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推薦:
受害者與生還者:凱琳‧史勞特與她的小說(文◎顏九笙)
凱琳‧史勞特是誰?
或許某些讀者以前就聽說過凱琳‧史勞特。根據史勞特的說法,在她還很小的時候,美國南方的媽媽們習慣把剛放學回來的孩子打發出去,叫他們玩到天黑再回家吃晚飯。然而一九七九年開始連續兩年的亞特蘭大殺童案,完全改變了所有人的習慣。一九八一年被捕的兇手韋恩‧威廉斯 ,綁架殺害的對象幾乎清一色是非裔小男孩,白人小女孩其實並非高危險群,但當時年紀還小的凱琳當然不明白,她只是大為震驚地發現,原來壞事也有可能發生在小孩子身上!這個案件可說是她對暴力的初體驗。同樣拜此案之賜,後來她放學後待在家裡看電視跟書本的時間變長了,間接讓她開始發展編故事的才能。同樣提供寫作養分的人還有她的奶奶——這位老太太熱愛發掘鄰里八卦和真實犯罪故事 。史勞特還有一位姊妹,直到三十歲才被診斷出有閱讀障礙(dyslexia),在此之前都被當成「就是笨了一點」。史勞特對閱讀障礙的直接觀察,最後轉化成她筆下最聰慧迷人的一個角色,就在你們隨後即將讀到的故事裡;在二○○九年,她甚至因為那個角色得到美國身心障礙者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頒獎表揚。
史勞特的成名作是以虛構小鎮為背景的「格蘭特郡」系列;小兒科醫師兼驗屍官莎拉‧林頓、她舊情難斷的警長前夫傑佛瑞‧陶立弗、鎮上唯一的女警探麗娜‧亞當斯,三人分進合擊,偵破各種讓人毛骨悚然的血案。但坦白說,我個人並不太欣賞《盲視》(二○○一),因為這部處女作的進行節奏常常顯得突兀不自然,讓我很難「入戲」;美麗善良又堅強的女法醫總覺得似曾相識,粗魯兼判斷力差的女警探又太煩人(麗娜這麼惹人厭,是作者寫壞了嗎?後文將會討論),血腥暴力的案件……唉,現在這已經不稀奇了吧。所以我本來幾乎不想接著讀《蘿莉的祕密》(二○○二)——成書時間才相隔一年,一個作家能進步多少?
但還好我讀了,因為事實證明《蘿莉的祕密》完全擺脫了《盲視》的缺點,能夠讓讀者深深投入其中。舉個例來說,麗娜雖然還是很煩人,她在故事接近尾聲時的痛楚與挫折,卻徹底打動了我。在此我應該補充說明一件事:原本我對格蘭特郡系列(或者大部分以法醫為主角的推理小說)毫無興趣,而我之所以把那兩本書挖出來讀,完全是因為我被凱琳‧史勞特的另一部作品,各位現在握在手上的《虐殺三聯圖》(二○○六)給迷住了。《虐殺三聯圖》是一本角色與情節都有多重面向,繁複美麗有如鑽石的懸疑驚悚小說,而我想知道這顆鑽石是怎麼形成的。史勞特從一開始就這麼厲害了嗎?或者她也有她的學徒時期?
一部作品的醞釀時期
從《盲視》與《蘿莉的祕密》的差異來看,是的,史勞特有她的學徒時期,但她自我訓練的速度非常快。她在接受梅蘭妮‧漢密特(Melanie Hammet)訪問 時提到,《虐殺三聯圖》在她心中醞釀了至少三年;當初她自知或許還無法掌控這樣複雜的多重敘事,然而寫作格蘭特郡系列等於是一種訓練過程,讓她終於能夠流暢地轉換不同觀點,不露斧鑿痕跡地說出這個故事。
小說分成三部,從三個男人(其實還有一個女人)的角度,呈現三樁命案橫跨二十年的前因後果。第一個男人是麥可‧歐伍德:家庭生活苦悶的亞特蘭大警察,負責偵辦一樁殘酷的兇殺案(中年妓女慘遭姦殺,舌頭還被咬斷)已經夠煩了,上司還硬塞給他一個搭檔,從喬治亞州調查局空降而來的威爾‧特蘭特幹員。雖然特蘭特聲稱只是來協助辦案(他認為這名妓女的死,跟一連串少女被強姦斷舌的案件有關),歐伍德卻不喜歡這個穿著過度整齊、神祕兮兮的怪胎,更懷疑他涉入調查的動機。雙方一邊磨合一邊查案,還沒什麼像樣的頭緒,歐伍德卻接到噩耗,死神找上門了。
第二個男人是甫出獄的假釋犯約翰‧雪萊:他在少年時期就進了監獄,現在已是難以適應社會的三十五歲中年男子;他連對著妓女說話都會害羞結巴,卻有姦殺少女的前科,註定只能靠著洗車的微薄薪水低調度日。然而一份信用卡記錄卻讓他發現,連這樣苟延殘喘的生活,都可能一夕化為烏有。為了自保,他必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再度以身犯法。
第三個男人是威爾‧特蘭特:一個怎麼樣看都很奇怪的喬治亞調查局(縮寫GBI)幹員,破案率超高卻升不了官,高大精瘦的身材永遠穿著三件式西裝,每個人乍見到他都不相信他是警察;但就一個文雅的男人來說,他身上那些醒目的傷疤實在突兀得很。他跟他的臨時搭檔彼此互不信任——他有些祕密瞞著麥可(其實是瞞著幾乎所有人)。在這種狀況下,他們追查的案件真的能夠偵破嗎?
一言以蔽之,這個故事裡的每個主角心裡都有見不得人的陰影,都有不得不說的謊話,甚至還有自己看不清的盲點;誰是加害者?誰是受害者?如果你只聽一面之詞,就像是只看三聯圖(本書的原文名稱triptych指的是三幅連在一起的組圖)的其中一幅,無法看出全貌。我可以向你保證,整體圖像漸漸浮現的那一刻,是非常驚人的——我想一定會有讀者大喊不公平,抱怨被作者玩弄了。
「被作者玩弄」不好嗎?老實說,閱讀推理/懸疑/驚悚小說的樂趣之一,就是享受「被誤導」的快感,許多作者都幹過同樣的事——破壞作者與讀者之間無言的默契,以此製造前所未有的效果。但如果一本小說的賣點就只有這麼一個,作者「陰謀」揭穿的那一刻,故事也就殘廢了。好在史勞特的誤導,並不只是靠刻意設計的橋段來進行,而是以書中角色的性格與自我認識為基礎:因為「他」是這種人,所以在某些時刻察覺不到自己的口是心非,還會因為自己的先入之見,錯誤地詮釋別人的言行舉止 。就算在故事後半段,誰是「壞人」已經清清楚楚,「只」剩下抓兇手跟拯救無辜的情節可寫,這些角色還是緊抓住你的注意力。實際上,你已經對這些角色產生了感情,對於他們的掙扎感同身受,你會想要不停地翻頁,陪著他們到最後,看他們得到該有的公平結局。
我想我是被作者玩弄得很徹底。讀完這本書,我根本就愛上書裡的「好人」了,真想把剩下的篇幅都拿來寫情書給某角色……可惜我當然不能這樣做(這樣等於洩漏謎底,會遭天譴),我只能非常拐彎抹角地談談這本書裡的其他元素。首先,就從掌握故事關鍵的女人開始吧。
女人:受害者、制裁者、生還者
掌握關鍵的女人,就是緝毒風化組警察安潔‧波拉斯基;在這個以三個男人為主的故事裡,她其實是第四個主角。她跟他們都有某種情感牽扯,但都不怎麼光明美好——而她到底有沒有能力跟人建立正常的情愛關係,其實也是問題;畢竟她從小就飽嚐性侵與毆打之苦,成人以後的工作面對的不外乎妓女、嫖客與皮條客,她太清楚世界可以有多黑暗。基於她自己也不懂的心理因素,她總是折磨她深愛的人,既無法保持忠誠,卻也無法乾脆放手。書裡有這麼一段對話,乞求她溫柔以待卻不可得的愛人問她:「妳為什麼要這樣對我?」她的回答是:「你為什麼讓我得逞?」在私生活裡,安潔根本是地獄派來懲罰「好」男人的惡魔(雖然她自己也不好過);但在工作上,她卻是不折不扣的正義使者——嘴巴不講卻身體力行,以至於害自己深陷險境。(絕對不是因為她太笨才會這樣!)說來有趣,書中還有另一位女性角色——GBI特殊犯罪逮捕小組組長阿曼達‧華格納,這位精明能幹的女士顯然是地獄派來折磨人的老闆,私生活如下:「她目前單身,沒有小孩,或許他們還小的時候就被她吃掉了。」然而在追兇刻不容緩的時候,她會毫不猶豫地碾過任何擋路的人或規定,替屬下開路。
這兩位女士私生活乏善可陳、甚至支離破碎,人格頗有問題,但即使粉身碎骨也要懲奸除惡(態度幾乎像是在報私仇);她們跟格蘭特郡系列的麗娜‧亞當斯一脈相承,都有著某種隱約的冷硬派偵探血統 ,只是比麗娜可親許多。當初史勞特為什麼要塑造像是麗娜這樣「不可愛」的角色呢?要說明這一點,我們必須同時理解史勞特對於呈現暴力的態度。就像《人魚之歌》系列的作者薇兒‧麥克德米一樣,史勞特一直要回應這類的問題:「為什麼妳的小說裡有這麼多針對女性的暴力?」這種問題背後往往有個沒說出來的預設:女性作家「不應該」這麼暴力的嘛,這樣不是剝削跟自己同性別的人嗎?
就這方面來說,史勞特跟麥克德米站在同一陣線上,她們的目標是「如實地」呈現施加於女性身上的暴力——這其實是很合乎邏輯的步驟:女性確實比較常成為暴力受害者,與其逃避這一點,不如正面凝視恐懼,然後加以對抗 。所以麗娜跟安潔都是受害者、制裁者兼生還者。但對抗暴力是一場長期抗戰,即使剷除了立即的危險,繼續活下去也是戰鬥。史勞特說:「我以坦白而嚴肅的方式寫到這些事情〔性侵、家暴、虐兒等暴力事件〕,因為我認為讀者想要了解的不只是剛剛發生什麼事,而是接下來還會發生什麼事——好比說,一個受到恐怖虐待的女人怎麼把她的生活拼湊回來?一個曾被強姦的女人,怎麼樣設法重新信任別人?」 有個悲傷的事實是,受到傷害虐待的受害者性格往往會被扭曲,破壞後的重建過程極其艱辛;有些人永遠無法成為「正常人」心目中的「好人」,因為她們面對各種事情的反應跟幸運的「普通人」不同。麗娜與安潔讓人心煩甚至心寒的負面特質,其實背後都有原因,史勞特非常勇敢地寫了出來 。
實際上,如果硬要說麥克德米、史勞特、丹尼絲‧米娜(Denise Mina)這些生理性別為女性的犯罪小說家有什麼不一樣,那絕對不是因為她們「更」暴力,而是她們更有心關注暴力的長期後果。但是在她們的作品中,總是不會忘記留下希望——暴力摧折過的女士們也許傷痕累累,但是她們還站著。
我們都該記住這件事。
關於閱讀障礙的附筆
為了顧及大部分讀者的閱讀趣味,我不好明講到底是書裡的哪位有閱讀障礙問題,不過我還是想針對閱讀障礙多補充幾句話。
或許有些人還記得去年(二○一一年)六月的新聞,蕭敬騰公開說明他有閱讀障礙的問題。我心想,喔,那就跟湯姆‧克魯斯還有約翰‧厄文(John Irving)一樣嘛——我小時候第一次讀到「閱讀障礙」這個詞彙,就是因為在電影雜誌上讀到關於湯姆‧克魯斯的描述;得知約翰‧厄文有閱讀障礙,則讓我明白這種問題未必會讓人跟閱讀寫作絕緣;蕭敬騰的發言,則讓我發現原來台灣還是很多人沒聽說過這是什麼,所以……這算是個好的開始吧。因為他的高知名度,大家會開始想去了解這種障礙。有人把它說成是一種「病症」,但我想這麼說有點怪,因為閱讀障礙並不會被「治好」——但是如果你知道你有這種問題,在專家的協助之下,你就有可能藉由某些技巧或輔具來改善你的閱讀速度,盡可能降低你在生活上碰到的困難。
閱讀障礙其實是一個很籠統的概括稱呼,包括各種不同的類型;而且雖然這種問題是跨種族、跨文化的,但不同語言會牽涉到的腦部處理區不太一樣,所以母語不同的閱讀障礙者先天或後天受損的腦區也會有差別。有些閱讀障礙者還有其他方面的障礙或天賦(有些人數學特別強,或者肢體協調能力較差),到底是什麼樣的連帶關係(或者根本無關),也還有待研究。閱讀障礙的嚴重程度有個體差異,有人只是看書速度比其他人慢一點點,有些人卻是連電影字幕都跟不上。但有一件事情或許是一樣的——不論是障礙嚴重或輕微的人,在得到診斷以前,都還以為自己天生就比較笨、懶、容易分心。障礙程度比較輕微的人,自責傾向甚至更大。實際上閱讀障礙者出問題的並非理解力,但是文字的障壁就只有「我」一個人穿不過,那麼最容易接受的假設當然是——「都是我不好」。
我認識這樣的人。讓人難過的是,就算你成年了,終於知道你並不是笨蛋,只是有閱讀障礙,你還是沒有可能重新長大一回;學習歷程不快樂造成的低自尊問題,永遠拖著你的腳,讓你懷疑自己。《虐殺三聯圖》裡的那位閱讀障礙者,症狀比我認識的人嚴重許多,心結也沉重許多,但是就像許多作家(包括史勞特自己)講過的,其實沒有人要看你書裡的角色永遠幸福快樂啦!此人面對障礙的掙扎與成就,是這本書及其續集中少不了的亮點。這一點非常值得討論——不過,當然得等到你們讀完以後……。
本文作者:顏九笙,喜歡怪書的推理文學研究會(MLR)成員。
媒體推薦:
史勞特不但以獨特手法營造出多層次的懸疑氣氛,同時也解構了扭曲的人性,讓這本驚悚小說的結局籠罩著令人毛骨悚然的緊張氛圍。
——《今日美國》
不可多得的傑作……凱琳.史勞特勇於呈現人性最黑暗的一面,但也沒忘記最光明的一面。
——《羅德岱堡太陽哨兵報》
筆鋒如劍……《虐殺三聯圖》一書讓她躋身我最喜愛的犯罪小說家之列。
——《克利夫蘭實話報》
性格火爆的英雄和惡棍,循規蹈矩,卻又不按牌理出牌……史勞特以無比的勇氣一開始便引爆最具殺傷力的炸藥,連最謹慎的讀者都會跌破眼鏡。
——《科克斯書評》
本年度最令人讚嘆的傑作……本書絕對是史勞特的顛峰之作,劇力萬鈞,時而令人震撼,時而令人心痛,每每叫人欲罷不能,回味再三。《虐殺三聯圖》讓史勞特的作家生涯更上一層樓,讀來更是令人激賞。
——《費城詢問報》
《虐殺三聯圖》散發著史勞特獨有的緊張懸疑……高潮迭起,引人入勝……如同史勞特的其他作品,結局劇力萬鈞,讓你一分鐘也捨不得放下。
——《舊金山紀事報》
一段扣人心弦的晦暗故事,糾纏著三個男人的命運……情節懸疑,人物刻畫絲絲入扣,幾處峰迴路轉更讓人驚嘆不已。
——《浪漫時代》
叫人欲罷不能的經典……匠心獨運的傑作。
——《溫斯頓賽蘭報》
《虐殺三聯圖》高潮迭起,驚奇連連……史勞特的妙筆鋪陳下,劇情峰迴路轉,張力十足,深入劍拔弩張的關係……讓人愛不釋手。如果你對史勞特並不熟悉,那就準備跟著全美頂尖犯罪小說家來趟血脈賁張的驚悚之旅吧。
——《蘭新日報》
驚天地泣鬼神的傑作。
——《書頁雜誌》
讀者和書中的角色都被史勞特擺了一道。
——《沙加緬度蜂報》
作者深入探討她最偏愛的主題——親密關係與暴力行為間的密切聯繫。這本書結構嚴謹、令人愛不釋手……史勞特對性變態的成因有著無比的興趣,在她誠摯的書寫下,也讓讀者感染了她心中的種種綺麗想像。
——《書單》
凱琳.史勞特結合了高明的鑑識情節,以及令人愛恨交加的角色,創作出不可多得的《虐殺三聯圖》。
——邦諾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