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獎紀錄:
★入選2007年新聞局(第28次推介)中小學優良課外讀物
★入選台北市立圖書館第51梯次-好書大家讀
★中國時報開卷版 推薦
★金石堂出版情報 金石強推書
★台灣廣播公司 耕讀園介紹
★關懷生命協會 動物之聲介紹
★中時電子報 藝文書單推薦
★國語日報 介紹
★Net and Books 九月選書
名人推薦:
推薦理由:
「人所異於禽獸者幾希」,從強勢者的人類來看,此話或用於自勉:人不是禽獸,人類有倫理,人類應該實踐履行倫理。從弱勢者的禽獸眼裡來看,此話當不免充滿感慨與問號:人類的倫理實踐對象可包含禽獸?人類之所以異於禽獸,難道不是人類憑其「力量」(或「靈性」?)得以宰制禽獸,而禽獸則不能!
面對屠戮,尤其是那種以「追求人類幸福與進步」為名的屠戮,禽獸壓根無言,遑論抗議。因此得有人類為牠代言,號召動物解放,讓人類與動物真正平等地生活在這個地球之上,此當即是20世紀以來日益高漲的「動物權利運動」之所由來。
本書主人翁亨利.史匹拉沒有親人、沒有積蓄、沒有組織、沒有靠山,卻是動物解放運動裡響叮噹的頭號人物,「他憑著一己之力,運用各種手段,成功扳倒許多只顧賺錢不顧人道的大企業——他運用集會抗議終止無意義的貓咪實驗,利用大幅廣告促使露華濃停止動物實驗,用一隻包在保險套裡的雞,來要求養雞企業改善雞隻生活,發起一人一信要求廢止牛隻臉上烙印的殘忍政策,以信件談判取消了海倫凱勒大獵鳥活動……。」
「民吾同胞,物吾與也」,一千多年前中國哲學家就這樣說過,然而,充斥我們四周的虐貓、虐狗事件,時時可聞,更別提被視為「理所當然」的動物實驗了。「如果你看到有什麼不對的事,就應該想辦法來改變它。」史匹拉這樣說,也相信:「任何有理想的人,都可以運用我的經驗,來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麗。」而這本書,談的就是這個人及其經驗,讀過之後,你或許認同或許不,但總會讓你的眼界更擴大一些,不僅看到人類,也看到更多其他的生命,產生更多的疑問與思索,而這,或許就已經夠了——有一天,種子萌芽了,人去行動,世界將更美麗! (傅月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