要科學的驗證,但如能突破確實能幫助許多病痛的人。
總之,希望以本人 Mind REST 整脊的臨床經驗,喚起更多醫師與研究者投入這方面的研究,同時也能教育民眾為什麼那麼多病治不好,其實很多根源來自於脊椎有問題,而書中若有疑問與錯謬之處,也歡迎各界賢達切磋與指正。
中醫師 孫明豪 謹識於2009年4月14日
自 序
很早以前就想寫一本書來闡述脊椎的重要性,由於門診與Mind REST教學佔據了我大部分的時間,遲遲無法完成長久以來的心願,近來動念一定要督促自己努力完成這本書,但如何鋪陳書中內容又造成了困惑,是要鉅細靡遺的醫學鉅著?還是教導一般民眾的脊椎常識?最後決定先將這幾年在門診中調整脊椎的臨床心得與對脊椎新的觀念,簡單的介紹給一般民眾與醫者了解,希望能喚起大家對脊椎的重視與定期檢查脊椎的重要性。
當然我也希望藉著本書的出版,能引起研究機構的重視,一起合作研究脊椎半脫位的相關問題,做出真正西醫所謂的論文...
目錄
張序 張永賢副校長
竇序 竇祖林教授
吳序 吳清時博士
廖序 廖文毓執行董事
自序
‧心得與感言
‧前言
‧認識脊椎與半脫位
‧認識椎間盤
‧脊椎與四肢骨骼半脫位的矯正方法
‧認識 Mind REST
‧養成好的就醫習慣
‧常見頸椎半脫位引起的疼痛
‧常見胸椎半脫位引起的疼痛
‧常見腰椎半脫位引起的疼痛
‧脊椎半脫位與內科疾病的關係
‧由病例分享來感受脊椎與內科疾病的關聯性
‧脊椎與腫瘤等重大疾病關聯性
‧脊椎側彎
‧對抗療法
‧長短腿原理在針灸上的運用
‧整脊面面觀
‧回顧與展望
‧Mind REST Q&A
‧附錄(整脊輔助醫療器材)
張序 張永賢副校長
竇序 竇祖林教授
吳序 吳清時博士
廖序 廖文毓執行董事
自序
‧心得與感言
‧前言
‧認識脊椎與半脫位
‧認識椎間盤
‧脊椎與四肢骨骼半脫位的矯正方法
‧認識 Mind REST
‧養成好的就醫習慣
‧常見頸椎半脫位引起的疼痛
‧常見胸椎半脫位引起的疼痛
‧常見腰椎半脫位引起的疼痛
‧脊椎半脫位與內科疾病的關係
‧由病例分享來感受脊椎與內科疾病的關聯性
‧脊椎與腫瘤等重大疾病關聯性
‧脊椎側彎
‧對抗療法
‧長短腿原理在針灸上的運用
‧整脊面面觀
‧回顧與展望
‧Mind 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