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英文正發燒
運動風潮帶動英語學習
全世界以英文為母語的三大主要地帶,北美(美國、加拿大)、英國與澳洲,可以說是全世界最熱衷運動的地區;英國是許多現代運動包括高爾夫、網球、板球與足球的發源地,老美則擁有風行全球的四大職業運動,澳洲人是公認最愛戶外活動的國家。由於運動在這些英語系國家源遠流長,影響層面既深且廣,早已內化成為文化深層與思想觀念,因此英語自然有許多俗語與慣用語來自運動,有些望文生義、淺顯易懂;有些則需略為旁敲側擊,一旦理解後不但令人會心一笑,而且印象深刻。無論如何,源自運動的慣用語都有三個共通特色:一、生動活潑;二、雅俗共賞;三、相當實用。
運動已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份
舉美國人為例。打從心底視棒球為國球的老美,將看棒球與打棒球當成親子互動、人際交流、生活成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父母希望小孩從小五育均衡發展,鼓勵下一代積極從事運動,藉以鍛鍊身體,並養成團隊合作習慣。當然,在美國社會年輕人能在某項運動出類拔萃,特別是主流的棒球、籃球、美式足球、高爾夫或網球,身價馬上鍍金,出身貧寒者頓時「從醜小鴨搖身一變成為天鵝」(rags to riches)。媒體也極為關注運動,各大報紙幾乎都有一整落的運動新聞,美式足球每年年初的超級盃決賽,是所有商家擠破頭要秀出標新立異新廣告的超級平台。據統計,全美的運動產業產值一年超過150億美金(約4900億台幣),這還不包括與運動相關的合法與非法網路運動博弈與下注。
商場上的運動用語
正因為運動俗語與慣用語早已根深柢固地融入英語系國家的生活,因此不管在任何領域──專業或休閒──幾乎隨時可以聽到或看到這些活靈活現的用語。運動慣用語經過一段時間的口耳相傳與使用後,數十年甚至百年後的今天,除了大都還可以用在運動領域,也適用在日常生活的各個層面,尤其是競爭本質與運動競賽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商場。
推薦序
提升個人競爭力的「臨門一腳」!
徐一鳴(達一廣告總監)
宜樺是我所見過,在體育專業上極用功、同時在美語能力上極優秀的媒體人。
2006年秋天,我們同去波士頓芬威球場,老外嚮導眉飛色舞地訴說紅襪隊豐功偉蹟,我聽來一知半解,全靠宜樺即時點撥才得窺全豹。這次能在出版前搶先拜讀本書,是宜樺給我面子,也是我個人榮幸。
為了這本書,宜樺投入一年以上的準備,更匯聚他十餘年採訪體育新聞的精萃。最難能可貴的是,這並不是一本只寫給體育迷的書,更是一本國際商業菁英務必要讀的書,做為一個每天在商業世界裡討生活、又熱愛體育活動的廣告人,這本書充分滿足我的需求,也填補了長期以來台灣出版市場非常欠缺的一塊空白。
怎麼說呢,我們知道,看ESPN、聊MLB或NBA、小賭幾把超級盃,幾乎是老美生活上不可或缺的事。以奇異電器來說,這家公司經營階層幾乎全是波士頓紅襪隊球迷,開董事會或主管會議時,席間總要聊個幾句棒球經,或拿棒球術語來比擬公司經營狀況,如果你接不上話,馬上成了局外人,又怎能指望擠入權力核心或談成重要生意呢?
再看看著名黑人影星威爾史密斯主演的《當幸福來敲門》,這是一部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威爾史密斯扮單親爸爸,在競爭激烈的華爾街奮力求生,影響他職涯發展的關鍵機會,就是因緣際會下,在專屬包廂裡,跟代表法人的投資長看了場美式足球。
大家或多或少知道:很多商業機會,不在會議桌上,而在果嶺或球場包廂裡。事實是,商業菁英並不在球場裡談生意,他們真心enjoy球賽,超越利益的深厚友誼,常在此刻建立,進而促成更多合作機會。反之,若不識大體,只想在球場裡大談生意經,反而容易造成反效果。關鍵在於你必須真正融會貫通,既能看懂球賽,又能靈活運用賽事有關的典故、成語,無論是初次見面或日後的商業會談,自然能創造「同一國」的共感,事半而功倍。
宜樺這本書,淋漓盡致地結合體育、商業、美語學習,一舉數得,是我床頭上新增的重要參考書。午夜看英超、西甲時,常聽到「臨門一腳」這成語,我想,對每一位商業菁英,本書都會是提升個人競爭力的「臨門一腳」!
自序
英文、新聞與運動,是我這輩子最愛的三件事。個人職場生涯前15年奉獻給體育新聞,接觸面又以國際大型運動賽事與人物為主,因此很早就動了念頭,想要整理一本有“big-league”水準的運動英文書籍;我知道,愛看歐美職業運動轉播的同好,跟洋基隊的銀彈一樣多,其中有很多人聽膩了看圖說話式的國語轉播,但切到原汁原味的英語音頻後,苦惱聽不(太)懂的朋友,不少。聽不懂原文轉播,閱讀英文報章雜誌運動新聞每個字都認識,但整句意思「有看(聽)沒有懂」,根本原因在於沒有掌握住運動英文的關鍵用語與精髓。
運動是歐美人士日常生活與文化傳承中,極為重要且無可取代的一部分;欠缺運動(英文)生活經驗的我們,在先天不良的情況下,出了社會在職場、國際會議、或到國外旅遊、出差時,與英語為母語的人士聊天或社交,很容易產生隔靴搔癢的挫敗感,因為談話話題除了隨時會涉及MLB、NBA、網球、高爾夫、奧運,源自運動的慣用語,在你還來不及反應時,對方已經冒出第二句或第三句......。隨手捻來,舉幾個常見之源自英文的慣用語:”farm out”、“move the goalpost”、“the ball is in your court”、“pull my punches on you”。咦,是不是每個單字,看起來都很熟悉,很稀鬆平常?但湊在一起變成的生動說法,卻讓你臉上出現三條線?如果你喜歡運動、愛看運動比賽、想學好道地英文、想拉近與外國友人、同事間的距離,相信這本書,可以讓你獲益良多。
回想個人求學時期,高中時迷上魔術強森與大鳥博德的NBA、萊恩的100英哩火球與草莓先生的巨棒,卻苦於台灣電視轉播少得可憐,只好求助運動用品專賣店老闆利用「跑帶方式」,透過美國友人轉錄,將錄影帶進口台灣。面對已經出現三、四周「時差」的錄影帶,年少的筆者不管是碰到精彩片段,或是聽不懂的地方,帶子一遍又一遍倒帶,真
正搞不定就跑去問美國友人,直到聽懂播音員與球評的對話,才肯善罷干休。進了大學,最愛閱讀《USA Today》(今日美國報)運動專欄,記得筆者當年與政大新聞系新聞英文教授,課堂上還曾因為棒球表格縮寫的意義,起了爭辯(最後證明我是對的,但擇善固執的結果,是英文實力公認全班最佳的筆者,那一學期新聞英文分數只有68分)。1988年漢城奧運前後,感謝日本NHK 直播衛星的溢波之賜,讓我透過小耳朵,每天沉浸在原文發音的大聯盟職棒、NBA職籃、高爾夫與網球四大賽實況裡......。
由於缺乏資源,筆者當年土法煉鋼的吸收運動與英文資訊方式,在21世紀的今天,當然已經一去不復返,不過點點滴滴累積的心得與隨後國際運動新聞實地採訪與編譯歷練,讓我得以將專業知識萃鍊成這本書。坊間雖然不乏類似運動英文書籍,但由於作者學經歷背景無法兼顧英文與運動,加上內容陽春、過時,資訊殘破不全,讓筆者覺得台灣社會需要一本真正具有參考價值的相關書籍。本書最獨特之處,在於首度整理出源自運動的英文慣用語與成語,佐以原始出處背景及生動活潑的例句,讓讀者過目難忘、容易吸收消化。其次兩條主軸則是台灣主流的棒球與籃球相關專業用語,中間穿插運動新聞英文文章精選,以及電視轉播常見的妙語。
這本書能順利付梓,首先要感謝一路不斷給我動力的麥娟娟小姐。同時也要感謝我的好同學沈雲驄、徐一鳴學長、好友黃國洲、時報數位出版社的夥伴、格蘭英語的蘇起銓董事長,以及張約翰教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