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是因為我太太南希的推薦才會拜讀史葛?麥克奈特的作品。一天,她隔著走道對我說:「我在教會遇到一位弟兄,人頂聰明的,你一定要見見他。」一旦知道我太太對其他男人感興趣,自己的好奇心就油然而起,於是就約他共進午餐。
我們初見面就有聊不盡的話題,從那時起,我們就建立起千山萬水都隔不斷的友誼一直延續至今。
史葛的知識非常淵博,他一坐下來,就可以從歸正理論(conversion theory)聊到追尋歷史耶穌的辯論,再聊到洛杉磯湖人隊教練菲爾?傑克森(Phil Jackson)的三角防守。他跟各種階層人士都可以建立親切的關係。稱讚一個學者沒有架子只是一種委婉的恭維,但對史葛而言,除此以外我實在想不出更好的形容詞了。
最重要的是,史葛非常愛耶穌,潛心鑽研耶穌的信息以及當時那個世界的一切知識。此外,他還渴望盡力把這些知識分享給那些對閃語或聖經考古一無所知的人。
我還在神學院進修的時候,大衛?赫伯特(David Hubbard)(當時的院長兼舊約教授)曾經提到,當代神學生所能獲得的資訊量,遠超過路德和加爾文一生鑽研所得。當然,問題就在於我們身處於這個資訊過量的時代,每天從垃圾郵件到高解析螢幕和光纖電纜獲得的各種資訊,其數量之多遠超過我們的處理能力。然而閱讀本書是不會出現這種資訊超載的情況,因為史葛把他提供的訊息侷限在適當的範圍。
史葛藉著《耶穌信經》(The Jesus Creed)一書邀請讀者回到當年耶穌生活的世界,這可說是給所有跟從耶穌的人的一個大禮。我們會逐步了解作為第一世紀加利利地區的一位猶太拉比所指涉的意義。在本書中約瑟和馬利亞、施洗約翰以及西門彼得的性格特質、心中的盼望與掙扎皆藉由那發人深省又清新的筆調給勾勒了出來。史葛不好賣弄自己的學識. 我們發覺身為「義人」(tsadiqim)或「這地的百姓」(Am ha–aretz)的一員所面對的難題──目的不只是要獲得知識,更是因為這能使我們進一步了了解蒙召跟從耶穌的意義。套用加理森?凱洛(Garrison Keillor;譯註:美國知名藝人)的話來說,史葛是「把稻草放在羊吃得到的地方」。
每當我知道有人即將閱讀這本書,心中都會感到興奮不已。因為我相信在過程中,你會發現有兩道鴻溝逐漸被填平。其一是你與耶穌間的距離。祂的世界會與你的世界更加接近。在探索耶穌周遭各種人物的性格特質與內心掙扎的過程中,你也會發現自己其實是在閱讀自己的故事。每當你了解到有一種很根本的動力在福音敘事裡面運行的時候,就會禁不住要發出「哎呀!」的驚嘆。
另一個被填平的鴻溝就是你的現狀和神當初為你所定的旨意。魏樂德(Dallas Willard)曾提到,我們的靈命始終都處於不進則退的動態中──不論我們是否甘心樂意,我們的意念和心思都在不斷地被模造。耶穌是一位靈命成長大師(祂當然還有其他絕活)。《耶穌信經》不僅鼓勵讀者要把靈命交託在耶穌手中,要與主同席吃喝,也要提出落實的方案。到此為止,前菜已經夠了:該上主菜了。
奧伯格(John Ortberg)
曼羅公園長老會牧師(Pastor, Menlo Park Presbyterian Chu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