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有 2 項符合
教育心理學的圖書 |
教育心理學 作者:ROBERT J.STERNBERG / 譯者:陳育儒 譯 出版社:禾楓書局 出版日期:2008-08-01 規格:初版 / 500頁 |
圖書館借閱 |
國家圖書館 | 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 |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 電子書服務平台 | MetaCat 跨館整合查詢 |
臺北市立圖書館 | 新北市立圖書館 | 基隆市公共圖書館 | 桃園市立圖書館 | 新竹縣公共圖書館 |
苗栗縣立圖書館 | 臺中市立圖書館 | 彰化縣公共圖書館 | 南投縣文化局 | 雲林縣公共圖書館 |
嘉義縣圖書館 | 臺南市立圖書館 | 高雄市立圖書館 | 屏東縣公共圖書館 | 宜蘭縣公共圖書館 |
花蓮縣文化局 | 臺東縣文化處 |
|
通常理論型的大師可能擅於掌握宏觀,但容易忽略細節或現實。實務型的傑出人才可能擅於掌握具體細節和實踐歷程,但容易見樹不見林。而本書透過兩位作者的互補合作,創造出 一本風格清晰、架構良好、內容完整、專業可信、鉅細靡遺且具體可行的教科書,殊為難得。
?
?
原作者序
在現今已經有這麼多版本的教育心理學教科書時,為什麼我們還要再撰寫本書呢?
本書的重點
我們定下了撰寫這本教科書的兩個目標。首先,我們想要給學生一個關於教育心理學的詳細全貌,讓學生瞭解這個領域所能完成以及應該完成的事情。第二,我們希望全書內容有一個統整的觀點,以幫助學生掌握全貌。換言之,我們想要讓學生了解在教育心理學中所包含的藝術與科學。特別是,我們強調了以下幾件事情:
■專家教師與優質學生
我們相信,貫穿教育心理學領域的主要目標,是去了解並發展教與學的專業,因此一本教育心理學教科書應該圍繞著有關上述專業發展過程的議題來組織。本書反應了我們對此目標的承諾。第一章談到「成為專家教師」與「成為優質學生」,其內容就定義了什麼是「專家教師」與什麼是「優質學生」。「變成專家」這個主題將會出現在往後各章,本書的教學法也將始終圍繞著此一主題。
■注重實踐
許多修習教育心理學課程的學生是實習教師或在職教師,因此,本書就更有必要去強調實踐取向。我們注重實踐的立意貫穿全書,告訴讀者如何將學習本書內容的心得應用在教室中。在此同時,我們並沒有給予一長串的教學檢核表,主要是像這類的檢核表,實際上妨礙了良好教與學活動的進行。對一位反思型的實踐者來說,熟記檢核表不如對所謂專業發展出一些品質標記。我們透過給學生有用的提示或叮嚀來達成注重實踐的目標,更重要的是,我們還會告訴學生何時與如何去使用這些提示,因為我們的研究發現:實踐時的最大困難不是學習有效的程序,而是學習何時與如何去使用這些程序。
本書除了強調上述兩點,也強調下列幾項觀點:
■多元文化與性別差異
當我們盡心地為今日和未來的教學在培育師資時,有愈來愈多的老師發現他們自己受到多元文化與多種語言的挑戰。舉例來說,他們必須為不擅長於用英語表達的學生做一些特別的教學準備。老師也需要了解不論是男學生或女學生,性別刻板印象是如何限制了他們的教育機會。這些主題在第六章「團體差異:社經地位、種族、性別及語言差異」中會特別討論。
■個別差異:特殊兒童
當然很重要的是現今的教育學者也對資賦優異學生、身心障礙與學習障礙學生進行了解,並著手處理他們在教室中的個別差異情況。在第五章「個別差異:特殊兒童」,我們提供了可以在傳統教室中挑戰資優學生的學習方法,我們也強調有障礙的學生照樣可以變成優質學生,我們提供指引協助教師支持這些學生發揮潛能。
■平衡的觀點
在組織本書時,我們保持了與其它教育心理學教科書中各章節相同的範圍與次序。同時,我們也加入了應該要讓學生學習的最新與最重要的理論與研究。此外,全書雖然呈現了我們想要表達的觀點,但我們也小心翼翼地避免只呈現單一觀點,我們相信讓學生對教育心理學各議題形成自己的看法是必要的,這是本書獨特之處。
本書的學習特徵
介紹教育心理學課程須要有大量的材料來協助教學,為了幫助學生學習這些材料,我們提供了各式各樣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們不但能精熟內容,還能應用到他們未來的教學生涯。
■每章開場的教學
˙整體圖像:以問題的型式呈現出該章節的目標,幫助讀者能了解該章節的內容。
˙開場故事:每一章的開始都會有一則小故事,讓反思型的實踐者可以進行思考活動。這則故事的主題代表著本章節的主要議題,及教室中出現的相關活動,也會與整個章節的內容有關連。
˙本章綜覽:每章第一通常是對該章的綜覽,概要說明該章的內容,與為什麼這章的內容會與教室中的教學情境有關。這部分的標題如:「為何了解思考對教師而言是重要的」,或是「為何了解動機對教師而言是重要的」。這樣的介紹過程讓學生將該章概念與教室情境立即連結。
■主體內容的教學
˙思考問題:研究顯示,單純記憶教科書內容,是效果最少的學習方法之一。比較有效的學習方法,是透過多樣學習方式與深度思考。為了幫助學生做到這樣的學習,我們將問題融入教材內容,並鼓勵學生進行分析性思考、創造性思考與實踐性思考,這三種問題型態將會出現在每一個章節。這個架構是來自於Sternberg的人類智力三元論(triarchic theory of human intelligence),用來確認學生深入思考他們的學習,而不要只停留在表面思考的層次。書中也提供了建議答案,讓學生思考自己的答案之後,也可以考慮書中的模擬建議。
˙靈活的專家:如同思考問題,此部分的建議是用來引導學生針對單一主題進行不同型態的思考,即分析、創造與實踐思考。它描述的是教師與學生處理教室中日常挑戰的方式。
˙教學啟示:每一章都會週期性地列舉一些教學上的含意,通常緊跟在主體內容之後。它會提供教育心理學某特定概念在實務上的含意,說明專家教師如何在教室中應用這些概念。
˙建構自我的學習:每一章的這類活動,是用來幫助學生了解建構論,讓學生應用這個理論來建構自己從本書中所讀過的東西。
˙論壇:每一章對於重要的教育議題都會有三種角度的辯論。常見的議題(例如異質性或同質性分班、傳統或多元文化教室)看起來好像沒有中間地帶。但教育議題並不是像「贊成或反對」那樣簡化的辯論,教育是沒有萬靈丹的,我們必須有智慧地結合不同技術才能達到效果。因此,在這些論壇中的爭辯,我們呈現的是兩極端之間的中庸之道。
˙專家教師訪談錄:每一章都會有一位實務教師的訪談,這部分呈現出的是專家教師以其獨特的方式應用本章某些材料於教室中。
■每章結尾的教學
˙本章摘要:每一章的結尾會提供主要觀念與教學應用的綜合性摘要。
˙關鍵詞與定義:每章內文中的粗體字,將在此處定義。
˙成為專家:問題與探索:這部分的活動分類成國小、國中、及高中情境,邀請讀者應用該章節概念於教室中的相關問題。
˙科技工具:這部份的內容是由Julia Matuga of Bowling Green State University協助發展,主要是幫助學生連結理論與研究至實務,建立起教育者的自我形像,並透過全球資訊網與其他教師或學習社群連結。
第一章 成為專家教師;成為優質學生 陳宥儒 譯 1-1
第一節 何謂專家教師? 1-4
第二節 何謂優質學生? 1-19
第三節 教育心理學如何有助於培養專家教師與優質學生 1-28
第一部份 個人的發展
第二章 認知發展 詹雯靜、陳冠樺 譯 2-1
第一節 認知發展:教學的概念 2-3
第二節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 2-6
第三節 維高斯基的社會文化認知發展理論 2-15
第四節 訊息處理論-檢視學習及記憶技巧 2-21
第五節 三個主要認知發展理論的比較 2-24
第六節 語言發展 2-25
第三章 人格、性別、社會、及道德發展 林靜宜 譯 3-1
第一節 為何了解人格、性別、社會及道德發展對教師而言是重要的 3-2
第二節 人格發展:成為獨特的人 3-3
第三節 性與性別發展:性別角色認同 3-11
第四節 社會化發展:學習與他人相處 3-16
第五節 道德發展:學習對與錯 3-20
第六節 發展危機的辨認、理解與管理 3-27
第二部份 人的多樣性
第四章 個別差異:智力、認知風格、學習風格與創造力 吳春慧、陳郁茜 譯 4-1
第一節 為何了解個別差異對教師而言是重要的 4-2
第二節 了解智力上的個別差異 4-3
第三節 現代智力理論引發教育上的爭論 4-13
第四節 認知風格與學習風格 4-20
第五節 了解創造力方面的個別差異 4-23
第五章 個別差異:特殊兒童 高晞次、王博賢 譯 5-1
第一節 為何了解特殊兒童對教師而言是重要的 5-2
第二節 特殊兒童的教導 5-3
第三節 智力的極端:資賦優異 5-9
第四節 智力的極端:智能障礙 5-13
第五節 學習上的挑戰 5-16
第六章 團體差異:社經地位、種族、性別及語言差異
鄭如秀、謝宛軒 譯 6-1
第一節 為何了解團體差異對教師而言是重要的 6-2
第二節 社會經濟差異 6-4
第三節 種族與社經差異 6-13
第四節 性別差異 6-18
第五節 語言差異 6-24
第六節 多元文化教育 6-28
第三部份 思考、學習與記憶
第七章 行為取向的學習理論 李芳瑜、楊晴如 譯 7-1
第一節 為何了解行為取向的學習理論對教師而言是重要的 7-3
第二節 使用古典制約的學習 7-3
第三節 使用操作制約的學習 7-7
第四節 社會學習理論 7-22
第五節 「認知-行為」改變 7-25
第八章 認知取向的學習理論 曾筱婕、鐘巧如 譯 8-1
第一節 為何了解認知取向的學習理論對教師而言是重要的 8-2
第二節 標準記憶模式 8-3
第三節 其他的記憶模式 8-14
第四節 訊息的提取 8-19
第五節 建構主義理論 8-27
第九章 思考:概念形成、推理與問題解決 羅佩倫、謝雅君 譯 9-1
第一節 為何了解思考對教師而言是重要的? 9-3
第二節 概念的形成 9-4
第三節 推理 9-9
第四節 問題解決 9-13
第五節 遷移 9-24
第六節 教導思考 9-28
第四部份 動機與教學
第十章 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黃佳詩、張婉玟 譯 10-1
第一節 為何了解動機對教師而言是重要的 10-2
第二節 內在動機與外在動機 10-5
第三節 解釋動機的四個理論 10-10
第四節 激發程度 10-15
第五節 學習目標 10-18
第六節 學生需求所扮演的角色 10-21
第七節 學生的歸因與信念 10-24
第八節 激勵有特殊困難的學生 10-31
第十一章 班級經營 王思茜、巫姿嫻 譯 11-1
第一節 為何了解班級經營對教師而言是重要的 11-2
第二節 有效能的教師如何管理學生 11-7
第三節 發展與執行常規 11-13
第四節 監控與預防問題 11-23
第五節 班級經營的特別方法 11-32
第十二章 班級教學 陳香竹、蔡宛蓁 譯 12-1
第一節 為何了解班級教學對教師而言是重要的 12-2
第二節 教師中心的教學原則 12-4
第三節 學生中心或建構論者的教學原則 12-23
第五部份 評量
第十三章 標準化測驗 陳宥儒 譯 13-1
第一節 為何了解標準化測驗對教師而言是重要的 13-3
第二節 何謂標準化測驗 13-4
第三節 標準化測驗的種類 13-6
第四節 評估測驗品質 13-14
第五節 解釋標準化測驗分數 13-18
第六節 標準化評量的相關議題 13-25
第十四章 課堂評量 莊雅婷 譯 14-1
第一節 為何了解課堂評量對教師而言是重要的 14-2
第二節 傳統評量 14-8
第三節 真實評量 14-23
第四節 評分與成績報告 14-29
參考資料 參-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