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前行的步履—Co4台灣前衛文件展
文∕林曼麗
還記得我們剛剛從Co2遠望,期盼另一個展覽革命…。
兩年之間,時間移動的速度很快,我們甚至還來不及好好地回顧台灣前衛文件展的初試啼聲,便馬不停蹄地展開了台灣首次的聲音藝術展-「異響bias2003聲音藝術展」(Bias: 2003 Sound Art Collective of TW),緊接著,Co4就發生了。
Co4台灣前衛文件展,奠基在Co2的步伐上,有更大的進步與更多的累積。我們不僅持續的開發新的展覽與展場的可能,首次將當代藝術引入尋常的公共空間中(如台北縣政府一樓大廳),立即延展出當代藝術與社會生活更為豐富的對話語境;同時我們也有系統地繼續堅持既存替代空間(如華山藝文特區)的發展潛能,讓當代藝術與空間建物之間發揮出更大與更有意義的有機聯繫;而展覽內容與展出方式的新嘗試,乃至此次六位策展人與參展藝術家們之間截然不同的風格與手法,都更使我們看到台灣前衛文件展這個框架更為有效與讓人欣喜的當代特質。
由於Co2經驗的累積,Co4無疑地在許多可能的方面都改善許多,同時它的成果也得到了大家的肯定。這對台灣前衛文件展這樣一個多點多面連結的大型當代展覽來說,它的遠景可以說是相當可期的。當代藝術的發展,不可否認的,伴隨的展覽機制與功能較之以往要強化不少;它與藝術作品、藝術家,以及策展人之間的關係,更為緊密的牽連起來。過去以藝術品為主要審美對象的過程,也漸漸地擴張到整個展覽。因此,像是台灣前衛文件展這樣的載體,它所能涵容的不論是藝術品還是美學意義,都不可避免地要面對與引發不斷地批評與修正,並激發出多元的藝術參與,這也是它當初之所以堅持現身的原因。
當代藝術是一個持續變化的過程,而我們也正處在這樣一個變遷當中;是否能藉著台灣前衛文件展,窺見這個時代的藝術軌跡,不僅是台灣前衛文件展的考驗,同時也是它的責任。可喜的是,這四年來我們已經看到許多年輕藝術家藉著台灣前衛文件展的發聲機會,為自己與台灣當代藝術找到了舞台,他們的成長有目共睹;這是台灣前衛文件展的另一個積極作用。因此將各類型展覽資源有效的整合,以使它們可以發揮出推動藝術的更大動能,是未來台灣前衛文件展努力的方向。
所以,Co4這次便不僅僅是遠望著下一次的Co6,而是持續著自Co2而來的步履,堅實地走向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