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磅礡的生命演化樂章 地球生物的起源與演化一直是科學界熱切探索的議題,而人類總以具有高等智慧且可以支配其他生物的角色自居。但是,像人類如此複雜的生物,會不會只是生命歷史中的短暫過客?抑或人類只是細菌大草坪上一個小小的鼴鼠丘,隨時都可能消失,最終只留下適合生存的細菌? 作者以其深厚的生物學背景,抽絲剝繭地檢視每一個生物演化的觀點,剖繪出物種演化的多樣性與複雜程度。
文中詳細探討物種由輻射狀到對稱發育、由無脊椎到脊椎動物、由卵生到胎生、由水生到陸棲、由無頭到有頭部特化等,每個演化歷程都是令人感到驚歎!本書的核心價值在於闡述生物演化是多面向的,演化的力量來自突變,在提昇複雜程度的演化產物中,動物身體部位的複製(如分節或重複產生)和分歧,是突變性狀得以保留的重要原因,在經過物競天擇的「適者生存」與大滅絕之「幸者生存」的淬鍊後,造就目前世界上繽紛的多樣化物種。
地球上生命演化的歷程,有高潮迭起的大爆發,有寂靜不動的細菌大草原,編織成磅礡的交響樂章,而這些樂章仍持續不斷演奏著。 本書中譯本的出刊,以動物王國興起的觀點,讓我們更能深切省思人類在生物劇場上的定位,以及如何與整個地球生態系共存共榮。 國立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系主任 陳全木
導讀及譯序
一些吃素的人能接受蛋不是葷食;然而一顆蛋可以在不到兩週,成了有毛、有血、心臟會跳動的成形胚胎,這時的蛋就成了許多人認為是茹毛飲血的野蠻食物。兩百多小時,能讓素變葷,讓單純一個細胞成了準動物,這就是生命的奇妙之處。這不但是一百年多前生物學家最想瞭解的生命奧秘,更是宗教、法律、社會至今仍談論不休的生命問題。
地球上出現生命後的頭二十五億年,生命大概都只是單細胞的生物。是甚麼樣的機制、是怎麼樣的創新,讓多細胞生物形成,讓個體內的細胞產生分化,變成越來越複雜的生物?在五億年間,讓這個世界充滿了形形色色的大型生物?它們都是個案?還是所有的事件都有一個共同的機制? 生物學是近五十年科學界的顯學,我們現在接觸到的領域中,最常被宣傳的課題有二:一個是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環境,另一個是分子生物與生物科技。演化通常與生物多樣性放在一起討論,發育則多被歸類於生物科技的範圍。演化是長時間造成生物改變的原因;發育則是短時間讓生物個體產生改變的現象。
早期的生物學家對這兩個領域都充滿了好奇和疑問,然而一百年來,演化與發育的結合卻很有限。原因在於,從事這兩個領域研究及解開迷惑的生物學家分屬兩大類型,他們的思考模式及研究方法南轅北轍;研究生物多樣性的人多是廣而不精,研究生物科技的專家則又是精而不廣,兩個領域發展至今的趨勢都是失之偏頗。 達爾文在一百五十多年前,提出了解釋生物演化的通則學說;同一時間,生物學家才開始描述各類動物的胚胎發育;在達爾文學說提出的一百年後,人類才發現造成生物改變的物質基礎──基因;而基因在發育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更是在晚近三十年才逐漸明朗。我們現在了解,發育的過程受基因的調控;基因改變及基因表現與否,或表現時間的差異,是造成發育過程改變的原因,也是造成生物演化的原因。
作者是發育生物學領域非常有成就的學者,在書中,他生動介紹了動物由簡單而複雜,以及種類由少而多的原因。地球從古到今,生物種類及樣式多不勝數,他也提出,在地球上所發展出的生命科學通則,是否也能適用到宇宙的看法。 亞瑟博士認為,要從繽紛繁複的生物中找出共同的原則,最重要的態度是保持開放的心胸。我們要盡量拋棄一些限制我們思考的包袱,才能促進科學的進展。
生命科學為何至今還沒有發展出廣義的理論,亞瑟博士認為主要的原因是,多數的生物學家都把重點放在探討同一複雜程度內生物的有限變異,缺乏對更大尺度改變的資料。 發育生物學與演化學的結合,尤其是簡單生物變成複雜生物所牽涉到的各類改變及調控方式,是現代生命科學研究中最令人振奮與最刺激的領域。而打破以人類為主體的研究,以及超越目前僅由少數幾種模式動物所歸納出的學說理論,會讓生命科學有突破創新的空間,也更可能是真正解開生命之謎的關鍵。
出版序
機緣 三十年前當我還是學生時,第一次接觸到達爾文和演化論,老師教得十分賣力,學生卻都是鴨子聽雷。儘管《物種起源》早在十九世紀就已出版,但對大部分人來說都是一知半解,在台灣很難找到完整的翻譯本。當《雀喙之謎》出版後,新種產生的概念已經開始初具輪廓,只是人類和猿猴怎麼有共同的祖先、地球上的生物如何開始的、為什麼會變成那麼多樣?這些問題的答案仍舊糢糊。 兩年前,朋友介紹 Sean B. Carroll 寫的 Endless Forms Most Beautiful: The New Science of Evo Devo 談演化發育,是最新的研究趨勢,值得引進譯成中文。
經過接洽後發現,該書中文版權已賣,但同一作者的The Making of The Fittest(暫譯《造就最適者》,鄉宇文化出版中)版權還未賣,版權代理商同時介紹亞瑟博士的《不期而育──談動物王國的興起》,試讀之後覺得可以一起引進,就同時把兩本書的翻譯權買下。剛收到原文書時,封面給我的直覺並不吸引人,不像台灣書籍的封面那麼色彩繽紛、光艷照人。而譯者人選也傷了我們一些腦筋,最後我們認為吳聲海博士應該是最佳人選,因為他的學術涵養高,又有翻譯經驗。中文翻譯完成,仔細重讀譯文後,終於解開心中對地球上生物演化的大部分迷惑。 演化隨時在我們身上和身邊發生,而機緣主掌了演化的事件,同時也讓這本書出版。
發行人 羅宏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