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集十五篇選自作者最近三十餘年發表的學術論文。輯錄的論文中,有五篇分析《莊子》的文學價值,有七篇探討中國六朝至宋代的藝術、文學理論、和詩詞本質,剩下三篇則分別討論《儒林外史》、《紅樓夢》和《老殘遊記》等三部中國古典小說。這些論文都以解讀原典和文本為主,偶爾兼及文化史上一些大議題,並借用作者所知的晚近西方文學與文化理論來作詮釋的工具或作比較,但力求不牽強附會、以免流於空論化。所選十五篇有五篇集中論述《莊子》,尤其是其中最精彩的〈內篇〉。其原因之一,是《莊子》在作者漫長的學思過程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更重要的原因,則是莊子喜歡「透過夢的窗口」來觀察世界與人生的奇特「觀物」法,對於後來中國文學、哲學與文化有深遠的影響。論文集後十篇裡有多篇所處理的材料跟「透過夢之窗口」這個主題是有關連的。因此,《莊子》可說是貫穿本論文集的一條重要線索。
作者簡介
林順夫
臺灣臺中人,生於1943年,1965年畢業於東海大學外文系。1967年赴美國留學,於1972年獲普林斯敦大學 (Princeton University) 文學博士學位。現為美國密西根大學 (University of Michigan) 中國文學教授,曾任該校中國文化研究所主任及亞洲語言文化系主任。著作包括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Chinese Lyrical Tradition: Chiang K’uei and Southern Sung Tz’u Poetry (張宏生譯:《中國抒情傳統的轉變:姜夔與南宋詞》),《理想國的追尋》,與友人合編 The Vitality of the Lyric Voice: Shih Poetry from the Late Han to the T’ang; Constructing China: The Interaction of Culture and Economics; 合作英譯董說的《西遊補》(The Tower of Myriad Mirrors: A Supplement to Journey to the West) 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