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常就是無法標示有效期
透過對無常的觀照,讓人們學會從生離死別、愛恨情仇之中,看清因緣生滅的現象,並警覺生命只在呼吸之間,唯有放下對自我的執著,才能產生對世俗的出離心,走向解脫生死之道。
前行法所講述之「壽命無常」,指的是世事的無常、以及生命的無定期,因為身體不像其他商品,能標示有效期限,因此應學習在有限的生命過程中,看清無常的事實,並將無常化為修行解脫的動機。
尤其,處於瞬息萬變的世間,人們隨時都得面臨無法預料的變局,因此必須要培養定力與智慧,才能在繁亂之中不受動搖,在絕望之中點燃希望,在逆境之中依然保持向上邁進的毅力。
由於生命無法重來,所有的快樂與痛苦也都是一體兩面的,端看自己如何取捨,因此,我們千萬不要妄自菲薄或自亂陣腳,應該經常提醒自己,隨時放下對自我的執著,同時亦應提起利益眾生之心。因此,平常我們就應練習對於無常之觀修,目的並非要我們變得心神不寧,而是隨時要有所警覺。
無常的現象對於環境而言,有「成住壞空」之變化,就像百千年前的興盛大國,而今可能已消失得無影無蹤;或者是昔日的富饒之地,今日卻成了一片荒蕪;也有可能過去是窮鄉僻壤,現在卻成為成千上萬人居住的城市等,可見得滄海桑田,一切都是因緣生、因緣滅的。
無常對於眾生而言,也有「生住異滅」之變化,就像我們從小到大所熟識的親朋好友之中,現在有許多人都已離開人世。而歷代偉大的聖者們,以及曾權傾一時的帝王將相們,也早已不在世間,現代人也只能從他們所流傳的經典及歷史文物之中,去找尋他們的遺蹟了。
或許有些人自認為還年輕,應該可以不必煩惱生死問題;也有些人認為現代醫療已很先進,即使生了病,只要找到好的醫生治療,就可以健康長壽,卻不知生命是無法標示有效期的,只要業緣成熟之時,即使再好的醫療或再多的金錢,也無法換取寶貴的生命。
因此,在所有修行的觀想中,無常應是最好的一種觀想,尤其觀修「壽命無常」,就是在心中要經常思惟,隨時提醒自己「無常」是無預警的,也是無定期的,是隨時隨地都可能發生的,因為生命並沒有一定的有效期。
因此無論在行住坐臥之間,都應將對無常的警惕,深深烙印在內心之中,平日可觀想,或許今晚睡著了之後,明天就再也醒不過來了,並且把自己所在的任何地方,都當成是練習觀想無常的機會。唯有認清壽命的無常,才能產生修行的動力,也表示此生已具備得度之因緣。
對於無常之觀修
過去噶當派的上師們在山洞閉關修行時,生活不像現在這麼方便,白天必須燒柴生火才能煮飯,到了晚上再用灰燼把火苗蓋住,使火不會熄滅,因此隔天只要稍為再撥弄一下,火就很容易再燒得起來。
其中有位上師,對於無常有很深刻的體悟,因此隨時觀修無常,他認為自己隔天未必還能起得來,所以就不用灰燼把火苗蓋住,只任由它自然熄滅;而當吃過晚飯後,也把碗筷收拾得非常乾淨,心想明天也許就用不到了,這就是過去噶當派上師對於無常觀修的實例。
此外,在上師傳記裡也曾提到,有位上師在山洞閉關修行,有一回當他出去化緣的時候,不小心被洞口的荊棘勾到褲腳,他心想,應該找個時間把荊棘砍掉,出入山洞時才會比較方便。
然而隨即又想,無常是隨時都會發生的,或許當我正在砍伐荊棘的時候就往生了,也或許出去化緣之後,就不會再回到山洞裡了,更說不定正在禪修時就往生了,因此,始終都沒有砍掉荊棘樹。
又有一回當他化緣回來,剛要進入山洞的時候,一不小心又被荊棘勾到褲管,他心想,應該找時間把荊棘砍掉;可是隨即又想,無常隨時會到來,說不定永遠也不會再出這個山洞了。
於是,他每天就在這山洞口進進出出,直到他圓寂之時,都沒有將荊棘樹砍掉,而此時,荊棘樹早已長得非常高大,甚至把整個山洞口都給堵住了。
過去吉美林巴尊者在山上閉關時,每回進出關房,都要經過一條小溪,由於當時天氣很冷,因此渡溪很困難,令他出入十分不方便。
他心想,或許應該找時間造一座小橋,好讓出入方便些,可是後來又想,無常是隨時會發生的,自己還是應該好好修行才是,所以,一直到他修行成就之後,小關房外面的小溪依舊潺潺如昔。
這就如同當我們到某地時,都會投宿於當地的旅館,而離開之後並不會把旅館帶著走。相同的,我們的身體也只是神識暫時投宿的旅館,當死亡之後,身體就成了一副臭皮囊,當然也無法把身體帶到生命的下一站。
因此一生之中,若只為滿足自己個人的需求,而付出太多心力與時間,並沒有實質意義,因為身體無法標示有效期,唯應善用此難得的人身,付予生命真正的意義與價值,才不枉費此珍貴的人身。
因為當我們死亡之後,一生中所有的親人、財物,全部都得放下,即便把身體照顧得無微不至,只要一旦死亡之後,無論生前是達官貴人、或是販夫走卒,都一樣得化為灰燼。
而當生命結束之後,未來將會上昇善道、或是下墮惡道,完全取決於生平所積聚的因果業力,因此,唯有善用難得的人身,積極行善去惡,才能讓無法標示有效期的「人身」,得到最有效的運用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