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收錄完成,主要源起於兩次的學術研討會。第一次的研討會是2005年9月4日,在臺北,由中華媽祖文化產經慈善發展協會主辦、中國海洋大學和中華文化教育學會協辦的「2005年媽祖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承蒙主辦單位理事長蔡泰山博士的邀請參加,我發表的論文是〈臺灣明清時期媽祖文化與市場經濟之探討(1662-1895)〉。後來被彙集在蔡泰山博士主編的《媽祖文化學術論文集》裡,由臺北立得出版社印行。
第二次研討會是2006年10月12日至16日,由中國上海社會科學院在上海市舉辦的「海峽兩岸媽祖文化」學術研討會。蔡泰山教授、紀俊臣教授、卓克華教授等和我都獲邀請參加,並一起前往上海。蔡教授發表的論文是〈媽祖文化遺產對媽祖文化產業發展之重要啟示〉,我的論文則是〈媽祖文明經濟圈與兩岸貿易發展〉。現在這兩篇論文都收錄在此書裡。
在這兩次的研討會中,蔡教授和我所發表的論文,都與媽祖文化產業的主題有關,而文化產業雖是當今臺灣產業發展中被視為熱門的產業之一,卻也是學理論述上最需要大家努力的課題。鑑於此,蔡教授特別藉由在《卓越雜誌》的專欄裡,發表了〈文化產業發展的新態勢〉、〈宗教文化產業的經濟效益〉、〈海洋文化融入產業鏈發展的可行性〉、〈從媽祖遶境談媽祖文化產業建構〉,和〈媽祖行動產業化啟動〉等一系列專文,呼籲政府和民間共同來重視文化產業的發展。同時,蔡教授也將在大學授課和演講的部份精彩內容,整理成〈媽祖文化產業─媽祖文化博物館建置與兩岸文經發展之重要關係〉乙文,凸顯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性。如果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的自由經濟市場是「一隻看不見的手」,而凱因斯(J. M. Keynes)的政府政策是「一隻看得見的手」,那文化宗教就是「另一隻看不見的手」。至於,我的論文部份則是比較偏重在臺灣政經體制和兩岸經貿,與產業發展的關係。其中〈戰前臺灣產業發展與兩岸經貿關係〉和〈戰後臺灣產業發展與兩岸經貿關係〉二文,是我在國立臺北商業技術學院國際貿易系授課期間所發表的,謝謝當時引薦的國立空中大學商學系系主任、後來在該校校長任內退休、現榮任龍華科技大學客座教授的黃深勳博士。而〈資本主義與臺灣產業發展之研究〉一文,則是應當時任佛光大學經濟學系系主任、現任清雲科技大學商學院院長的梁榮輝教授所請,發表於該學系與大陸研究中心編印的《華人經濟研究》。另外,占本書篇幅最長的《臺灣產業發展中的政府角色分析(1945-1996)》,大抵是完稿於1996年,其中的部份內容曾陸續登載在國內的刊物上,謝謝審稿教授的指正,更要感謝在研究與撰寫該文的兩年期間,臺灣大學政治學系蕭全政教授的指導,給了我很多的啟發。在此,特別誌謝。上述的論文,我也利用這次出版成書的機會,在內容上做了小局部的修正,但仍儘留原意。
當然,本書的出版要感謝的人還有很多,蔡教授和我都實感銘於心。對於本書的內容一定有尚待充實的地方,敬請不吝指教,以便日後補正。在文責上更是要由蔡教授和我來承擔。
陳添壽 2007年7月謹誌在臺北蟾蜍山下迎風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