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Ⅰ
一魚三吃,都好吃
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教授 楊茂秀
你會用膝蓋思想嗎?誰不會呀?怎麼樣?用膝蓋想想看用心思考,跟用腦思考,有什麼差別?你會用膝蓋思想嗎?誰會呀?不會又怎麼樣?試試看用膝蓋思想全身思考的滋味你會用膝蓋思想嗎?如果你會的話,問問你自己,你會心痛,那是你難過的時候,你會說你腦痛嗎?
你會用膝蓋思想嗎?不管你會不會,我敢打賭,如果你聽過一些腦神經科學家的演講,你一定很想知道,腦神經科學對閱讀、對輔導,甚至對我們平常的生活,有什麼影響。如果,你想讀這樣的作品,那王秀園老師這本書,正是這樣的一本書。
我把書分成三類。一種是專家寫給專家看的,一種是專家寫給普通人看的,一種是普通人寫給普通人看的。專家寫給專家看的,大部分人看不懂;普通人寫給普通人看的,專家常常看不懂;可是專家寫給普通人看的,需要有造橋的功夫,才寫得好,才能從專業的角度,提供一般人需要的訊息與智慧。
秀園老師的書,你猜是哪一種?你的手上捧著,你可以檢證我說得對不對。在標題裡我已經說明了:一魚三吃,都好吃。整本書一共分七章,每一章一開頭都有故事,接著故事從專業的角度提供給我們服務;然後,她給青少年寫封信;然後,她給陪青少年成長的人寫封信。
說實在的,為了寫這篇序,我看了兩遍,總是覺得,啊,台灣終於出現這種協助人的書了。她不是努力使人要尊敬她,而是苦口婆心的,將她所知道的,用最有效的方式,編織著敘事的智慧與科學的知識,使閱讀的人依自己的需要,從中採集心靈的美果。在每一章的末尾,她還會提供夠好的消息,讓急需獲得協助的人,立刻可以上網查到必要的資訊,這是多麼溫馨的做法呀!
就我所了解的,現在全世界的教育體系,不管是開發中國家或已開發國家,或者是第三世界;不管是專業的人員,或者一般的家長,對於青少年輔導與生活,臉上都有三條線,不知道如何是好。教育應該建基在了解上,這些不知如何是好來自於不了解、誤會、不知如何協助。秀園老師的書,是從腦神經科學的觀點,為我們提供青春期少年腦袋裡的春夏秋冬,讓我們獲得了解的進路;而她提供的路,有科學的、有文化的,有各種人情世故的,不管是哪一條路,總是有她個人的關懷與協助,陪襯著從傳統與現代奮鬥而成的智慧,讓我們讀起來,在幽默中,可以因了解而放心,可以因放心而放手。
〈馬可福音〉第十章第十五節,有這麼一段話:「我實在告訴你們,凡不像小孩子一樣接受神國的,斷不能進去。」〈馬太福音〉第十八章第三節:「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不回轉,變成小孩子一樣,絕不能進諸天的國。」
德國教育學者Rainer Kokemohr曾經說:「陪孩子長大的人,如果不能從孩子身上學到新東西,對世界有新的了解,受苦的是那些小孩,他們很可能會被毀滅。」
目前世界上的青少年,急需我們這些陪孩子長大的人的協助,透過各種文化的深層智慧,以及1976年之後發展的人工智慧、認知心理學、腦神經科學的研究成果,努力把它當成一種教養參考,去了解他們,揚棄成人的驕傲,努力從他們身上學習到走向新境界的智慧。當我們肯向自己以為錯的、不了解的東西去學習的時候,我們就知道,我們是用生命在鋪陳、走向理想未來的方向了。
推薦序Ⅱ
彷彿瞭解了過去那個小男孩……
臺中榮總神經外科主治醫師 高定憲
生在一個小康家庭,從小並沒有立定什麼遠大的志向,例如以後要當總統,當科學家,當醫生濟世救人之類的。在台灣聯考制度下,我的成績僥倖能進醫學院,大家說當醫生好,就一腳踏入醫學的領域,懵懵懂懂七年,最後還當上了神經外科醫師。倒不是得了便宜還賣乖,只不過神經醫學從醫學院到現在畢業近十年,超過十五年的學習,仍然常常有剛進門的感覺,永遠都有令人畏懼又讚嘆的研究,推翻了之前幾十年的定論。
工作上,我是專業的神經外科醫師,面對緊張的家屬,我將「結構上」的問題以圖文並茂的方式解釋給他們聽,然後,用外科的手法,解決病人「結構上」的問題。但是在功能上,總是沒辦法精確地推估接下來會發生的結果。在家裡,我是兩個孩子的父親,孩子小的時候,走路跌跌撞撞,講話不清不楚,真的很可愛,但是隨著他們的成長,愈來愈令人難以招架。內人看了一堆如何教養小孩的書,也常跟我討論,但學了十幾年神經學的我好像剛開始學習,一切從頭開始。
很高興王老師能將艱深的神經學、心理學,用淺顯易懂的文字讓大家有個初步的認識,並且將這些學問跟親子教養巧妙連結;特別是青少年的神經功能發育,人格的養成,常常是在一種父母與孩子不知該如何溝通的緊張關係中度過。相信看完這本書,就算不是真能解決所有的問題,至少父母在教育的過程中能夠理解並輔導自家中的青少年,而不是逃避與放棄。
讀這本書,除了獲得知識、了解構造,以及知道怎麼教育孩子之外,我還有意無意地回到過去那段成長的日子;雖然不能重來,但卻理解了那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小男孩心裡在想什麼,為什麼會這樣想,不瞞大家說,我還蠻享受這種感覺的!
自序
外星人把我的孩子掉包了
十五年前的某一天清晨,殘存的星光發散著點點光芒,在曙光中逐漸淡去。清洌的空氣中,瀰漫著亙古以來令人熟悉的靜謐,同時隱隱夾雜著一股揮不去的躁動。倉促、忙碌的一天,即將從我叫醒賴床的孩子展開序幕,親子間緊張的氛圍也開始擴散。
在那個莫名其妙的清晨,我從會烤蛋糕、裁衣服、編故事、榨檸檬汁的萬能媽媽,退化成一個受到刺激就扯頭髮、驚聲尖叫的原始人。我的兩個孩子,以前像兩塊黏在身上的橡皮糖,現在視我如被臭鼬噴了一身的歐巴桑,避之唯恐不及;而我所扮演的角色,從以前每天早晨吹著起床號,指揮若定的總司令,搖身一變,成為侍奉暴君的臣子,成天抱著如履薄冰的心情,擔心自己無心的一句話或一個眼神,冒犯了君主。
因此,我像患了卡普格拉斯幻想症(Capgras delusion)的病人,半夜趁著孩子們熟睡時,潛進他們的房間,看著他們依舊童稚、但迥異於白天情緒陰晴不定的面孔,確定他們不是別人家迷了路、回錯了家的孩子。輕輕撥開他們濃密的頭髮,看看是否被植入了電腦晶片,否則怎會變成熟悉的陌生人?在一無所獲之後,我認定我的孩子是被外星人綁架、掉包了!他們被送到遙遠且不知名的星系,充作研究人類進化的實驗品,而睡在床上那兩個半大不小的人兒,只是用來哄騙我的替代物。似乎只有這樣,才能解釋孩子們所有的脫軌行為。
周旋在兩個外星人之間,讓我精神逐漸衰竭。但這兩個半大不小的人,卻是在完全無法預警的情緒風向球中,一日日抽高長大。
十年後的某個夜晚,滿天星辰凝聚所有能量,顯得格外璀璨;暖暖的空氣中充滿了魔法,無名的歡愉輕輕跳動;剛成為大學新鮮人的老大,正認真研讀不正常心理學教科書,埋頭苦思依舊尋不出頭緒,突然做出數年不見的文明舉動,招手要求一直沉溺在心理世界的媽媽,詳盡解說書本裡陌生難解的心理疾病和症狀。在那時刻,讓我彷似搭乘時光機器,呼隆隆地穿越石器時代,回到了文明世界。我的小小世界重新翻轉,一切恢復正常。望著星光燦爛的夜空,不禁對著那不知名星系的外星人,說聲:「謝謝!謝謝你把孩子還給我。」
身為兩個剛剛脫離青春期孩子的媽媽,可以深深體會所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親的心情:眼見自己原本聰明、乖巧、品學兼優的孩子,彷似被外星人掉了包,性格與生活完全走樣,可以想見父母們心中的焦急、無奈。而猶如被外星人入侵般,每天情緒起伏像坐雲霄飛車的青少年,他們也在迫切地尋找自己的方向,尋求他人的肯定,心中說不盡的徬徨無助。而面對這個階段孩子的教育工作者,懷著恨鐵不成鋼的心情,充滿了沮喪、挫折。至於擔任人民褓姆的警察先生,更是在取締、輔導青少年之餘,對於他們的違法行徑,感到既氣憤又惋惜。
在1997年春天的一個清晨,美國國家心理衛生研究中心(National Institutes of Mental Health)的吉德博士(Dr. Jay Giedd)正在查看他最近完成的研究結果,發現前青春期孩子的腦子,產生了以前大家不曾注意到的巨大變化:腦皮質層的灰質(graymatter)急劇增厚,然後在青春期間,又慢慢變薄。這種變化與孩子在兩歲的叛逆期,腦子產生的變化完全相同。此一重大發現,推翻了大家一直認為青少年的腦子已經完全發育成熟的迷思。因此,在腦神經研究界颳起了一陣研究青少年腦部變化的旋風。在這對一般人而言非常漫長,對研究人員而言,卻異常短暫的十年裡,一篇篇的研究報告,在所有腦神經科學家的努力下,陸續發表,不僅受到了學術界肯定,更獲得一般社會大眾更大的迴響,也一寸寸地揭開青少年腦內革命的神秘面紗。在這股腦神經研究狂潮中,我有幸受教於幾位在最前線從事腦神經研究工作的科學家和精神科醫師,他們毫無保留地將研究成果與我分享,令我受益匪淺,與他們共享「哇!上天造人真是神奇、美妙」的震撼。
這些珍貴的學術交流與分享,讓我深切感受到,我們用自己唯一且珍貴的腦,來思考、做決策,由它來決定我們的生命是平庸或是不同凡響。腦,主宰著我們的一言一行,可是,因為它的深奧及不易瞭解,使得一般大眾一聽到「腦」,就打退堂鼓。其實,我們對於主宰我們人生的腦子瞭解愈多,就愈能教育它、雕塑它、引
導它,打造出能創建美好未來的腦子;若我們愈瞭解腦的變化與運作,也愈能幫助我們的孩子,度過青春期的風暴。
這本書,期盼能用最淺顯易懂的文字,來介紹艱深奧秘的研究結果,讓大家對青少年的腦子有更深入的認識,更知道如何來教育、引導他們。希望這本書能給予即將進入青春期,或是正處於青春期的青少年,有足夠的知識,來面對並利用這個人生中最關鍵的鑽石期,好好雕塑自己的腦子,迎接並創造充滿希望的未來。也希望能提供所有家長、教育工作者所需的訊息,來瞭解、包容、接納正在面對腦內革命的孩子,成為他們的最佳導航系統。還有,更期盼政府的決策機構,可因本書所呈現的內容獲得足夠資訊,來正視青少年的問題;不再只是防堵、取締,而是提早實施防治青少年犯罪行為的情緒教育,及早為孩子打造健康思維的腦子,才能大大減少青春期孩子的腦內風暴,當然也相對地降低了青少年所有行為、情緒、情感的問題。
現在,就讓我們清掃一下被凡塵俗事所盤據的腦子,神清氣爽地一起探索、瞭解青少年腦子裡正在悄悄進行的大革命。因此,下次當你的孩子有脫軌的行為、脫稿的演出時,你再也不會哀嘆是外星人把你的孩子掉包了。因為,你知道這些行為都是他那顆小腦袋瓜,在革命中衝擊、震盪、所製造出來的副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