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火柴始自光復,歷經一甲子餘,記錄下百業身影!
一輩子的因緣
一甲子的收藏
一家子的寶藏
從小受父親的影響到一生熱中的收藏
從番仔火看食衣住行育樂和政經演變
成千上萬個火柴盒說不完的懷舊故事
作者簡介:
盧坤祺
金融界退休。父親是台火員工,因緣際會迷上了火柴,在以收藏者的「癡」與「情」的信念下,收藏了約六十年。收藏台灣生產的火柴盒不但數量超過一萬二千餘個,品相也相當完整,為即將消失的台灣火柴留下了美好的註記。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平凡累積的不平凡
文/劉忠河(朝代畫廊負責人)
盧坤祺(坤仔)這位與我相識相交五十餘年的老友,生性有他獨特的品味與堅持,無論郵票、書卡、徽章……生活物件之類的收集,其時間無不源遠流長,而且內容無不井然有序,令人覺得他應該從事博物館工作才是正道。
對於火柴盒收藏這檔事兒,早在五十多年前,我們就讀台中市立一中初一,彼此剛認識時,即看到他時常把玩著各型各色、大小不一的火柴盒,並對大夥兒訴說這些火柴盒如何如何。當時,說真的也不覺得有何偉大,有什麼特別,只不過是一堆捨不得使用的火柴盒嘛!
時光荏苒,我們歷經高中、大學、當兵、就業、結婚、生子……一晃數十年過去,老友們竟然還是看到他不離不棄地珍惜著、寶貝著那些數量越加豐富的火柴盒。此時,大夥兒開始慢慢佩服起他來了,甚至七嘴八舌建議他該如何來處理這些火柴盒。坤仔廣納群議,他先後接受雜誌、月刊、報紙、電視的採訪報導,並於多次盛大場合展出火柴盒實體,聯結認識不少火柴盒收藏同好。
接著斥資近二十萬元,為這些「不值錢」收藏,量身打造一座透明立體活動展示櫃(火柴盒之家),以利接二連三慕名而來的親朋、同學方便觀賞他的收藏。
不料事情越鬧越大。漸漸地,老盧開始想到這項火柴盒收藏工程,已不是眼前玩玩即可罷休。對於這些畢生點滴累積的寶貝收藏,將來要何去何從?要如何妥善安置?要如何永續傳承?這些問題慢慢縈繞於坤仔心中。夫人早有她自己心愛的「芭比娃娃」收藏數百個要照顧,兒子亦有他自己日益豐富的「遊戲卡」、「卡通卡」收藏要梳理,可說各有所好,不便相煩。於是為火柴盒成立一個開放參觀的私人收藏館,亦或捐獻給具保存能力的文物機構,都是曾經再三思考的方向。
然而,收藏畢竟是收藏,這些火柴盒的內容典故,來龍去脈,只有收藏者老盧才有能力去分辨訴說,否則,就算是陳列於收藏館、文物館,觀眾也只能看看熱鬧,不明白其中奧妙。在這情勢之下,左思右想,唯有付梓出書一途!
出版一本有關老盧的收藏,有關台灣的火柴故事專書,是我給這位「癡情老友」的期許與建議,他幾經思考,決心動工。我常在想,也常在講,後輩子孫對於先人最為緬懷,最感驕傲的地方,應不是留下多少錢財給他們,而是我們給子孫後代留下歷史不可磨滅的功德與事蹟。而著作出版一本有意義的書籍,或許談不上何等偉大,但它畢竟是一項不可磨滅的事蹟,也是社會寶貴的資源。孔子說,益者有三友,但願鼓吹老同學出版一本好書,為後代留下永恆見證,會讓自己因此也能擠入益友的行列,這應該算是我們五十多年交情的因緣吧!?
從這本老盧歡喜收藏,辛苦編寫的《一支番仔火 點亮台灣一甲子》一書,我們可以更了解到火柴的種種面貌,火柴的歷史角色,火柴的緣起緣滅。我們亦可以體會到一位痴心收藏者,終於完成總結的美麗心願。我們更可以深刻感受到,平凡的累積竟然可以是如此不平凡!
名人推薦:平凡累積的不平凡
文/劉忠河(朝代畫廊負責人)
盧坤祺(坤仔)這位與我相識相交五十餘年的老友,生性有他獨特的品味與堅持,無論郵票、書卡、徽章……生活物件之類的收集,其時間無不源遠流長,而且內容無不井然有序,令人覺得他應該從事博物館工作才是正道。
對於火柴盒收藏這檔事兒,早在五十多年前,我們就讀台中市立一中初一,彼此剛認識時,即看到他時常把玩著各型各色、大小不一的火柴盒,並對大夥兒訴說這些火柴盒如何如何。當時,說真的也不覺得有何偉大,有什麼特別,只不過是一堆捨不得使用的火柴盒嘛!
時光荏...
章節試閱
伍、關於火柴的歷史
從鐮石取火到燃材生火
中國老祖宗燧人氏,發明鑽木取火,將人類從生食進化至熟食,也開啟了人類新文明。到了鐵器時代,人類又發明以鐵製成刀狀,猛擊火石、爆出火花,來點燃火絨或其他易燃媒介,進而取火、用火,稱之「鐮石取火」,此器具稱火鐮,又稱火刀。這也是人類在取火歷史上一大變革與突破。此法延續千年,直至火柴的出現運用。
據史載,在西元五七七年南北朝時期,因戰亂四起,北齊腹背受敵,物資缺乏,有宮女將硫磺沾在小木棒上,借助火石擊著,再引至燃材生火,雖只在引火而非磨擦取火,卻是日後火柴發明原理的雛型,故也有學者稱此應為世界第一根火柴。
至北宋,陶穀在其《清異錄》一書,也提到該製作方法,稱「引光奴」,後製為商品稱「火寸」。之後此商品據傳在馬可波羅時期隨歐洲旅者傳至歐洲,經德、英、法等國科學家不斷研究實驗改進,直至一八二六年,始由英國約翰‧沃克以氯酸鉀和三硫化銻混合製成世界上最早且實用的磨擦火柴,但其燃燒性差,易折斷,故未能普及化。
從不安全火柴到安全火柴
一八三一年,法國人查理‧索利發明以黃磷取代三硫化銻,製成黃磷磨擦火柴,雖改善燃燒性,點火容易,相對的因碰撞磨擦極易引起自燃,攜帶上很不安全,且黃磷有劇毒,對製造工人及使用者在身體健康上都有危害(當時因黃磷中毒、死亡事件層出不窮),故稱此種火柴為不安全火柴。
瑞典在一八三三年建立世界第一間火柴工廠,但使用原料仍是黃磷,至一八五五年瑞典人倫德斯特姆,始發明以赤磷代替黃磷,以硫磺(還原劑)、氯酸鉀(氧化劑),混合黏在木棒上(藥頭),將赤磷塗在火柴盒的側面,兩者需互相磨擦始能起火,至此安全火柴出世,世界各國爭相採用,火柴也普遍化了。
一八九八年法國政府更研發以三硫化二磷製作專利,另外國際間也於一九○六年簽訂禁止製造黃磷火柴。
從洋火進貢到設廠製造
火柴引進中國是在清道光十九年(一八三九年),由英人進貢給道光皇帝,在華人世界造成轟動,稱「自來火」或「洋火」。約在同治七年(一八六八年)輸入台灣,當時閩南語稱「番仔火」。中國最早的火柴廠是一八七七年於上海設立的「馬牌」火柴,可惜只是曇花一現就迅速倒閉。接著,於一八七九年有日本華僑在廣東佛山設立「巧明火柴廠」,第一個產品是「舞龍牌」火柴,圖案則是借自日商大阪公益株式會社的舞龍商標。由於暢銷,之後有舞獅牌推出,因怕仿冒還印上仿冒者是男盜女娼。自此,中國火柴工業開始日漸發展。而台灣在清朝眼中是屬外地,不受重視,所以不設火柴廠,完全依賴進口。
從進口配給到專賣配給
日清甲午戰爭,清朝戰敗,將台灣割讓予日本(一八九五年─一九四五年),台灣的火柴幾乎全由日本供給。日語「火柴」稱為「燐寸」,火柴盒上的圖案標籤稱「燐票」。
二次大戰後期,為因應戰時自給自足,日本於一九三九年在台中設立火柴廠──台灣燐寸株式會社,是為台灣第一家火柴廠,但因原料仍需由日本進口,又逢戰時,故產能供給不足,雖在一九四三年增設新竹廠,仍不足應付民生所需。當時火柴供應是採專賣配給制,大約一人每天十根火柴,每月可配二至三盒火柴,當時一般火柴一盒有七十至七十五根火柴棒,因廠牌而異。甚至光復前,因戰爭吃緊,一人每天縮至四根火柴。
從戰後接收到開放民營
光復後,政府接收「台灣燐寸株式會社」台中、新竹兩廠(台火前身),更名為「台灣省專賣局火柴公司」,專營民生用火柴。由於光復初期百廢待興,部分火柴還從大陸進口,如:雙喜牌、國光牌等,火柴在當時已成為民生必備之品,但因原料取得不易,產能不足,加上政府承襲專賣制,造成黑市盛行,價格高漲,走私猖獗,民間火柴更是一盒難求。
一九四七年十一月廢止專賣,改為公賣局,火柴也開放民營。原專賣局火柴公司,更名為「台灣火柴股份有限公司」。隨著台灣經濟的成長,火柴的使用率提升,加上吸菸人口的劇增,商家發現廣告火柴的價值,其成本不高,既實用又有普遍性。火柴工廠也紛紛設立,最多高達六十八家,可謂火柴出品的全盛時期。
從產業轉型到劃下句點
隨著電子瓦斯爐的普及,簡易塑膠打火機問世,加上機關單位漸以月曆、日曆、記事本等,做為贈禮或宣傳媒介;又因為台灣氣候多雨潮濕,火柴不耐久置,常讓消費者抱怨點不著,對火柴漸棄之不取,商家訂製意願因而低落,火柴使用價值日漸式微,至二○○八年只剩台南勝利火柴公司在苦撐,這段期間有些台灣的火柴,是由對岸或他國加工承製。
近年雖有一些年輕火柴愛好者,以其創意,力圖打開新局面,精神可佩,然時勢所趨,效果不彰,勝利火柴公司在後期,面對客源稀少,也思以復古火柴來吸引年輕一代重燃對火柴的興趣與收藏,可惜曇花一現。加上政府對公共場所全面禁菸政策,商家因而更無印製火柴的意願,勝利火柴公司只得在二○○九年正式熄燈,台灣傳統火柴工業也正式劃下句點。
捌 火柴盒的收藏與玩賞
台灣的火柴史,自光復後至二○○九年約一甲子餘,相較於對岸,其歷史的淵長與變遷的豐富相去甚遠。然而台灣火柴仍以本土自有的角度,記下了戰後台灣政治、文化,與經濟的歷史演進,如今碩果僅存的火柴更應該維護它、珍視它。
一、火柴的收藏
火柴的收藏,若只收集商標(火花),則保存、維護較易,也不占空間。若是收藏火柴盒整體,則有數個缺點:
1.火柴盒磨擦條,因成份含燐,與空氣、水份接觸會氧化腐蝕火柴盒本身,藥頭也會因為吸收水份,腐爛並侵蝕火柴盒外殼。
2.早期的木片火柴盒,因木片受潮而硬化變形,表面標籤會起皺、破損,甚至因使用漿糊黏貼,引致蟲咬。後期的火柴盒雖以印刷取代,然紙本火柴經過冗長時間歲月,也會變硬脆化、內部火柴棒頭也會受潮,腐蝕紙盒本身。
火柴外盒以金、銀色為素材印刷,因色料的化學成份,在受潮後會出水,除了會腐蝕紙面外,也會沾黏其它火柴,讓收藏者困擾不已,只能用隔離保存。
3.紙本火柴上的釘書針會生鏽,而腐蝕火柴盒本身。
以上各點是收藏火柴盒者的困擾之處!
筆者在收藏火柴盒上,為了安全考量全以鐵盒來收藏、放置,內放除濕包。近來,因小型塑膠封袋問世,也可做為保存方法。筆者也曾經嘗試塗上透明膠水來做保護,一則可保持原貌,再者可隔絕空氣接觸而達到防腐、防氧化,缺點是不能使用且會硬化,日久恐對紙質有所傷害。
二、火柴的玩賞
在戒嚴時代(一九四九~一九八七),有些文章、歌曲、電影會被貼以傾左、煽情、糜爛而禁登、禁唱、禁演,在火柴盒圖案上也曾發生如此事件。如華南銀行印製畫家李石樵「三美圖」的火柴,因涉及煽情被命令強制回收。收藏者若能收到此稀有火柴,簡直如獲至寶。
玩賞火柴先從藝術角度出發,可從圖案了解其歷史背景與設計,若純廣告,則欣賞其藝術設計,更進一步收集各商家火柴的不同版本,可從其變化間,感受更多的趣味!筆者曾向某飯店高級主管詢問,所印製的火柴盒共有多少版本,答案是每當有需求時,就委由廣告公司承製,並未記錄統計,於是在無形中就成了收藏者的另類收藏樂趣!
伍、關於火柴的歷史
從鐮石取火到燃材生火
中國老祖宗燧人氏,發明鑽木取火,將人類從生食進化至熟食,也開啟了人類新文明。到了鐵器時代,人類又發明以鐵製成刀狀,猛擊火石、爆出火花,來點燃火絨或其他易燃媒介,進而取火、用火,稱之「鐮石取火」,此器具稱火鐮,又稱火刀。這也是人類在取火歷史上一大變革與突破。此法延續千年,直至火柴的出現運用。
據史載,在西元五七七年南北朝時期,因戰亂四起,北齊腹背受敵,物資缺乏,有宮女將硫磺沾在小木棒上,借助火石擊著,再引至燃材生火,雖只在引火而非磨擦取火,卻是日後火柴發...
作者序
一支番仔火 點亮台灣一甲子
這本書不是台灣的火柴百科全書,也不是火柴的史書或教科書,而是用真誠和熱血拼湊出的火柴「生命之書」。
火柴的發明,開啟人類新的文明,也和人類的生活產生深刻的情緣。台灣本土傳統自產的火柴,始自光復,爾後伴隨著台灣從百廢待興,到創造台灣的奇蹟。它曾經是家家戶戶必備的日常用品,除了生火、點香、點菸,甚至充當牙籤,三百六十行也都以它做為贈禮。其產量與業者在一九七○年代中期達到最高峰,火柴廠約近七十家。直至二○○九年,台灣最後一家火柴廠熄火,歷經一甲子餘。火柴雖非稱得上吉光片羽,但它在早年台灣人的心裡,卻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功臣,小小火柴棒,燃燒了自己,也點亮當時台灣人的歲月,卻少有人重視它,做完整的闡述。
反觀對岸中國,火柴達人共同成立協會、俱樂部,甚至設立「火柴博物館」,質與量都令人嘆為觀止而望塵莫及。中國對火柴、火花(火柴盒的標籤圖案)完整詳述的書籍,目前也有十餘本。在戰前火柴標籤(火花)的收集,還屬於世界四大平面收藏之一呢!(註)
早年有個廣告歌詞:「……到處都看得到,雖然是個小東西,在你我生活裡都少不了它……」這不就也是火柴的最佳寫照。筆者身為火柴公司員工的後代及收集者,對火柴產業的式微,感觸甚多!台灣的火柴也曾輝煌過,這段輝煌紀錄如何讓下一代知曉,是我的期許,也是我努力的目標。
本書在說明上只以台灣的火柴為藍本,編輯上也儘量以圖片、數量來編排,火柴的取樣是以台灣光復後至二○一○年在台灣市面呈現過的火柴,數量達五千餘個,希望下一代能藉由本書更了解火柴,並喜歡火柴。在未來的世代,希望火柴能以另一種有創意的風貌呈現,讓火柴的藝術情感伴隨著現代人的生活,綿延、流長永久。
註:世界四大平面收藏:郵票、火花、菸標、酒標。
一支番仔火 點亮台灣一甲子
這本書不是台灣的火柴百科全書,也不是火柴的史書或教科書,而是用真誠和熱血拼湊出的火柴「生命之書」。
火柴的發明,開啟人類新的文明,也和人類的生活產生深刻的情緣。台灣本土傳統自產的火柴,始自光復,爾後伴隨著台灣從百廢待興,到創造台灣的奇蹟。它曾經是家家戶戶必備的日常用品,除了生火、點香、點菸,甚至充當牙籤,三百六十行也都以它做為贈禮。其產量與業者在一九七○年代中期達到最高峰,火柴廠約近七十家。直至二○○九年,台灣最後一家火柴廠熄火,歷經一甲子餘。火柴雖非稱得上吉光片羽,...
目錄
壹 情牽火柴盒
貳 自序
叁 平凡累積的不平凡
肆 與讀者的交流
伍 關於火柴的歷史
陸 火柴盒的結構與製程
柒 火柴盒的分類
捌 火柴盒的收藏與玩賞
玖 繽紛的火柴世界與台灣的歷史
一‧火柴盒與「公部門」的情緣
二‧火柴盒與「食」的味味相投
三‧火柴盒與「衣」的美美相照
四‧火柴盒與「住」的溫馨相遇
五‧火柴盒與「行」的奔馳全台
六‧火柴盒與「育」的相學相長
七‧火柴盒與「樂」的息息相關
八‧火柴盒與社會面的多元交會
拾 感謝
壹 情牽火柴盒
貳 自序
叁 平凡累積的不平凡
肆 與讀者的交流
伍 關於火柴的歷史
陸 火柴盒的結構與製程
柒 火柴盒的分類
捌 火柴盒的收藏與玩賞
玖 繽紛的火柴世界與台灣的歷史
一‧火柴盒與「公部門」的情緣
二‧火柴盒與「食」的味味相投
三‧火柴盒與「衣」的美美相照
四‧火柴盒與「住」的溫馨相遇
五‧火柴盒與「行」的奔馳全台
六‧火柴盒與「育」的相學相長
七‧火柴盒與「樂」的息息相關
八‧火柴盒與社會面的多元交會
拾 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