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了解日本出版界(雜誌、書籍、書店)多元、專業、有趣的各種面向
.日本知名雜誌資深編輯人難得一見的經驗分享
.本書以訪談形式來呈現,提供給讀者一個深入淺出、輕鬆易讀的閱讀方式
《BRUTUS》副總編輯鈴木芳雄如何以高濃度的製作爆發力,創造史上最暢銷的「緊急特集 井上雄彥」∕
原為編輯的米原康正,如何以立可拍相機拍出具有「情色可愛」氣質的女孩,
成為最受矚目的「潮攝影師」∕
藝術總監箭內道彥如何以「不編輯」的理念,創作出全日本最搶手的free paper《風與搖滾》,甚至連刊名也是酒後意外出現的「奇跡」∕
「編輯」是文化基因的爆發性感染源、時代觀念的創造者,
他們從龐蕪訊息中發掘趣味與精髓,進而引領潮流。
9個人,9個引人入勝的編輯故事。
所謂的「編輯」並非只是負責編書或雜誌而已。應該不僅限於印刷品,還必須包括網路、廣告、電視節目的企劃,或是自導自演創造新語彙、引導流行。就像個傳染病患者一樣,把自已變成散發文化基因的爆發性感染源,並在感染途徑多樣化的今天,讓編輯的功能更加發光發亮。
《編集時代──日本頂尖編集9人》以人物訪談的形式,深入採訪日本當代9位重要編輯,包括歷史悠久的主題雜誌《BRUTUS》的副總編輯鈴木芳雄、時尚雜誌《Numéro Tokyo》總編輯田中杏子、音樂獨立刊物《風とロック》總編輯/知名設計總監箭內道彥,以及知名攝影師兼潮流寫真雜誌《Smart Girls》總編輯米原康正等9人。
透過這9位日本頂尖編輯創意人直言無諱的經驗分享,不但能讓讀者對日本編輯的企劃想法、工作流程有更清楚深入的認識,同時也能藉此一窺日本出版界多元豐富的面貌。
幅允孝 「BACH」Book Director
箭内道彦 「風與搖滾」總編輯
田中杏子 「Numéro TOKYO」總編輯
Lucas Badtke-Berkow 「Paper Sky」總編輯
鈴木芳雄 「BRUTUS」副總編輯
米原康正 攝影師、編輯
菅付雅信 編輯
赤田祐一 「dankai Punch」總編輯
伊藤正幸 「Planted」總編輯
作者簡介:
Interviewer + Editor
深澤慶太 Keita Fukasawa
自由編輯、撰稿人。1974年生於東京。曾任《STUDIO VOICE》編輯部負責設計專題的特集報導、《Numéro TOKYO》的特約編輯,文章普見於《AXIS》、《Casa Brutus》、《Pen》、《+DESIGNING》、《NYLON JAPAN》等雜誌。此外,除了擔任網頁和書籍編輯外,也參與展覽的策劃設計、藝人形象包裝等工作。編輯過的作品有:《篠原有司男三部作》(美術出版社,2006年)、田名網敬一作品集《DAYDREAM》(Graphic社,2007年)等。
Photographer
小山泰介 Taisuke Koyama
攝影師。1978年生於東京。有感於生命與物質、微觀與宏觀、瞬間與痕跡此類變化與循環的過程,而不斷以攝影探索之。主要個展有「Boundary X」(gallery ROCKET, 2008)、聯展有「THE EXPOSED# 03 PhotoDazE」(G/P gallery, 2008)等。曾出版的作品攝影集包括:《entropix》(artbeat publishers, 2008)、《Dark Matter》(Utrecht, 2007)。www.tiskkym.com
章節試閱
「編輯」並非只是負責編書或雜誌而已。應該不僅限於印刷品,還必須包括網路、廣告、電視節目的企劃,或是自導自演創造新語彙、引導流行。就像個傳染病患者一樣,把自已變成散發文化基因的爆發性感染源,並在感染途徑多樣化的今天,讓編輯的功能更加發光發亮。
《編集時代──日本頂尖編集9人》以人物訪談的形式,深入採訪日本當代9位重要編輯,包括歷史悠久的主題雜誌《BRUTUS》的副總編輯鈴木芳雄、時尚雜誌《Numero Tokyo》總編輯田中杏子、音樂獨立刊物《風與搖滾》總編輯∕知名設計總監箭內道彥,以及知名攝影師兼潮流寫真雜誌《Smart Girls》總編輯米原康正等9人。
透過這9位日本頂尖編輯創意人直言無諱的經驗分享,不但能讓讀者對日本編輯的企劃想法、工作流程有更清楚深入的認識,同時也能藉此一窺日本出版界多元豐富的面貌。
「編輯」並非只是負責編書或雜誌而已。應該不僅限於印刷品,還必須包括網路、廣告、電視節目的企劃,或是自導自演創造新語彙、引導流行。就像個傳染病患者一樣,把自已變成散發文化基因的爆發性感染源,並在感染途徑多樣化的今天,讓編輯的功能更加發光發亮。
《編集時代──日本頂尖編集9人》以人物訪談的形式,深入採訪日本當代9位重要編輯,包括歷史悠久的主題雜誌《BRUTUS》的副總編輯鈴木芳雄、時尚雜誌《Numero Tokyo》總編輯田中杏子、音樂獨立刊物《風與搖滾》總編輯∕知名設計總監箭內道彥,以及知名攝影師兼潮流寫真雜誌《Smart...
作者序
「你們真是可憐。」幾年前我還在雜誌社工作時,當年以傳奇總編輯而聞名的受訪對象──製作人P先生曾這麼說過:「我那個時代,日本的經濟正處於顛峰期,無論做什麼都會很有趣。」
他說的是事實。當時採訪的目的是要製作「雜誌文化的黃金期特集」。「身為編輯老是往後看,還能做什麼?應該要想著『現在的編輯能做些什麼事』。」他給了我當頭棒喝。
也就是說,所謂的編輯,並非只是負責編書或雜誌而已。應該不僅限於印刷品,還必須包括網路、廣告、電視節目的企劃,或是自導自演創造出新語彙、引導流行。就像個傳染病患者一樣,把自己變成散發文化基因的爆發性感染源,並在感染途徑多樣化的今天,讓編輯的功能更加發光發亮。
然而,出版業實際上已經步入黃昏。靠著拉廣告賭上餘生的雜誌群,鎮日埋首在對業主逢迎拍馬、缺乏批評性的吹捧報導中。失去創作衝動的空殼文字,就像是在日本海浮游的越前水母一樣漂流在物流市場上,變成惹人嫌惡的產業垃圾,日漸被唾棄。然而 諷刺的是,在氾濫成堆的資訊中,去教育現代人養成取捨自己所需訊息的能力,不就是「編輯」該做的事嗎?
也就是說,在這所有事物都被廣告化,到處充斥著歌功頌德文字和陰謀論的現代社會裡,去整理統和漫天飛舞的資訊,並汲取出真正必要之要素的「編輯」行為更顯得重要。尤其在紙張、網路、廣播電視、小道消息、大眾口碑和電子郵件氾濫的二十一世紀,連自己想做什麼都會迷失自我的時代,更是需要有編輯的存在。
有人以編輯作為職業,持續不斷地編書或雜誌,並在人們的心中刻畫出記憶。在開口閉口都是消費的社會中,他們還能夠創造出影響人們的新文化,其祕訣究竟在哪裡?
九人九種不同的編輯歷練和故事,肯定是令人感動,更是值得留存在人們的記憶之中。
── 深澤慶太
「你們真是可憐。」幾年前我還在雜誌社工作時,當年以傳奇總編輯而聞名的受訪對象──製作人P先生曾這麼說過:「我那個時代,日本的經濟正處於顛峰期,無論做什麼都會很有趣。」
他說的是事實。當時採訪的目的是要製作「雜誌文化的黃金期特集」。「身為編輯老是往後看,還能做什麼?應該要想著『現在的編輯能做些什麼事』。」他給了我當頭棒喝。
也就是說,所謂的編輯,並非只是負責編書或雜誌而已。應該不僅限於印刷品,還必須包括網路、廣告、電視節目的企劃,或是自導自演創造出新語彙、引導流行。就像個傳染病患者一樣,把自己變成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