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1
《良機入市》一書作者林秀華女士與本人多年前在臺北有同事之誼,還記得第一次見到她時,她才二十歲出頭,來銀行應徵「內部稽核」一職,身為面試者之一的我,認為她態度積極,極具潛力而力薦,後來還因此促成了她與外籍同事蘇克文先生的良緣,如今其婚姻美滿,事業有成,更蒙其邀請為序,與有榮焉。
《良機入市》是一本有關美國房地產投資的書,我回想到一九八○年代後期,本人奉派南加州任職,為解決住的問題,就地買了住宅,但沒想到兩年後即被調職紐約,不得已將住宅變賣,於紐約長島另購新居,幸運地是變賣南加州的房子換算年投資報酬率近 50%。但在一九九五年左右,紐約地區卻經歷不動產景氣反轉、價格滑落,許多投資戶無法償還銀行貸款,慘遭銀行拍賣,本金都拿不回來。
前幾年,美國不動產更受百年難見風暴,整個市場瞬間崩潰,投資人與銀行無一倖免。綜觀房地產的起起落落,全球皆然,古人「有土斯有財」之言,並非一成不變,如何掌握賣時機,如何選擇好的地點,可以升值或抗跌,甚至如何運用不同的財務安排,降低資金成本,即使碰到市場有巨變,也可尋求減少損失之道,這些都是投資房地產不能不知道的重要學問,而且每一門學問都很專業,都需要專家的指導。
林女士臺灣大學商學系畢業後,分別在臺北的中國信託、美商第一聯美銀行,以及新加坡發展銀行,前後服務多年,財務學經歷相當完整扎實。一九八六年移民美國後,她先在會計師事務所工作,並取得美國會計師執照,對美國的商業及稅務實務有深入了解。投入房地產行業後,由於她豐富的專業知識,認真負責,再加上她天生的親和力,幫助了很多當地想要投資房地產者,自己也累積豐富經驗。
林女士更因為她成長的地緣因素,以及服務對象的多元化,而對國際經濟的消長,全球性資金流動及風險變化,都有獨到見解。因此,林女士所主持的內華達房地產公司,並未被前幾年不動產市場起落的影響,事業維持穩定成長,目前在拉斯維加斯地區已有三家分公司。
林女士將其從事不動產業服務二十多年的實際經驗及研究心得,彙整成《良機入市》一書,包括完整的不動產投資之道,對美國不動產市場,特別是拉斯維加斯房地產都有深入介紹,甚至從不動產業者看銀行融資也有值得參考的見解。
本人相信該書,對有意在美國買賣不動產,無論是自用或是投資,都將很有參考價值,本人很期待該書盡早公開出版,也特別推薦該書給有意了解美國不動產市場的人士。
最後,本人藉此機會祝所有讀者投資順利成功。
陳國世(美國中信銀行董事長)
推薦序2
老實說,我不懂中文,所以無法閱讀 Judith Sullivan 的《良機入市》一書,但是我相信書的內容一定很豐富與實用,因為我認識 Judith 很多年了,也知道她的房地產公司在拉斯維加斯頗具盛名。
Judith 的公司目前在拉斯維加斯有三家,定位在不同的族群市場,因此給我一種多元化及國際化的印象,這公司能提供給不同文化背景的顧客較到位的服務,也成為外州或外國的華裔和非華裔到拉斯維加斯投資房地產的一個重要平臺。
房地產業其實是許多相關服務項目的綜合體,包括出租管理、融資、估價、投資分析、保險、稅務、景氣分析及行銷,我相信 Judith 的書必然也鉅細靡遺地涵蓋了所有的領域,尤其是從這次百年難見的房市危機中吸取的經驗,將對讀者有所裨益。
施奈德(Donald D. Snyder)
內華達州州立大學∕拉斯維加斯∕旅館管理學院校長
作者序
美國政府印鈔搶救房市,中國政府修法打壓房市,臺灣調降「遺贈稅」及簽署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的簡稱)之後,吸引國外資金投入,進而促使臺北的房市狂飆,於是政府又趕緊頒布一個新的「奢侈稅」來抑制炒房──大家放心不下的都是「房市」。
隨著國際化、全球化的發展,諸多資金在全球各地市場尋求投資標的已成趨勢,因此了解個別市場的資訊及法規就非常重要,我們總不能盲目地或一窩蜂地跟在別人後面亂投資吧!這本書的內容,主要就是提供讀者有關美國房地產,特別是內華達州「拉斯維加斯」房市的第一手資訊及分析。
兩岸三地關係密切,經濟發展情勢卻迥異,這和以往隨著全球景氣好壞全面性的上漲或下跌並不相同,主要是游資在全球流竄所致。大量游資湧進時,形成泡沫經濟,一旦游資撤退,泡沫便破滅。重點是高漲後若泡沫化,會重創當地經濟,因為投資房地產者很多都是用融資,如果泡沫化程度太大,銀行和金融業會因抵押貸款損失而受創。這本書也是提醒兩岸的華人,要記取美國房市泡沫化的前車之鑑。游資通常在賺到錢後就會撤離,而把爛攤子留給當地人,所以銀行和散戶投資者應有一起抵制炒作的共識,即銀行不濫貸,散戶投資者量力而為。同時,各種為地產業服務的財經機構應當藉由「拉斯維加斯」房市的劫後重生經歷,未雨綢繆,完善體制,避免重蹈覆轍。
我們華人對房地產有某種程度的偏好,因為它看得見,用得著,好的房地產還會升值,相對於消費品如汽車,多了儲蓄及投資的功能。此外,華人家庭觀念強,而房子常與「家」密不可分,它能帶給人一種私有的領域感、踏實感和安全感。而在城市化過程中,漸漸凸顯地狹人稠的問題,寸土寸金,能擁有精華地段的一塊,更是社會地位的表徵。華人形容一個人家大業大,就表示擁有很多田宅,甚至可能就是靠炒地皮起家,傳統上人們相信只要守得住,房地產是不可能變成「負資產」的。
這種想法在二○○八年被美國的次貸風暴掃得面目全非,房地產成了許多人的「煩」地產或房地「慘」,有產階級幾乎無一倖免。很多人一生積蓄全押在房子上,現在賣掉房子除了頭款損失外,有的還不夠還銀行貸款,例如「拉斯維加斯」曾經有70%的房子處於這樣的情況,簡直像一場惡夢,反而不如無殼蝸牛或流浪漢(Homeless)無債一身輕。這史無前例的房價腰斬,威脅到美國人民的財產,甚至幾乎動搖國本。
身在美國最嚴重的災區,又是從事「房地產」業的我,眼見賭城起高樓,明白它如何起,又眼見其樓塌,也了解它為何塌,其中有訴之不盡的真實案例與題材。在《世界日報》設立「拉斯維加斯」版的伊佳奇先生,於二○○八年初預見讀者需求,適時推動「賭城房地產專欄」,大膽找上我這完全不諳專欄文體的人撰寫,每週發表一篇,感謝他兩年多來不吝指正,從未間斷,這專欄的內容也可說是無「奇」不有。一年前,伊佳奇先生鼓勵我集結出書,並且給我一個書版的綱目及架構的建議,最後再補加一章有關「拉斯維加斯」的背景資料。
本書內容多是隨市場的演變選擇應時的題材發揮,但各類題材的數目卻相當均衡。所提出的見解,亦是朝全球經濟的宏觀角度考量,兼顧各地華裔投資房地產的思維方式,並且採用比較的方式來說明。
本書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以全美的房地產為主,第二部分則是專文討論「拉斯維加斯」的房地產。不過,兩者息息相關,所以有時雖是談論「拉斯維加斯」的實例,但是跟整個房地產業有關的,也放在第一部分。第一部分的組織架構,是採取本書發行人蘇拾平先生的建議,將原文改稿整編,使其成為一教戰手冊;第二部分則維持原來專欄文章的面貌,以便說明拉斯維加斯房市演變的脈絡。
總之,本書是筆者從事房地產業多年的經驗之談,希望本書所舉的實例能讓各位讀者覺得生動有趣,所抒淺見亦對社會大眾、海內外同胞有參考價值,並可從中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