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歷來被列為四福音排序之首,而稱為「第一福音」,與馬可福音、路加福音並稱為「對觀福音」(Synoptic Gospels 早期譯為不太達意的「符類福音」)。初代教父不少人提到這部福音書,安提阿的伊格納丟斯(Ignatius of Antioch 35/50-98/115 殉道)最先於《致示每拿教會書》(To the Smyrnaeans)第五章說馬太「這部福音」與摩西律法先知書為真道的根據,而小亞細亞希爾拉波里(Hierapolis)地區主教帕俾亞斯(Papias)於公元130-150 年間寫作活動中,認為馬太福音作者收集了希伯來語所寫主耶穌的論述教訓(Logia),由不同的人們轉譯成為他們個別的語言(《教會歷史》第三部卅九章16 節)。除此,亞力山太港主教革利免(Clement of Alexandria 215 年歿)提到第一福音書的耶穌基督的家譜,里昂主教愛任紐(Iranaeus of Lyons 130-202)說彼得與保羅於羅馬宣道、建立教會時,馬太使用了希伯來語(案:亞蘭方言)寫作福音書。俄利根(Origen Adamantius 184/5-253/4)評論馬太福音時,不確定作者是基督門徒的那位稅吏,卻肯定讀者是由猶太教歸入基督的信徒。耶柔米(Jerome Sophronius Hieronymus 347-420) 說稅吏利未於猶太地針對受割禮而入信的人們,寫了一部有關基督的福音,他的希伯來文以後被翻譯成了希臘文。同理,奧古斯丁(Augustine of Hippo 354-430)肯定了馬太用亞蘭語書寫,而其他福音書用的是希臘文的事實。
對觀福音書以叙事形式記載耶穌基督的傳道生涯,間接地反映第一世紀古代近東的歷史文化背景之餘,闡揚基督教信仰奧祕(提前三16),彰顯舊約以來以色列宗教傳統救贖歷史(Salvation history)的主題思想與社會現實。福音書作者們突出了舊約的揀選、契約、神權神國建立,神公義審判與慈愛救治的屬性與作為,不遺餘力地就當時流傳的口頭及文字,刻劃拿撒勒人耶穌如何道成肉身,來到人間從事傳道,展現人性與神性,證實祂是神的兒子、基督、救主與審判主,為世人提供「道路、真理與生命」的屬靈終極目標。
文學與社會意義而言,對觀福音書中主耶穌師尊教誨,格諺譬喻雋永的形象語言,不僅充滿生活氣息,也有難能可貴的敘述修辭技巧,對於現實社會與個人的倫理道德要求,更開啟了積極的敦化淬礪作用,不啻是歷代傳道、授業、解惑的生命教育範本。
馬太福音內容具有濃厚的猶太宗教社會色彩,耶穌基督的語言教訓與神蹟奇事的記述,除了對日常生活境界的認知以外,為人們指出超驗,屬靈天上境界,讓世人揣摩參透。福音書叙述平易近人,對於掌握真道原則或以色列律法與先知傳統,尤其深入人生哲理的省思,有莫大的幫助。本福音書篇章結構嚴謹,敘述情節明確,刻劃語言洗煉,的確體現出一部富有文學特徵的神學著作。
I. 馬太福音作者
1. 馬太福音的作者,希伯來文發音馬提亞戶(Mattiyahu 意謂「神的恩賜」),希臘文音馬太俄斯(Mattaios),是耶穌最初呼召十二門徒之一,經常與多馬(Thomas)並提。馬太九章9 節,十章3 節提到他原是加利利地迦百農城的人,馬可二章14 節,路加五章27 節稱他的名字為稅吏利未(Levi),他有猶太血統與宗教信仰,公元前20 年至公元39 年於分封王希律安提帕(Herod Antipas)統治加利利與約但河東庇利亞(Perea)地的時期,擔任徵收賦稅的公職。馬可三章18 節,路加六章15 節,使徒行傳一章13 節稱他為十二門徒/ 使徒之一,但未指出其生平背景。
2. 聖經中有如但以理書七至十二章,根據已發生的史實發出講道或先知說話的預言形式(terminus ex eventum)。馬太福音有三處提到「直到今日」:(1) 從施洗約翰的日子到耶穌傳福音的如今(十一12);(2) 猶大自縊的血錢與葬地(廿七8);(3) 公會指使耶穌復活後的空墳編造謊言(廿八15)。因此,這三重點提示了主耶穌與施洗約翰活動的日子,到馬太成書間隔有一段時間。
公元70 年前後,基督徒仍遵守摩西律法,聖殿被毀後,撒都該人勢力陵夷,法利賽門徒成為主流,然而他們沒有奮銳黨反抗羅馬勢力的熱情,卻於占尼亞(Jamnia)與約帕(Joppa)成立學術研究的學院,對抗基督教新興力量,基督徒被猶太人趕出會堂(廿二7;帖前二14、15),也受逼迫。主耶穌的預言或暗喻指出耶路撒冷城將被毀滅(廿二7,廿三38,廿四2),佐證羅馬於公元70 年以「火」焚燒,「軍隊」來毀滅聖城。再者,馬太福音書反映假基督,假先知輩出的時代背景,較接近初代教父著作所提示的,此福音書以亞蘭語寫於彼得與保羅傳道,羅馬教會成立的時期,約於公元70 以後寫作。
II. 馬太福音成書的可能地點
1. 初代教會的教父傳統因馬太作者:(1) 使用希伯來人的語言(當時的亞蘭方言);(2) 亞蘭語的名詞與概念未加注解說明;(3) 福音書的對象是猶太人;(4) 內容有猶太人所熟諳的法利賽教門教訓與宗教行為,所以認為猶太教中心地的巴勒斯坦是書寫地點。
2. 基督徒受猶太教徒逼迫而四散,地中海僑居地安提阿的信徒將福音傳至叙利亞,聖工活潑,神的能力與恩惠受人注目,安提阿地方的人們因而稱呼信者為「基督徒」(徒十一26)。如此,安提阿可能為馬太福音的書寫地點。
然而,外邦宣道或正統猶太教士的保守表現,並不僅見於安提阿。安提阿主教伊格那丟著作認為,馬太福音沒有明顯受猶太教影響的痕跡。再者,保羅與其他使徒同工活躍於安提阿,馬太並沒有與他同時期的保羅結識,也不熟悉保羅傳道事蹟。
3. 第三個著作地點是以主耶穌與門徒的腳踪所到達的腓尼基地(Phoenicia)。
然而,馬太十五章「迦南」婦人活動地點,馬可形容為希臘化文化下的「叙利亞腓尼基」人(Syro-Phoenician 可七26)。馬太的「迦南」婦人,不是馬可福音七章推羅或西頓外邦希臘化的地點,而是巴勒斯坦猶太文化生活的村莊。馬太很不可能將希臘化文化的城市港都地點,換成講亞蘭語的巴勒斯坦鄉村,如此錯置會招致外邦城市基督徒的非議。
4. 馬太福音成書的第四個地點是約但河東(Trans-Jordan 或Cis- Jordan)。馬太十九章1 節記耶穌進入猶太地境界,約但河外。約翰十章40-42 節記載耶穌於約但河外傳福音,醫治病人。因而約但河東十個城市所分佈的地方可能是馬太福音寫作的地方。
以上四個福音寫作的地點,可供參考,但無法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