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在記憶裡,
未來在想像中,
只有現在,存在於當下。
人生,就是每個當下
——時時刻刻的組合
地球是宇宙的一所學校,
我們在此學習與體驗人間的課程。
時時刻刻,我們的人生都隨生命法則的律動展開。
了解了這套法則,並應用在生活裡,
豐裕、自由、實現自我、喜樂、平和與愛,
就是人生的代名詞。
生命法則:
◎地球是一所學校,日常生活就是我們的教室。
◎我們的老師以許多形式出現。
◎直接經驗是最好的老師。
◎失敗是通往成功的踏腳石。
◎同樣的課程一再出現,直到我們學會為止。
◎如果我們學不會簡單的功課,它們只會越來越難。
◎後果比概念是更好的老師。
◎惟有行動讓想法成真。
◎我們可以控制的是自己的努力,而不是事情的結果。
◎時機就是一切。
◎你付出什麼便得到什麼。
◎小事造就大變革。
◎善用長處,發揮優點。
◎要轉化你的人生,先改變你的期望。
◎懷著悲憫批判。
◎單純中自有力量。
◎生命發展出它所需求的。
◎每一個選擇都引領到智慧。
◎天助自助者。
◎每個人都有內在的指引。
◎均衡身體是首要的靈性練習。
◎生命是不斷循環的圈圈;所有的事物都會改變。
◎生命是連串片刻的組合。
◎溫柔對待自己;信任你生命的過程。
◎仁慈與親切圓滿我們的人生;我們都同在一條船上。
本書特色
暢銷書 《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作者丹‧米爾曼另一本雋永耐讀的好書。作者以問答形式將人生法則自然地融入生活的應用。書中沒有艱澀難懂的哲理或宗教教義,丹‧米爾曼以其和平戰士的生活哲學——強調行動的力量與活在當下的態度——幫助讀者瞭解成功的人生,從建立目標與正確的人生認知開始。
作者簡介:
丹‧米爾曼(Dan Millman)曾獲體操項目彈簧床的世界冠軍,並擔任史丹福大學體操教練和歐柏林(Oberline)大學的教授。他的多本暢銷著作被譯為29種語言,國內出版有《生命數字全書》、《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寫在深夜加油站之後》、《鹿智者的心靈法則》等。
丹‧米爾曼多年來持續透過寫作、演講、開辦研討會,分享他的「和平戰士」理念——強調行動和實踐的價值與活在當下的生活方式。他的研討會影響了全球各界人士,包括商業、財經、健康、心理學、教育、政治、娛樂、體育和藝術領域的領導者。
章節試閱
Q:我們成長,就學,謀生,也許結了婚,組織個家庭,養育孩子。閒暇時渡假,空閒時做做義工,服務社會。我們這麼活著,直到闔眼的那刻。這樣活還不夠嗎?為什麼要對靈性有興趣?意義何在?
A: 絕大多數的人都會同意,從學習的概念來說,人生是所學校,因為我們從中學到許多的課題。然而,如果死亡是一切的終結,那麼一開始活著的目的又是什麼?
死亡的問題,可以引領我們思考生命。人類只是隨機的實驗品,還是宇宙神聖計劃的一部份?一個問題帶出另一個問題,而所有的問題都結束在偉大及無窮的神秘。有些人於是轉向信仰和信心;有些人則驚歎好奇。而在驚歎的土壤,生出了靈性的種子。
大多數時候,所謂傳統的、約定俗成的實相,用每天的生活瑣事霸佔了我們的注意力。求學、謀生、親密關係、家庭和健康的種種挑戰,構成了我們每一天的經驗。我們的人生戲劇在得與失,渴望與失望的劇場中反覆上演,看來好似全然的真實與重要。傳統的人生追逐「滿足」與「實現」,一路上,我們總是不斷渴望、期待,並追求願望的成真。在努力追尋的過程中,我們也承受因執著、渴求和焦慮而產生的苦痛。
然後有一天,也許因為一個傷痛,一位家庭成員的死亡,一次意外或其他困厄,我們瞭解到,即使世俗的實相再完美、再圓滿,最終仍是失望——它怎麼也無法通往心靈真正的滿足。
當我們得不到想要的東西,或得到的是不想要的,我們覺得挫折;甚至當我們一如所願,得到了一直企盼的,我們仍然感覺受挫——因為在這個肉體的世界,所有的盡頭都是死亡——我們無可避免地將失去所愛與擁有的一切。
人生的逆境和心理上的失落與創痛,於是激發了內心超越這個制約世界的渴望,它促使我們從傳統實相/俗世中醒來,尋找能夠提昇我們靈魂的更高智慧。
生命中的挑戰往往激發了我們的勇氣和冒險的意願,讓我們願意放棄雖然熟悉卻不再有效的事實或認知,勇敢朝未知的領域探索和嘗試。在日常生活的學校裡,靈性和這個物質世界並不是分離的;靈性讓我們在平凡生活中憶起使心靈自由的超脫真理。
Q:我的工作讓我有一筆不錯的收入,但我想找一份較靈性的職業。我該從何開始?
A:你所謂的較靈性的職業是指什麼?耶穌是個木匠,禪宗的故事裡也有很多屠夫和大師。愛因斯坦曾在專利局上班;甘地織過衣服;達賴喇嘛會修手錶。蘇格拉底——不是那位古希臘的聖哲,而是我在《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所提到的心靈導師——他在加油站工作。他的工作是他用來接觸人們,與人互動的方法。藉由親身立下仁慈及細心的典範,他提醒我們:沒有平凡的時刻,每一刻都是特別的。不論他走在哪裡,他總留下祝福的足印。和他一樣,我們每個人也都能應用、發揮自己獨特的長才和特質,使我們的工作和工作場所靈性化。要尋找最適合我們的謀生方式,先問問自己:「我內在的興趣和能力是什麼?」這涉及了自我省思,將我們帶引到對自我更深的認識。
在我們探索曲折的事業道路時,剛開始的過程可能會有些崎嶇,但這通常是為了引領我們到達另一個嶄新且令人驚訝的召喚。
有位自然療法醫師在同一天收到自然療法雜誌和《Macworld》電腦雜誌,他先拿起了《Macworld》;就因為這個動作,他體認到自己的熱情何在,自此他便轉行從事電腦軟體的工作。另一位朋友原是開業律師,有天他第一次去接受脊椎指壓的治療,因此發現了他的天職。
所謂尋找一個更「靈性的職業」,你很可能只是在找一個令你感覺更有意義、創意及挑戰性的生活或謀生方式—一個你會期待星期一早晨去上班的工作—一個測試你,教導你,並運用你內在才華與優點的事業。
請繼續睜大眼睛;實驗並探索你的道路。你不需辭去你目前的工作。做你現在所做的,以及你能做的。
靈性不是我們從工作中獲得的東西。事實上,我們將靈性帶到工作裡——我們如何做,比我們做什麼來得重要。
就如馬丁路德.金恩所建議的:「不論你生命中的工作為何,盡力將它做好,就好像沒有人能做得比你還好。如果你註定是個掃街的清潔工,那麼就讓你掃的街如米開朗基羅畫的畫,莎士比亞寫的詩,還有貝多芬作曲般精彩。讓所有在天上與人間的生靈都會停下來說:『這裡曾住了位很棒的清道夫。』」
透過極其傑出的表現和一顆服務世界的心,你可以將你的工作轉化為個人與靈性的成長形式。
*最微小的善行都好過立意偉大的空談。—法國神學家道葛特(Dugeut)
*我們沒有技藝,我們只是將每件事做到最好。—巴里島諺語
*我們都是單翼的天使,唯有擁抱彼此,才能展翅飛翔。—意大利導演、演員及作家路西安諾(Luciano de Crescenzo)
*如果我們能讀取敵人和對手的私密人生經歷,我們會在他們的生命裡找到足以讓我們卸除所有敵意的悲傷和苦難。—美詩人朗費羅(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
Q:我們成長,就學,謀生,也許結了婚,組織個家庭,養育孩子。閒暇時渡假,空閒時做做義工,服務社會。我們這麼活著,直到闔眼的那刻。這樣活還不夠嗎?為什麼要對靈性有興趣?意義何在?A: 絕大多數的人都會同意,從學習的概念來說,人生是所學校,因為我們從中學到許多的課題。然而,如果死亡是一切的終結,那麼一開始活著的目的又是什麼?死亡的問題,可以引領我們思考生命。人類只是隨機的實驗品,還是宇宙神聖計劃的一部份?一個問題帶出另一個問題,而所有的問題都結束在偉大及無窮的神秘。有些人於是轉向信仰和信心;有些人則驚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