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敬無上智慧解諸法
身為人類,我們的最大責任就是找到一個方法,使得人類能夠免於各種痛苦和不滿足的經驗(苦duhkha)。一切眾生都渴盼舒適和愉快並避免痛苦。再者,離苦得樂並不只是人類的期盼,世上所有的動物,即使是最卑微的生物,都有這種希求。在動物世界中,不論是你我他,所有人都希望快樂多一點、痛苦少一點。摧毀這種痛苦只有靠自己的努力。光有崇高的抱負卻坐在那兒等待是沒有用的,因為這種態度就是懈怠,不僅無法解釋煩惱痛苦,也不能增長一點快樂。
我們必須正視,所有的煩惱痛苦是由於因而生起,因此我們要盡可能的去檢視它並終止它。
藉著找到苦的根本原因並息滅它,人類的生活才有可能變得快樂而富足。
為了達到此一目標,我們應該在日常生活中練習找到樂因,並息止苦因的生起。這是非常重要的。
佛陀的教法為我們揭示了滅苦之道。除了法,沒有其他的道路能引領我們達到快樂的目標,並終結煩惱痛苦。佛法對正確的修行方法做了解析,它可以帶領人們到究竟解脫的目標。依照佛法生活,不僅使生命有意義,並且帶來快樂和富足。為了達到這項成就,我們必須了解佛法的精義。當我們了解以後會發現生命有很大的不同,一個完全沒有接觸佛法的人,和一個具足佛法正見並據以修行的人之間,差別是很明顯的。例如,前者如果受到病痛的打擊將會很沮喪,不止身體痛苦心理也痛苦;後者則會想起這種不快的經驗是生命中很自然、無可避免的。再者,他會思惟痛苦來造訪通常是生命過程中必然的,事實上是過去造下惡業的結果。其次,他會反思這個痛苦的覺受是生死輪迴(samsara)的根本,這樣的事是一定會經驗的。一個人對於法的正見正行與他對於痛苦的容受是成正比的。換言之,藉著強化心智的過程全然放鬆用以緩減所有生理的痛苦,是有可能的。
所有體驗到的覺受,不論是樂受、苦受、捨受,都是由於因而生起,沒有因是不會生起覺受的。在佛教經典的論述中,快樂和痛苦的生起是由於因緣法則的運作。一個對於法不了解的人,就無法明白因緣法則,就會以為苦樂是來於偶然。
佛法的精義是,一個人已經瞭透了他的苦因,從而能夠告訴別人這些苦因的生起。真正虔誠的人接受這個真理,他對於自身經驗的苦樂負完全的責任,因為這是自己的業果。他知道惡業得惡果、善業得善果。一個虔誠的人能夠以這種眼光看待世情;而沒有接觸法的人,如前所述,他不知道因果,當碰到不如意的事時悲傷痛獸,更增強了他的痛苦。因此他沒有機會體驗真正法的喜悅。
人的性格是由身體和心理所組織,以及被統稱為「心」(citta)的許多精神和情緒的運作過程。這兩者又以心為首要あ。因為心是身的統攝者,很明顯的,身體的經驗不論是快樂的還是痛苦的,很大程度是受到心的左右。捨棄佛法,人們較容易經歷更多的痛苦。例如,有些人渴望財富帶來的喜悅,因此拚命賺錢。從一開始他們就被焦慮所挫折,思索著在經過很大的努力後,仍然無法填滿心中的欲望,身心不能滿足。為了填飽它們,準備好忍受各種痛苦。的確,他們因為沒有安全感而痛苦,害怕財富被搶奪,以不同的方式去花費,浪費在一些時裝上等等,這其實是另一種形式的煩惱痛苦。因此他們又想盡辦法來保護他所得到的,因為可能和其他人的利益衝突,而引起社會不和諧、派系鬥爭等等。這些激起更多的貪慾和瞋恨,使得貪瞋性格更堅強,尤其是沒有佛法知見的人。即使最有錢的人最後也不免一死,他的忌妒心使他守護著財產以防變成他人的。這種痛苦因為缺乏對法的正確了解而通常與財富連袂而來。如果深入經藏,他會視這種財富如草尖上的露珠,而放棄對它無止盡的追求。如果你已經放棄了它,不管是什麼理由,你的煩惱將減少ぃ。
同樣的,即使遭到辱罵或嚴酷的批評,如果你對名聲不執著,你的內心就不會感到痛苦。這種行為對他人而言就像是對牛彈琴一樣沒什麼影響,如迴聲一般沒有意義。不執著的人終身沒有敵人,沒有焦慮,不必擔心無法施惠於家人或是長官,也不必因挫敗而陷入極度痛苦。得、失、毀、譽、稱、譏、苦、樂等世俗八法(lokadharma)也不能擾亂這樣的人。但是一般人面對此八風吹動時會煩惱不堪,這是由於缺乏佛法正知見之故,或是他有佛法知見卻沒有真正的修行。
佛法的精要的確顯示了這些方法的力量,獲得感官上的滿足絕對不比太陽升起以前草尖上的露珠來得美好。佛法中的這些主張不是想像、不是假設,是從一個人與對他人的生命中觀照得到的事實。要了解一個經驗必須與它的條件一起檢視。佛法告訴我們如何去觀照因緣,這是佛法科學的地方。當我們深入分析它所牽涉到的因素之後,發覺感官享樂是脆弱、不保險的,但是人們不容易一下子看出來。當人們了解到這種享樂是花了多少代價換來、是如何的脆弱、是經歷何等複雜的因緣而生起、它的本質是如何的易變和無常。一旦看到了法的需求,他的人生就有很大的改變。追求享樂所生起的貪求、瞋恨、迷惑、執著,轉變成對法的追求。這些過去心理的染污(klesa)非常不容易控制,由於對法的無知使它們成為支配心的力量。如今因為對它們的因有所了解,被它們支配的力量因而減弱。當了解了佛法,而且心完全建立在解脫道上,我們就有能力透過自我節制、心智辨別い來抵抗這些心理染污的攻擊,因此我們必須精進以究竟解脫諸種煩惱。
佛法鼓勵人們了解,他可以從各種煩惱痛苦中解脫,不論是內在的還是外在的,而且可以減低別人在盛怒下對你帶來的打擊和苦惱。
對於法的無知,會帶來以下連串的事:敵人的數量大增、與達到自利的目標競爭、致力於打敗別人,當獲得勝利時就是一個征服者的姿態。那些以這種方式看世界的人,會致力於壯大他們的國家,以致命的武器把國家武裝起來,接著對於爭論則不可能達成一個和平的決議,最後就是準備一場可怕的戰爭。因為這些無法控制的染污在個人心中,強烈的貪欲、瞋恨、迷妄、氣惱、貪婪、自大、殘酷和暴力等習氣,開始全力奔騰,就好像強大的河流挾帶一切呼嘯而來。對於那些沒有皈依的人,結果是被迫生存於這個痛苦的洪流之中。然而,如果人們了解佛法並跟隨它的引起,這些痛苦的激流將會停止。
誠如前面所談到的,人的生命是由心和它的各種功能所宰制,因此,忌妒、貪欲、瞋恨和迷妄都是因心的造作而生起,因為它們對自他都造成傷害,所以稱它們是「不善法」。同樣的,友善、仁慈、服務、奉獻、自制和信任一樣是心所有法,不過因為它們的本質是有益於自他的,因此稱它們是「善法」(kusala-dharma)。透過善法的力量,在心中出現的錯誤和染污可以被消解;如果刻意地去開發此善法,它可以將一個在錯誤中的人拯救出來免於溺斃。如果一個人有慚愧心(hri),把他從染污的心中救度出來是非常有幫助的,因為這會引發他去高度珍視友誼(maitri)、慈悲(karuna)和歡喜(mudita)等特質。害怕別人的責備(anapatrapa)也是有幫助的,因為它阻止我們沉迷於非法或不道德的行為。這兩種善法就好像守門人一樣防範著一個人去造惡業ぅ。因為它們的效力,人們可以免於各種錯誤行為的疏失,安心滿足的過生活。在一個滿足的生活中,只有快樂和平靜,而不會感到生活是一種沉重的負擔。
就以上的理由,人們必須要了解佛法的精義並以畢生去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