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者是挖礦工人,還是探險旅人?
你要開放心胸(open-mindedness)還是腦袋空空(empty-headedness)?
寫論文不就是把陌生變熟悉,把熟悉變陌生嗎?
SCI是Social Commitment Index還是Stupid Chinese Idea?
妳是在撰寫文獻回顧,還是在編輯家具型錄?
地球上的人類如果全部消失?如果男人有月經?論文可以是思考實驗嗎?
你還在使用白痴造句?
學術性、歷史性、綜合性,性太多還是剛好?
為什麼寫論文卡住了,特別有刷馬桶、做蛋糕的衝動?
論文寫完了,問問自己What’s new? So what? Who cares? Why not? Why matters? What's next?
作者簡介
畢恆達
從小喜歡讀書,據說可以將國語課本的生字倒過來背。因為是男生,在遙遠閉塞的年代,理所當然進了工學院。到了要確定未來生涯的時候,轉個小彎,沒有離開土木工程系,而選擇距離社會人文最接近的都市計劃組就讀,並發現了環境心理學這個有趣的研究領域。擔任土木系助教的時候,才開始想到要出國留學追求學術生涯。在紐約市立大學就讀環境心理學博士班時,深為紐約市本身以及該校的自由批判學風所吸引。論文選擇研究「心愛之物」在環境變遷中所扮演的角色,讓論文研究本身成為一件愉悅的歷程。興趣很廣,回台灣教書之後,除了專注於性別議題之外,對於塗鴉、監視器、文化惡搞、地層下陷、跑酷、家的意義等主題都想瞭解。除了教環境心理學、性別與空間、街頭藝術之外,也定期開授質性研究課程。每年都必須參加十餘次學位論文口試,本書就是根據這些年教學與口試累積的經驗撰寫而成,期待能夠陪伴研究生度過撰寫論文的辛苦路程。
學歷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學士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碩士
美國紐約市立大學環境心理學碩士、博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