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到底是誰?
你就是當下 你就是覺醒 你就是你
當你與內在寂照失去了連繫,你便與自己失去了的連繫,
當你與自己失去了連繫,你便在這世界中丟失了自己。
如何回到你的內在寂照呢?讓艾克哈特.托勒帶你回家。
《當下的力量》作者 艾克哈特.托勒 獻給你
當代最好用的心靈聖經
簡單‧易讀‧易行‧直指當下
這本書你應該像聖經一樣放在案頭,陪伴著你渡過人生的種種波濤,找回平靜。
…………………………………………………………………………………………………
當代偉大心靈導師艾克哈特.托勒宣揚的教導是容易領略的。他說:
如果人們與內在的寂靜有所連結,便可超越活躍的心智與情緒,發覺潛藏於深處恆在的祥和、滿足與平靜。
作者在本書中以古典箴言式的簡潔、淺顯話語,引領我們逐步去解構僵固的小我,進而顯露出那被遮敝的真我,回歸寧靜祥和。
《當下的覺醒》(Stillness Speaks)共有十章,探討的內容從「超越思考的心智」、超越「小我」一直到「痛苦與受苦的終結」,每章讀來各自獨立、簡潔而完整,帶領你進入當下,進入平靜,喚起並深入內在的真我。
托勒深知了解我們這個時代的靈性需求,他試著從各種靈修傳統中汲取精華,以新穎、獨特的書寫方式傳達其中的真理,創作了這本揉合古今,充滿及時且有力訊息的書籍。對於願意讓文字施展安靜魔法的讀者而言,《當下的覺醒》無異是敲醒他們的一記警鐘。
作者簡介:
艾克哈特˙托勒 Eckhart Tolle
當代偉大的心靈導師,不傾向任何一種宗教或傳統。他的教法與古代的靈性導師一脈相承,都是使用清晰明暸的語言來傳達一個簡單而深刻的信息:人可以在當下擺脫痛苦,進入自在平安的境界。
埃克哈特.托勒生於德國,人生頭十三年在那裡渡過。倫敦大學畢業,他在劍橋大學擔任過研究學者和導師。二十九歲那年,一次深邃的靈性轉化瓦解了他的舊我,讓他的生活道路徹底改變。
接下來的幾年,他致力於解釋、整合和深化這種內在心靈的變化。他的教導簡單卻深刻,傳遞出關於無時間性,以及古代靈性導師們意欲告知人們的真理:走上開悟之路,痛苦消失了,你將進入永恆的內在和平。
埃克哈特.托勒目前廣泛在世界各地旅遊講學,努力把自己的領悟與意識力量帶給世界各地的人們。目前定居於加拿大的溫哥華。他的其他作品包括《當下的力量》(The Power of Now)、《修練當下的力量》(Practicing The Power of Now)和《一個新世界》(A New Earth)。
想知道埃克哈特.托勒的最新動態,或有什麼新書、講座錄音帶和綠影帶即將推出,請光臨以下網址:www.EckhartTolle.com
章節試閱
痛苦與痛苦的止息
Suffering and the End of Suffering
把當下的感受或經驗完全都當成好像是自己選擇的,這樣地過活就是真正的自由與痛苦的止息。
在心中與當下結盟,就是痛苦的止息。
True freedom and the end of suffering is living in such a way as if you had completely chosen whatever you feel or experience at this moment.
This inner alignment with Now is the end of suffering.
***
受苦真的是必要的嗎?是,也不是。
如果你未曾經歷你所經歷的痛苦,那麼你將不具備身為一個人的深度,不會懂得謙虛,不懂得慈悲,你也不會現在聽著這些話了。痛苦將小我的硬殼敲破,這時它的目的也就達到了。痛苦是必要的,直到你明白了它並非必要為止。
Is suffering really necessary. Yes and no.
If you had not suffered as you have, there would be no depth to you as a human being , no humility, no compassion. You would not be reading this now. Suffering cracks open the shell of ego, and then comes a point when it has served its purpose. Suffering is necessary until you realize that it is unnecessary.
***
「不快樂」需要一個由心智所打造的「我」的故事,一個概念上的身分;「不快樂」還需要時間──過去與未來。當你將時間從「不快樂」當中抽離了,還剩下什麼?那就是此刻的「實際狀況」。
它也許是一種沉重、不安、壓迫、生氣或極端憎惡的感覺,卻不是不快樂,也不是個人的問題。人類的痛苦皆非個人的,那只是一種於你體內某處感受到的強烈壓力或能量,你只要注意它,不讓那感覺轉化為念頭想法,不快樂的「我」就無法恢復動力。
留心觀察,如果你讓感覺就是感覺,會發生什麼事?
Unhappiness needs a mind-made “me” with a story, the conceptual identity. It needs time — past and future. When you remove time from your unhappiness, what is it that remains? The “suchness” of this moment remains.
It may be a feeling of heaviness, agitation, tightness, anger or even nausea. That is not unhappiness, and it is not a personal problem. There is nothing personal in human pain. It is simply an intense pressure or an intense energy you feel somewhere in the body. By giving it attention, the feeling doesn’t turn into thinking and thus activate the unhappy “me.”
See what happens when you just allow a feeling to be.
***
那麼多的痛苦與不快樂,都是因為你將每個進到大腦裡的想法都當真了。事情的狀況不會讓你不快樂,它們頂多引起一些生理上的不舒服,但不會讓你不快樂,是你的想法造成你的不快樂,是那些你對狀況的看法,你說給自己聽的故事,讓你不快樂。
「是我此刻的想法,讓我不快樂」,有了這點醒悟,你就擺脫了自己不自覺中對那些想法的認同。
Much suffering, much unhappiness arises when you take each thought that comes into your head for the truth. Situations don’t make you unhappy. They may cause you physical pain, but they don’t make you unhappy. Your thoughts make you unhappy. Your interpretations, the stories you tell yourself make you unhappy.
“The thoughts I am thinking right now are making me unhappy.” This realization breaks you unconscious identification with those thoughts.
當你痛苦時,當你感到不快樂時,請全然臨於當下。所有不快樂或苦惱,都難以在當下活存。
When you are suffering, when you are unhappy, stay totally with what is Now. Unhappiness or problems cannot survive in the Now.
***
當你內心認定某件事是討厭的或不好的時候,痛苦便產生了。你厭惡某種處境,這厭惡被個人化,並帶來慣性的「我」。
我們總是習慣去認定事情的好壞,但這習慣是可以破除的。一開始,你可以利用一些小事,練習「不去貼標籤」。如你錯過班機、滑落或打破杯子,或是在泥濘中滑倒、摔跤,你可以試著克制自己不給這些事貼上「討厭」或「糟糕」的標籤嗎?你可以立即接納那一刻的「本來如此」嗎?
認定某件事是不好的,將讓你陷入情緒緊繃的狀態。一旦順其自然、不再為事情貼上好或壞的標籤,你將發現一股極為強大的力量突然湧現。
情緒緊繃讓你自絕於那力量之外,那生命本身的力量之外。
Suffering begins when you mentally name or label a situation in some way as undesirable or bad. You resent a situation and that resentment personalizes it and brings in the reactive “me.”
Naming and labeling are habitual, but that habit can be broken. Start practicing “not naming” with small things. If you miss the plane, drop and break a cup, or slip and fall in the mud, can you refrain from naming the experience as bad or painful? Can you immediately accept the “isness” of that moment.
Naming something as bad causes an emotional contraction within you. When you let it be, without naming it, enormous power is suddenly available to you.
The contraction cuts you off from that power, the power of life itself.
惱怒、不耐煩、生氣、對某人或某事有意見、憤慨、抱怨等小痛苦,或者也不那麼小,它們看起來如此「正常」,以致一般都不被認為是痛苦,甚至對小我來說,還覺得是滿意的。
你可以學著在那些痛苦發生時認出它,並且在心裡明白:此時此刻,我正在為自己製造痛苦。
假如你習於為自己製造痛苦,你很可能也會為他人製造痛苦。若想中止這些無覺識的心智模式,很簡單,只要讓它們變得是有覺知的,在它們發生時覺察到它們就行了。
你不可能在覺察到痛苦時,同時為自己製造痛苦。
There are many subtle and not so subtle forms of suffering that are so “normal,” they are usually not recognized as suffering and may even feel satisfying to the ego — irritation, impatience, anger, having an issue with something or someone, resentment, complaining.
You can learn to recognize all those forms of suffering as they happen and know: at this moment, I am creating suffering for myself.
If you are in the habit of creating suffering for yourself, you are probably creating suffering for others too. These unconscious mind patterns tend to come to an end simply by making them conscious, by becoming aware of them as they happen.
You cannot be conscious and create suffering for yourself.
痛苦與痛苦的止息Suffering and the End of Suffering把當下的感受或經驗完全都當成好像是自己選擇的,這樣地過活就是真正的自由與痛苦的止息。在心中與當下結盟,就是痛苦的止息。True freedom and the end of suffering is living in such a way as if you had completely chosen whatever you feel or experience at this moment. This inner alignment with Now is the end of suffering. *** 受苦真的是必要的嗎?是,也不是。如果你未曾經歷你所經歷的痛苦,那麼你將不具備身為一個人的深度,不會懂得謙虛,不懂得慈悲,你也不會現在...
作者序
導言
真正的靈性導師,在一般傳統的文字上,已沒有更多可以傳授的,他無法為你再增加新訊息、新信念或新行為準則,他唯一的功能是幫助你移除那些防礙你從生命的深處去看清自己本來是誰,去了解自己本來已知道的事。靈性導師的存在,是為了向你揭示內心深處的世界──深邃的平靜。
如果你想從一位靈性導師或現在手上這本書裡,尋求有激發性的想法、理論、信念或知性的討論,那你可要失望了。也就是說,如果你想要的是餵養思考的食物,你在這裡不但找不到,同時你會錯失這些教導裡最重要的訊息。本書最重要的訊息不在這些文字裡,而是在你心裡。在閱讀本書時,你要隨時記得,並且去感覺它。文字不過是路標,他們所指向的在你的思維中找不到,只存在於你的內在,在一個比思維更寬闊、更廣袤無垠的空間裡。這裡的特徵是生意盎然的祥和,因此,只要你在讀本書時感覺到這股內在的祥和,這書就在發揮它的作用,完成它做為導師的功能:提醒你「你是誰」,並帶領你回家。
這也不是一本逐頁讀完即可束諸高閣的書,要與它活在一起,時常拾起它,不過更重要的是,要時常放下它,或讓自己捧著它比閱讀它的時間更多。相信許多讀者拿起本書之後,總會自然而然地想要中止閱讀、暫歇、沉思,進而進入靜觀寂照之中。在閱讀的過程中,停下來要比一直讀下去來得更重要,也更有幫助。且讓本書發揮它的功能,將你從不斷重複且受制約的思維夾纏中喚醒吧!
本書的形式可視為是古老印度記載靈性教誨的經文的現代再現。「經」是一種充滿能量的真理指引,它以寓義精深的箴言、警語的形式出現,沒有太多概念上的精細討論。《吠陀》(Vedas)與《奧義書》(Upanishads)即是以早期經文形式記載的聖典,佛陀的法語也是。如果你把耶穌的語錄與生平事蹟的記述從敘事脈絡中抽出,也可以看作是一種經的形式,如同中國古老的智慧書《道德經》一樣。這種形式的優點是簡潔有力,在經文中,看不到非必要的心智思考,經文中所指出但沒說的部分,比說出來的更為重要。本書中近似經文形式的寫作風格,於第一章〈靜謐與寂照〉中尤為明顯。這一章的文句最是簡潔,它含括了全書的精義,也可能是部分讀者所需求的全部,其他章節則是為了那些需要更多路標的讀者而寫的。
一如古老的經文,本書所書寫的文字是神聖的,是來自於一種我們或可稱之為「靜觀寂照」的覺識狀態。然而,與古老經文不同的是,它們不屬於任何一種宗教或靈修傳統,而是全人類都可以立即感受領略的。此外,本書也提及了另一個迫在眉睫的觀念,那就是人類共同覺識的轉化不再是奢侈之舉,也就是說,它不再是少數人的福祉。如果人類不希望自我毀滅,那麼意識的轉化便是必要的。此時此刻,舊有意識的運作無方與新覺識的出現正同時在發生。矛盾的是,事情似乎同時在變好與變壞,只是變壞的部分因它製造了許多的「噪音」,而變得更為明顯。
當然了,本書採用文字以便閱讀,再轉化為你心智上的思考。但是,這些思考與那些反覆、嘈雜、自私、喋喋不休只為引你注意的一般想法並不相同。如同那些真正的靈性導師,或是古老的經文,存於本書中的文字道理並不會要求你:「看著我。」而是希望你:「超越我。」因為這些思維來自於靜觀寂照,它們擁有的力量,可以引領你回到它們所生起的寂照之中。那寂照是內在的深邃祥和,而這些寂照與样和正是你本體的核心要素,未來將拯救並轉化整個世界的就是這個靜觀寂照。
導言
真正的靈性導師,在一般傳統的文字上,已沒有更多可以傳授的,他無法為你再增加新訊息、新信念或新行為準則,他唯一的功能是幫助你移除那些防礙你從生命的深處去看清自己本來是誰,去了解自己本來已知道的事。靈性導師的存在,是為了向你揭示內心深處的世界──深邃的平靜。
如果你想從一位靈性導師或現在手上這本書裡,尋求有激發性的想法、理論、信念或知性的討論,那你可要失望了。也就是說,如果你想要的是餵養思考的食物,你在這裡不但找不到,同時你會錯失這些教導裡最重要的訊息。本書最重要的訊息不在這些文字裡,而是在你...
目錄
目錄
導言
第一章 靜謐與寂照
第二章 超越心智思維
第三章 小我
第四章 當下
第五章 誰是真正的你?
第六章 接納與臣服
第七章 自然
第八章 關係
第九章 死亡與永恆
第十章 痛苦與痛苦的止息
目錄
導言
第一章 靜謐與寂照
第二章 超越心智思維
第三章 小我
第四章 當下
第五章 誰是真正的你?
第六章 接納與臣服
第七章 自然
第八章 關係
第九章 死亡與永恆
第十章 痛苦與痛苦的止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