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對抗風車的那個人
我曾跟俊隆同台,就在星球開始自轉的那一天。
彼時,我在台灣數一數二的大出版社卵翼下,度過了十多年幾乎風平浪靜的職場生活。對於這位拿著一百萬就想開一家出版社的「小朋友」,毫不猶豫地在心裡幫他打了個大叉。儘管那是風起雲湧,事情正在起變化,台灣出版容貌正在變形之際。
那天恰當茉莉二手書店師大店開幕之際,我是來賓。俊隆則是併桌同慶的主人。當他開始宣揚「自轉星球」出版理念時,那股我早已消歇了的興奮跟熱情,或說,青春,讓他容光煥發,比手劃腳,說個沒完。端坐一邊,斜眼冷看的我,從又妒又羨,最後竟轉為擔憂:逆風而行,逆時而為,只怕又是「幻滅是成長的開始」的一場悲劇。唉~
認定俊隆「倒行逆施」,我是有根據的。上個世紀九○年代中葉以來,台灣出版逐漸走上企業化經營之路。最明顯的是,著眼於華文市場版圖,大出版社紛紛引入讓所有編輯人叫苦連天的ERP系統(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業資源規劃。號稱能「帶領企業運作電腦化、自動化,協助規劃企業運用各樣資源的最優策略」),從此編輯不再是一種編織夢想的行業,而是一種將本求利的產業。把書編好的「好」字,從「紙張要好,圖片要精,天地要寬」,編輯藝術的思考,一下子變成「成本策略,定價策略,行銷策略」,機關算盡的攻防戰。
這是一個無夢的年代!到了2004年,台灣的編輯人大概少有人不同意這一說法。偏偏還是有許多不信邪的年輕人要在無夢之處築夢。俊隆可說是其中最不切實際的一個。說他不切實際,乃因此前「一人出版社」命題所以能成立,主事者多半著眼於「外文書」,憑藉獨到的選書眼光,向國外買得版權,翻譯後出版上市。成本不高,編輯流程也不算繁複。俊隆卻不作此想,而是一意孤行,偏要挑戰本土自製書,且把「編輯加值」當作經營重點。光憑這點,說他瘋狂,也許太過。但假如把「資金一百萬」這件事也考慮進去,則此君純然不折不扣,就是那位瘦馬斷矛爛盔甲而要大戰風車的堂吉訶德了。
潮流正往「大」走去,你卻說「小,是我故意的」;人家編書越編越粗放,越向國外靠攏,你卻想搞精緻的、本土的;大家拼命找科技金主掏錢買單,你卻回家跟老父借錢。2004年了還想實現1970年代才有可能的夢,這不是倒行逆施是什麼?
然而,事實證明,是我錯了。俊隆與風車大戰五個年頭,愈戰愈奮身影愈形高大。許多人都說這傢伙真幸運,簡直就像刮到彩票一樣。我總不以為然,深知天道酬勤,得道多助。俊隆之成,自有其個人的與時代的因素。他的勤勞,無庸多言。沒錢請快遞,半夜裡自己送樣書到電台;新書一出便跑到書店口頭市調,甚至可以說,當他還在左營當兵的年代,每逢休假便在書店在街頭趴趴走,看書也看人;在魔岩唱片工作時,跟這個人那個人討論封面文案、MV剪輯,乃至帶著新人到處趕通告上媒體時,便已在為今天這一切做準備了。
然而,說到底,畢竟還是性格決定命運。對於一個堅信「人生,永遠不知明天將發生什麼事。明天,也永遠來不及回頭改變昨日所發生的一切。」「每個人的人生,至少都該給自己一次,為夢想放手一搏的機會。」「不景氣考驗一個人的才氣,用不服氣對抗不景氣。」這些聽起來宛如標語的話,卻還真的就動手去幹的傢伙,我們也只有俯首稱臣,且認定:「就是你啦,笨蛋,若沒有你這個笨蛋,台灣出版也不會那麼好玩!」
很高興,我曾跟俊隆同台,就在星球開始自轉的那一天。
傅月庵 作家、出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