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沃爾瑪(Wal-Mart)的主席,或是位於安那波里斯(Annapolis,馬里蘭州首府)的美國海軍官校的軍官們,在我們會面時,他們心中最想問的問題是:「我如何教導別人發揮他們極致的潛能?」
我窮其一生的時間都在研究耶穌的個性,加上與許多領袖共事的美好工作經驗,我得到一個這樣的結論:論到教練的模範角色,沒有人比拿撒勒的耶穌更好和有更有持久的效果。這本書是我對「生命教練」(coaching)這種深奧的恩賜和技巧的一次獻禮。
無庸置疑,生命教練是當下流行的玩意兒。在過去,只有運動員才有教練,現在卻是從財務長到追風少年都對「教練」這個名詞越來越熟悉。當年由幾個人發起的「國際教練聯盟會」(International Coaching Federation),現在其會員人數已超過五千人。在這些年來,似乎每一個人都有一位教練或者想要聘用一位教練。
目前,在世界各地,有超過十五萬人稱自己生命教練或生命導師,而且數字與日俱增。治療師和企業訓練人員都絡繹於途,蜂湧競入這個新興的行業,且都樂在其中。正如一位治療師在《心理治療網路人》(PsychotherapyNetworker)2002年7~ 8月號一篇關於教練的文章中發表說:「對我而言,治療的焦點在回顧以前我為何有那種行事為人。而教練的工作則著重於你今天身在何方,你想去什麼地方,和你將用什麼方法到達那地方。」在同一篇文章中,教練莎琳格(Harriett Salinger)指出:「我想人們都知道他們想要什麼。他們真正需要的是進行發掘的工程時一雙給他們支持的膀臂。」
《波士頓全球報導》(Boston Globe)在2003年登載了一篇由戴安路易斯(Diane E. Lewis)撰寫的文章,提到《財富》雜誌前500大公司中,有越來越多公司趨向於聘用教練,協助新上任的決策執行人員,以確定這等人員可以順利度過關鍵性的頭九十到一百天。有些大企業如忠誠投資(Fidelity Investments)、強生(Johnson & Johnson)、國營農莊保險(State Farm Insurance)和思科系統(Cisco Systems)近年來正努力吸收或載入各種教練訓練資訊,目標在於協助企業領袖提高就業的在活率以及儘快適應新的工作。
與此同時,教練工作也逐漸以引起教會領袖的注意力。荷利菲德領袖中心(Hollifield Leadership Center)的總裁喬治布勒(George Bullard)在NET Results雜誌2002年9月號裡寫說:「教練工作是一種新興的和右腦主導的手段,它強調關係重於工作,意義重於成功,發展過程重於策略,經驗重於規則手冊,人重於機構,隨著力量而產生的個人提升重於『問題的解決』。」
當我細讀面前收集到關於教練工作的研究文字時,我突然驚覺到耶穌是何等有資格和多麼完美的一位「生命教練」。而我對教練工作的關注就仿如一塊磁鐵,突然間吸引了如雪片沓來般的電子郵件,每天都請求我開發一種以信仰為基礎的教練計畫,當中的模範人物自不待言就是耶穌。……一個人的生命中,若有他的神、他的教練用祂的杖和祂的竿安慰他和引導他;陪他走過黑暗的幽谷;在敵人面前仍舊得證他有明天;叫他的靈魂甦醒,這個形象是多麼的美麗呀!試問誰不希望有這麼一位教練呢?
因為你掏錢買了這本書,我深信你是願意和期待你的生命有更新的變化的時刻──為著更美的一刻而改變。無論耶穌到什麼地方,祂都不改本色,祂鼓勵改變,他發動改變──祂將一隻枯槁的手變成一隻完好的手,或將一個早先活在恐懼中的女子,變成一個勇氣十足的真理宣道者。
哈佛的研究員查特曼(Gerald Zaltman)在他的書《顧客在想些什麼》(How Customers Think)指出,我們希望別人和公司會:
節省我們的時間,是新點子的源頭,
因著某種關係和我們接觸,和在旅途上陪伴我們左右,走過路上所有的蜿蜒起伏。
耶穌就是那個人。展臂歡迎你的新生命教練吧。蘿莉‧白‧瓊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