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有 4 項符合

基礎社會學

的圖書
基礎社會學 基礎社會學

作者:黃信洋 
出版社:N/A
出版日期:2007-02-16
語言:繁體書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評分:
圖書名稱:基礎社會學

內容簡介

  在社會學的領域中,《社會學》一書已經使自身成為最令人驚艷、值得信賴和受歡迎的一本教科書。這個新版本集合了一批學者,他們是相當敏銳的,能在一個較佳的層次上提供社會學初次學習的內容。

  這本教科書是相當具有雄心的,它涉及了最為重要的主題和辯論,這些主題和辯論都對社會學形成重大的衝擊,此外,這本教科書也是針對初學者來加以設計。在內容上提供了一種理論、運用和實例討論的融合,期盼能一步步建立知識、理解和自信。這本書值得誇讚的特點如下:

  .清楚標示章節目標,整合列出特定章節之間的關鍵概念

  .隨頁附上關鍵詞的定義

  .「相關連結」的設計將書本中有關的章節連結起來,藉由更廣泛的閱讀來創造不同的思考路徑

  .每章結束之前的「問題與思考」提出了更進一步閱讀、寫作和計畫的目標

  .所列出的注釋會系統性地依照主題來加以組織

  .在每章結束之前的摘要重點有利於內容的回顧

  .本書有一個相當不錯的網頁,裡頭有著豐富的進階閱讀以及研讀上的指引和資源

  本書的第三版受到了許多的贊許(敘述的連貫、主題具批判性與重要性),目前的第四版更進一步擴大範圍並提升接受度,對於社會學的教學與學習而言本書是一個更具想像力的途徑。

作者簡介

Tony Bilton
曾擔任劍橋Anglia Polytechnic大學社會學的首席講師與主任

Kevin Bonnett Sheffield Hallam
大學社會科學與法律學院的教授與主任

Pip Jones
劍橋Anglia Polytechnic大學社會學的首席講師

Tony Lawson Leicester
大學社會科學的資深講師

David Skinner
劍橋Anglia Polytechnic大學社會學與政治學的主任

Michelle Stanworth
曾擔任劍橋Anglia Polytechnic大學社會學與婦女研究教授

Andrew Webster York
大學社會學教授

 

目錄

全球化下的現代性發展及權力運作/張家銘 iii

前言 iX

1 活在現代性中 1
導言 2
現代性的根源 3
成為現代的過程:時間與空間的轉變 5
與工業資本主義共存 6
身為一位工人 6
身為一位消費者 8
與理性共存 11
一個新的信念?與科學和技術共存 13
活在國家政府底下 15
活在公眾與私人之中 17
活在公眾之中 18
身為私人 20

2 全球化與現代性 23
導言 24
全球化與現代性 27
時間和空間的分離 27
社會系統的去鑲嵌化 28
社會關係的反思小生安排 28
全球化的辯論 31
超全球主義論者 31
懷疑論者 32
轉型論者 33
生產的全球化:跨國公司 34
生產全球化的意涵 37
文化的全球化 37
文化帝國主義 37
全球化和政治變遷 42
一種新的世界秩序? 44

3 社會劃分 47
導言 48
社會劃分的一般意義 49
主要的社會--經濟劃分:財富與貧窮 51
財富 53
窮人與底層階級 56
社會排除的形態 61
生命歷程 63
青年 63
老年 68
殘障 72

4 社會階級 77
導言 78
理解社會階級 80
馬克思的所有制關係理論 80
韋伯的市場關係理論 83
社會階級的分類 85
社會階級再生產 87
中產階級 89
工人階級 94
勞動市場的變遷 98
經濟的重組 100
勞動市場的兩極化 102
生產的全球化 104
階級再生產? 106
社會流動上的意涵 107

5 性別關係 111
導言 112
男性、女性與性別差異 113
性別與身體 116
變成擁有小生別的人 119
創造一個小生別化的社會 124
勞力分工 127
勞力的女女性化 129
工作上小生別隔離的後果 132

6 種族和族群意識 135
導言 136
種族不平等:以英國為例 140
戰後的移民:全球與地方脈絡 140
不平等的模式 144
變遷的徵兆? 149
種族、文化和認同 150
種族化論述的特點變化 151
種族與國家認同 153
文化變遷和族群絕對主義 155
不平等和認同的動態關係--種族\階級和性別 160
種族與階級不平等的理論化 160
種族和下層階級 161
挑戰階級的首要性 161

7 權力、政治與國家 163
導言 164
對權力結構的重新思考 165
從權力結構到權力網絡? 166
社會權力的古典解釋 168
多元論對權力分配的解釋 169
新多元論 170
馬克思主義的權力分配模式 172
超越階級政治 172
階級劃分\社會劃分\政治認同與利益 172
選舉的政治:超越階級結盟? 176
部門的分裂:從階級政治到消費政治 177
新的社會分裂、新的社會運動 177
現代國家 181
現代國家的形成 182
民主國家 184
全球化\權力和民主 185
同步的整合和碎裂 186
全球治理 187
邁向一個新的全球民主1 189

8 家庭生活 191
導言 192
帕森思:核心家庭與工業社會的調合 194
傅柯:論述與家庭生活 197
現代的家庭生活與醫療論述 199
生育科技與母職的醫療化 200
家族治療與婚姻的醫療化 202
國家與家庭生活:家庭政策的政治 203
福利主義,1945-79 203
反福利主義:新右翼,1979-90 204
支持生育政策 206
社區照護 207
新工黨福利主義 208
現代家庭的差異性與多樣性 209
離婚 210
單親家庭 210
同居 210
婚姻 211
生命週期或生命歷程 211
人的施為與家庭 212
後現代理論與家庭 214

9 教育 219
導言 220
教育政策與教育改革 220
教育的社會脈絡 223
結構功能論的說法 224
衝突論的說法 225
教育、國家與地位群體 227
地位群體與社會封閉 228
教育、社會不平等與差異 229
教育的社會分化:階級\性別與族群性 231
教育與社會分化 237
解釋社會差異與教育成就 237
學校外部的解釋:自然論與文化論 237
自然論的解釋 238
文化論的解釋 240
學校內部的解釋:學校組織與學校文化 243
標籤理論與教室內的過程 244
教育分化:描述與解釋 247

10 工作與非工作 249
導言 250
當代社會中工作的地位 251
現代工作概念的出現 252
勞動過程 254
工作的意義與工作的滿足 261
工人們對於工作的定位 263
性別\族群\年齡\殘障與工作 265
小生另U 266
族群 268
年齡 270
殘障 272
工作的未來 273
工作、非工作與休閒 274

11 大眾媒介 277
導言 278
社會學取向的大眾媒介研究 279
全球收縮:新型溝通科技與互聯性 281
日益浮現的電子全球村 282
全球媒介內容:市場與國家的衝擊 283
全球的同質,住與消音 284
資訊社會與消息靈通的社會 285
國家控制 286
世界的閱聽人:媒介接收度 287
作為閱聽人的社會行動者 288
全球閱聽人與媒介訊息 289
萬能的閱聽人 292
資訊隔閡 293

12 健康、疾病與醫療 297
導言:健康\疾病與醫療的社會基礎 298
理論取向 301
帕森思的功能論與「病患的角色」 302
象徵互動論與疾病的社會建構 303
馬克思主義理論 305
女性主義的說明 307
傅柯式的分析 309
綜合性的觀點:Turner的貢獻 310
醫療專業與正統醫學的權力 312
健康的不公平性 319
健康、疾病與醫療的全球化 321

13 犯罪 323
導言 324
現代主義犯罪學 327
標籤理論 328
馬克思主義犯罪學 332
現代主義犯罪學與後現代主義批判 335

14 知識、宗教與信仰 339
導言 340
大分水嶺的思考 341
科學是什麼? 343
科學、理性主義與除魅 345
科學知識與非科學知識的觀點 346
象徵符號人類學與現象學 346
功能論 347
理性主義 347 相對主義 348
現代社會世俗化的理論 349
Bryan Wilson 350
ErnestGellner 351
米歇爾.傅柯 351
Bryan Turner 353
反世俗化的觀點 353
前現代科學與非科學的並存 353
宗教就是宗教的作為(1):知識與意義的探索 356
宗教就是宗教的作為(2):宗教\整合和連帶 357
科學家也是人:去迷思化的科學理性客觀性 360
有希望的思考:在科學和魔法中的非理小生思考 361
科學作為一種社會產物 363

15 古典社會理論、女性主義和現代性 367
導言 368
古典社會學理論 370
埃彌爾.涂爾幹 371
涂爾幹的計畫:通過社會學思考社會進程 371
涂爾幹的理論取向:道德規則的重要小生 371
卡爾.馬克思 373
現代小釗乍為人類潛能的解放 373
異化:人類創造力潛能的否定 374
經濟剝削與階級鬥爭 376
資本主義中的矛盾 378
對馬克思的批判 379
瑪克思.韋伯 381
韋伯的社會行動理論 382
理性化與現代性 383
女性主義\社會理論和現代性 388
女性主義與古典自由理論 389
女性主義和現代社會理論 390
現代女性主義理論的缺失 394

16 現代性、後現代性與社會理論 397
社會理論革新的挑戰 398
邁向後現代性?後現代主義的面向 399
後現代性:一個資本主義社會結構的新階段? 401
後現代主義\語言和論述 405
社會生活如同語言?結構主義和後結構主義 405
社會生活如同語言?論述和實在 407
反後現代主義 411
自我的重新發現 412
哈伯瑪斯和理性的保衛 414
貝克、反思性現代化與風險社會 416
反思性社會學:當前社會學的新計劃 417

參考書目 419

英漢索引 439

 

全球化下的現代性發展及權力運作-

Tony Bilton等人編著「社會學」引介

  乍看之下,Tony Bilton等人編著的社會學似乎是一本「平常」的導論,與一般教科書沒有兩樣。但稍加細心閱讀,不難發現其實它的寫法是新穎的,具有獨特的觀點與問題意識。我想不論對於學習者或是教學者而言,注意到本書的這個特色是重要的,將有助於對其通盤的掌握和深入的理解。

  本書的獨特觀點在於鋪陳近代世界的全球化所帶來的衝擊與影響,尤其是在這當中的個人與社會的認同現象。與此密切相關的是,現代性的產生及其相關權力運作的問題。現代性出現於近代世界在十八與十九世紀發生的鉅變,改變了我們的日常生活經驗,其進程已經帶來四個關鍵性影響:工業資本主義的發展、思想與組織朝形式理性的擴張、民族國家的興起、以及社會生活的公共與私人領域區隔化。因此,近代世界的人們可以說是「活在現代性中」,這就是本書第一章所強調的,人們在現代的過程中,是「與工業資本主義共存」,也「與理性共存」,同時「活在國家政府底下」,並且「活在公眾與私人之中」。而現代性通常是在全球範圍下發生,並且涉及複雜的經濟、政治及文化的過程,比如跨國公司主導的生產全球化、各國互動醞釀的新的世界秩序、以及文化帝國主義的趨勢,這便是本書第二章所要闡明的「全球化與現代性」的關連。

  在現代社會形成的過程中,除了全球化力量的作用之外,另有一股不可忽視的作用力存在,那就是本書作者們彰顯的社會或團體的劃分與權力運作。這樣的劃分可以因為生理的(例如身體性徵與膚色)、心理的(認知與認同)、經濟的(財富與生產)、政治的(權利與分配)、社會的及文化的(語言與媒介)因素,因此產生社會階級、性別關係、種族與族群意識、國家與國際關係,其中充滿著各式的分工與區隔,呈現不平等的互動和關係。本書第三章說明了社會劃分的意義,特別是其衍生的社會排除力量和作用,以及它對於個人乃至於團體、社會的生命歷程的影響。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及第七章分別討論階級、性別、族群及國家的權力區劃與分配,每章中不但介紹了各種相互競逐的理論觀點,同時也分析了其間權力分配的結構關係與動態過程,觸及各類分工、隔離、認同、分裂及整合的問題,以方便讀者做比較並認識多元角度,也能洞悉社會流動現實上的可能與困難。

  根據上述現代性的問題意識,本書也進一步討論身處在現代社會中的人們,其經常必須面臨的各個重要的制度與生活,包括家庭生活、教育、工作與非工作、大眾媒介、犯罪、健康、疾病與醫療,還有知識、宗教與信仰生活等。從第八到第十四章對於這些制度與生活領域的探討,作者多半能首先簡述其歷史或社會脈絡,以突顯從傳統或前現代蛻變到現代的特徵。然後介紹重要的理論取向,包括個別學者或整個學派的論點,並且兼顧最新的研究發現,接著論及現實的發展態勢與問題。除此之外,這些討論也延續著作者對於權力與不平等現象的關注,性別、族群、階級、乃至於年齡與身心的差異,在在呈現於現代社會生活的各種制度之中,不論在生育與母職、學校與教室、勞動過程、資訊與閱聽、疾病與醫療、犯罪與控制、知識與信仰等各個方面,普遍存在著不容忽視的不公平性。

  值得注意的是,本書除了在開頭部份討論全球化的發展之外,在中間部份的分析也都是以它作為主軸背景,於是可見全球化與權力在各種社會劃分與制度生活中的交叉運作。例如第四章論及「階級再生產」時,便指出經濟全球化已經對工業國家中傳統勞動市場的結構與穩定造成深遠影響,其明顯的結果之一是,階級的界線正受到職業結構片段化及性別化過程的重新界定,因為全球企業對彈性勞動力的要求,為降低勞動成本而採取外包生產的制度,導致更多女性進入勞力市場,但她們卻很少人能在這個市場有所進展。再如第七章論及現代國家在全球化的趨勢中,面對著同步的整合與碎裂的過程,一種全球治理的權力架構如何可能,又怎樣邁向一個全新的民主;還有第十一章探討大眾媒介時,觸及這樣的問題:在日益浮現的電子全球村中,國家對於資訊的控制及萬能的閱聽人可能成真嗎?甚至第十二章指出,在醫療專業及其相關科技的全球化過程中,地方社會如何反彈跨國製藥企業的支配,而健康、疾病、營養及其照護的模式的全球化網絡和趨勢,又怎樣能夠跨越民族國家的界線。

  本書透過上述章節,提供最新的研究和辯論主題,帶領讀者去認識全球化下的現代社會。那麼,接著的問題和工作是,處在全球化與現代性的「今日社會」底下,我們如何去研究它呢?對此,本書開宗明義指出,社會生活是一項難題,往往不像常識能滿足我們的好奇,在要求更可信的事實及更好的解釋之下,社會學即成為一門科學,「不斷要求去理解社會生活的難題」。社會生活所以是一項難題,乃因為它是由社會結構與社會行動所構成,社會結構透過遊戲規則共享的規範和價值來限制人們,社會行動則經過主體意識的認同和創造性來建構社會,兩者呈現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過程。本書提示我們要了解或理解社會,就必須進行社會學的提問與社會學的思考,提供更系統、更精緻及更有方法的分析。而社會學善用概念與方法的分析結果,不僅可以傳達我們的日常生活知識積累,更能夠提供系統知識回饋到社會生活。前者是一種理解的工作,試圖釐清社會如何運作,以及各種行動的結果,後者是一種反思的工作,意圖分析事物為何變成那樣,以及人們為何如此行動。面對社會生活中結構與行動的二元性,社會學的作用既是理解的,幫助我們掌握社會及其行動的現實,也是反思的,提供人類行動架構及其創造社會的資源。 本書的最後部份介紹了社會學理論的發展。第十五章依然扣緊現代性的主題,回顧古典社會學理論與女性主義理論。針對現代社會的秩序與問題,古典三大社會學家分別有所回應。涂爾幹認為,現代性的問題是社會整合及道德規則缺乏,導致過度個人主義發展的失序狀態(anomie),其克服必須藉由國家或職業團體推動法律與教育,建立一種新的非宗教的道德秩序。馬克思則以為,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及其階級支配關係,帶來否定勞動價值及人類創造力的異化(alienation),要解決這個現代性的問題,只有終結資本主義的體制與關係,建立新型態的社會生產組織,讓人類的潛能獲得解放。韋伯指出,近代西方文明形式理性化(formal rationalization)的過度發展,一味強調工具計算的客觀精神,使得人們生活在科層體制宰制的鐵牢籠裡,喪失人道的價值。面對這樣的現代性與理性化的困境,人們可能只有寄望民主精英政治體制、行動倫理及志業精神的強調,才可稍稍緩和工具理性宰制的肆虐。由此可見,奠基的社會學家們皆已意識到現代性的轉型及其深遠影響,並且對其問題及解決之道有著不同的見解。

  但作者指出馬克思、涂爾幹及韋伯三人的一個共同缺失,「對於現代化過程中的性別議題部分,不僅沒有適當的解說,反而增加社會上對女人舊有的刻板印象。」這個批評雖然指出事實,卻顯然言過其實,他們的問題在於對性別議題的著墨很少,而不是解說不當。因此,作者在這一章末尾特別增加女性主義的古典自由理論與現代社會理論,簡介女性主義的不同學派,包括自由主義、激進主義、馬克思主義及社會主義。

  最後的第十六章進而介紹當前多樣性的社會理論,這些理論都圍繞著現代社會與後現代社會主題的爭辯。社會是否正邁向後現代性轉變?後現代主義是不是這個轉變的最佳註解?針對第一個問題,作者根據第一章與第二章的主題,整理了當前社會變遷的一般特點,亦即從生產與經濟以及文化與知識兩個面向,說明社會從現代性轉變到後現代性的一些論點,譬如就生產與經濟制度的發展而言,積累的體制從講究大量生產的福特主義,變成運用生產彈性與全球製造的後福特主義,再以文化與知識的變化來說,從科學的理性與實證精神轉變為碎裂、多樣性及認同的多元化。對於第二個問題,作者掌握後現代主義的「各種研究取徑都會將語言視為社會生活的關鍵」,包括社會行動與社會結構的運行。於是利用「社會生活如同語言」的標題,簡介了結構主義與後結構主義的基本觀點,例如Peter Winch的日常語言分析,認為社會生活如同語言一般結構化;M. Foucault的知識考掘學,主張社會的名目是由權力論述所構成;J. F. Lyotard和J. Baudrillard等後結構主義者重視文本及其詮釋,提出社會生活已經碎裂成記號的操弄。

  此外,本章進而說明晚近的女性主義理論如何加進後現代主義與後結構主義的想法。書中舉例後現代女性主義理論者Jane Flax,利用後現代主義的去中心化和多元的思想,來處理婦女之間的經驗差異和女性主義中的政治差異,尤其是關於種族、族群及性意識方面。她認為不同婦女團體之間的衝突是明顯的,女性主義沒必要對性別不平等的原因提出一般性的結構理論,應該接受文化與認同多元而不確定性的後現代觀念。然而,Judith Butler認為只是擴大婦女的概念,納入弱勢族群或中下階層婦女的邊緣化體驗,無法解決主要的問題。問題關鍵在於這些概念表面是中立而客觀的,但其背後卻藏匿著驚人的權力和利益。因此秉持後結構主義的立場,對哲學和政治概念進行解構,具體而言,就是採用M. Foucault發展出來的系譜學研究模式,揭發一切隱藏在性、性別及性意識背後的政治建構和認同規制。對Butler而言,這種對於既有論述或體制的懷疑和顛覆,對於女性主義政治具有積極的貢獻,因為它正是解放的基礎。

  不過,女性主義理論中也出現對於後現代主義和後結構主義的反思,認為一味依賴後結構主義的論述觀點,將忽略不平等的結構分析,尤其是提升女性能動性和自我的想法。

  本章最後一節進而簡要說明反後現代主義的理論更新情形。其中一方拒絕後現代性和後現代哲學的想法,另一方則認為晚近的普遍社會變遷還是現代性,只是進入後期的現代性。前者以社會批判理論大師Jurgen Habermas為代表,他的理論堅持理性解放的啟蒙傳統,被視為對理性的強力保衛。Habermas肯定人類的溝通行動及其理性反省的作用,批判後現代主義是新保守主義,因為後現代主義者懷疑社會和文化中的知識及其進步,也否定人類得從宰制中解放的人文價值。後者可以德國綠色運動家Ulrich Beck為代表,他認為在一個新的現代性啟動的階段中,人類面對著許多全球化的威脅與風險,例如核電廠的廢料外洩和污染,必須發揮整體社會學習和應用知識來回應問題的能力,產生其所謂的「反思性現代化」的理性進步力量。Beck在這裡呼應了Habermas對於人類理性能力的強調。

  順此,本書作者主張以反思性社會學作為當前社會學的新計畫,認為我們對於形成社會學的知識宣稱,或者對於任何隱含著終極的或權威的論述,都應該保持謹慎,畢竟社會學的論點可以是批判性的,而不是規定性的。

  上述的簡要分析指出本書的主軸與結構,全書共十六章,大致可以「全球化下的現代性發展及權力運作」的主題來理解。讀者若能認識及此,並在閱讀過程謹記這個論述主軸,便不難掌握各部份及各章節之間的結構。但如果要了解各部份及各章節的詳細內容,則建議讀者必須先看清楚每一個部份的摘要及每一章的「本章目標」。

張家銘 識於
東吳大學社會學系
台北外雙溪
2007/02

前言

  我們的時代本質上是一個悲劇的時代,我們必須拒絕以悲劇的方式來面對它。政治社會的大變動已經發生,我們處於廢墟之中。我們正開始建立少許的居所,來保有些許的希望。這是相當艱難的任務:沒有一條平坦通往未來的道路,不過,我們反覆努力跨越障礙。無論有多少重壓,我們都必須存活下來。 D. H. Lawrence 〔轉引自F. L. Schuma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3rd edn, McGraw-Hill, 1941〕

  隨著2001年911事件的發生,這個世界似乎變成一個陰暗且多事之地。我們完成這個新版的教科書時刻,人們對社會理解的渴望勝於過去任何時候。我們拼命地想要去了解各個彼此競爭的理念以及生活方式的深層劃分。此外,我們想要去學習如何與那些視為理所當然的信念和預設保持距離。我們也想要去了解社會中的一般人如何能夠有力量,將那些如果沒有被撕碎但是卻遭受威脅且不穩定的生活片斷拼湊起來。他們在每天的日常互動中經由與他人的互動以及重建彼此信任與支持的常軌來加以進行。D. H. Lawrence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說了上面的那段話使我們要去記得,儘管有著重壓,並且政治社會巨大的變化已經發生,但是,「我們都必須存活下來」,並且透過社會生活的日常技能來達成:「我們正開始建立少許的居所,來保有些許的希望」。

  如果我們能夠以知識和理解來面對恐懼,那麼恐懼就會減少。藉由理解驅動全球化(資本主義的力量以及西方資本主義的散佈)的力量,我們也就可以理解為什麼一些團體和文化會如此激烈地反對它。我們需要社會學來幫助我們理解變動中的社會結構。同時,如果我們能夠理解日常社會生活的複雜過程,那麼,我們就可以去察覺人們在面對這些巨大社會力量如何能夠克服他們的生活,並且,有些時候還會發現到另外的生活和型塑生活的方式。

  作為社會學家,我們一方面要對人們經由與他人互動所建立的生活方式保持敏感度,也必須了解這個世界權力與支配的結構。社會組織從來都不會是天衣無縫且具有全面性影響力的。人們總是會找到在這些結構中的空間來生活,並且,也會找到一種並非全然由這些結構所型塑的認同。更進一步來看,巨大的社會體系幾乎未曾是運轉平順的,體系會遭遇到問題和危機,而導致人們發現到改變事物的機會。

  在這第四版中,我們立基在之前版本的研究取徑並加以擴大。我們仍會持續彰顯理解權力和現代性問題的重要性,它們都會伴隨著全球化所帶來的轉變衝擊。如同以往的作法,我們會將個人與社會的認同視作是一個快速變動且激烈爭辯的領域。經由新版本的整理給予我們擴大和深化這些議題研究取徑的機會。例如,我們現在已經能夠對一些領域提供更為詳盡的討論,像是大眾媒體、女性主義社會理論以及與後現代主義相關的爭論。我們也已經能夠更新一些與政策相關的討論,像是教育和犯罪。較不明顯地是,我們比以往去羅列出一整套「標準的」社會學研究和理論更為前進了。相較於過去,社會學家們的研究是範圍更為廣泛且多樣化的,所以,我們避免去設定一套被接受的社會學知識的「正典」。

  相較而言,我們試圖去傳達社會學的豐富性和想像力,以此來尋求對於這個令人困惑的(有時是令人震驚的)世界之理解。社會學家有著無可救藥的好奇心,並且,我們都會稱頌不同信念與生活方式之間的區分性(相對性)。不過,社會學家也想要對世界作出合理的說明,而在本書中我們試著去傳達社會學作為一種嚴謹技藝的意義,這個技藝是以邏輯的標準和證據為主導的。對於我們而言,這樣的技藝絕不能被消解為只是一種「相對主義」(任何的論證和宣稱都是一樣好的)。

  這本教科書有著一個基本的目標:經由最新的研究和辯論主題,來提供學生一條進入社會學式理解的途徑,這樣的理解會帶來刺激和挑戰。堅持這樣的目標是我們的願望,藉由推廣社會學的推理,我們正在使學生具備了理解他們社會世界的能力,並且,他們還能創造性地改變這個世界。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8312302
  • 叢書系列: 人文社會
  • 規格:平裝 / 448頁 / 16k / 19 x 26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贊助商廣告
 
金石堂 - 今日66折
栗子人殺手
66折: $ 329 
金石堂 - 今日66折
你是誰就會遇見誰:愛情靠天意,但更需要人為,為每個希望進入親密關係的人找出路。
作者:段鑫星
出版社:大是文化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3-27
66折: $ 257 
金石堂 - 今日66折
防彈斷食全書【決定版】:延緩老化、減少發炎、阻斷身體飢餓訊號,防彈咖啡創始人教你一輩子都有效的斷食法
作者:戴夫.亞斯普雷
出版社:木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2-06-08
66折: $ 297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艷事染惑
作者:越山弱衰
出版社:未來數位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1-13
$ 237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膽大黨 (首刷限定版) 15
作者:龍幸伸
出版社:東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11-15
$ 247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童話裡的心理學
作者:鐘穎
出版社:楓樹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11-01
$ 331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閃亮的金句:尋找滄海遺珠
作者:盧勝彥
出版社:財團法人真佛般若藏文教基金會
出版日期:2024-11-07
$ 205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陰陽眼見子(10)
作者:泉朝樹
出版社:台灣角川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1-07
$ 111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戀上換裝娃娃 13 (首刷限定版)
出版日期:2024-11-14
$ 190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以柔克剛 完全版 (首刷附錄版) 14
作者:浦沢直樹
出版社:東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12-31
$ 342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城與不確定的牆(平裝)
出版日期:2024-11-26
$ 537 
 

©2024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