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攝影時,你用的是另一雙眼睛。
拍照時,透過取景器看到的世界,與肉眼所見會有些微妙且影響重大的差異;而攝影師在創作時,或基於自身經驗,或基於創作意圖,或基於構圖原理,也是用另一雙眼睛,觀看眼前的世界。
本書透過攝影師的眼睛,讓你知道如何拍出意涵豐富、出色、具有意圖的畫面,也知道怎麼運用攝影師的眼睛,去解讀攝影作品。
一幅畫面應該怎麼構圖? 本書從基本的構圖元素和攝影技巧開始,解釋照片的大小和比例對畫面的影響、設計基本要素的應用(例如圖形結構、線條圖案的配置、斜線曲線暗示的張力、明暗對比,到如何平衡視覺重量等),及色彩色調和構圖的關係。
這樣構圖才漂亮!但是為什麼? 作者提出美學的運作原理,包括人眼閱讀畫面的習慣、視覺心理學,如此,若資深攝影師或玩家已經玩膩了基本攝影和修圖技巧,也可以在掌握美學原理之後,變化出更豐富的風格和表現手法。
臨場攝影的決定性瞬間 攝影師面對的,經常不是靜態、可以所心所欲擺置的場景。作者以實例講解,在街頭拍攝時,如何觀察、歸納、預測景物的變化,以捕捉到決定性的瞬間、高潮的一刻。
照片只有一張,卻能呈現不同效果 照片完成之後,攝影師還可以藉由Photoshop等圖片處理軟體,把同一張照片詮釋出不同味道。透過裁切,畫面能呈現不同的感覺和意圖;明暗、對比、色彩的調校,也會影響畫面的效果和表達的意涵。
認識攝影大師 作者同時介紹許多攝影大師或藝術家出場(例如布列松、安瑟.亞當斯、羅伯.法蘭克等),帶我們進入大師的世界,一窺他們拍攝時的想法及心理狀態。
這不只是一本關於攝影構圖、影像設計的工具書,也是帶你進入攝影創作、攝影藝術的進階攝影書。
本書章節:
1. 景框:探索景框的動線、裁切、接合、擴大、水平線等要素。
2. 設計基本原理:對比、圖案、結構、平衡感和視覺重量等。
3. 繪畫和攝影要素:水平線、垂直線、斜線、曲線、運動、焦點、曝光等。
4. 光影和色彩的構圖:關於光線、色彩、色調的解說,包括黑白攝影。
5. 意圖:帶領攝影者停下來思考拍攝的內在動機和意圖,你的目的是要取悅大眾,還是要與眾不同、出人意表?
6. 過程:是直覺,還是精心的構思?直覺又有什麼基礎?攝影呈現怎樣的藝術語法,又為何比繪畫更難分析?
本書翻譯成多國語言,在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的Amazon上都名列前茅。它不僅是藝術攝影的教學書籍,也跨足電腦網路的數位攝影。
本書特色
容易閱讀,知識密度又高:提供攝影、美學的知識基礎,拿來休閒閱讀可以進一步認識攝影世界,要作為教學教材也綽綽有餘。
提供技術性的指引,也啟發對意義的探索:本書有實用的攝影指導。不僅僅分析美學要素和攝影原理(比例、構圖、色彩)、提供可行的取材選項和範例(如何裁切、怎麼取景、怎麼預測景象的變化等),也告訴觀影者如何去找出照片背後的想法,以及讓攝影者思索自己拍攝的意圖。它不僅傳授成為攝影玩家所需的技巧,也傳授成為一位攝影師所需的心靈鍛鍊。
提供客觀的美學運作原理,也開放主觀選擇的可能性:例如他說明清晰對焦的重要,但也提出清晰對焦的偏執是一種迷思。他說明亮度和色調對視覺的影響,而對同一張照片則可以運用亮度和色調的調整來呈現不同的主觀感受。
作者簡介
麥可.弗里曼
是能拍又能寫的專業攝影師。
他擔任專業攝影師已達三十多年,足跡遍及五大洲,拍攝題材涵蓋亞洲建築、亞馬遜叢林及非洲部落民族等,領域包括當代藝術設計到影像特效。多年來,他在美國國立史密森尼研究所的科學人文月刊中擔任資深攝影師,也為Time-Life系列叢書以及《國家地理雜誌》拍攝很多作品。
此外,他還出版了許多攝影書籍。除了數十本大開本攝影書,也撰寫了二十多本既專業又暢銷的攝影教學著作,其中代表作是《數位單眼相機攝影手冊》。他有些絕版書已成為行家蒐集珍藏本,市價甚至上衝三百美元。
他應出版社要求,撰寫了這些書之後,這本《攝影師之眼》,則是他第一本自發撰寫的專業攝影用書。他將數十年來的攝影心得和技巧都濃縮在這本書裡,也將過去所有教學用書中,深感不足的部分一一寫了進去。因此堪稱弗里曼集大成之著作。
譯者簡介
吳光亞
台大機械系畢,美國蒙特瑞國際學院筆譯與口譯碩士課程研修。作品包括《行星使用者指南》、《螺絲、起子演化史》、《圓頂的故事》、《樂活誌》、《人類大百科》等。
審定者簡介
吳嘉寶
視丘攝影藝術學院 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