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敏法師-才識兼備的哈佛高材生,常懷謙卑感恩之心,
告訴我們:不是晨鐘暮鼓才叫修行,不是功成名就才叫幸福。
早一點明白這道理,生活的每一天都可以是幸福天。
從加洲柏克萊分校到哈佛大學,再從哈佛到普林斯頓,慧敏法師先後在美國最著名的三所學府完成了學士、碩士和博士的學業,並以優異表現獲得了又一所著名學府——漢普夏大學的教授任命。
是什麽原因,使一位就讀於常春藤盟校的高材生毅然決定出家修佛?名校畢業後的他又過著怎樣的生活?
翻開本書,看慧敏法師與我們分享他的心靈禪悟——
★本書收錄韓國慧敏法師的54篇散文,是作者有感生命中所該有的意涵、並兼而自審內在的禪悟之作。從初次來到北京的新鮮旅途,到紐約佛光禪院裡的異國修行生活,乃至身穿僧服行走於哈佛校園內的求學生涯——這一路下來,他以透徹清明的筆觸,與讀者分享自己對日常生活的心境,以及多年遊學生涯中蓄積的感動與精彩。
★慧敏法師雖然是出家人,卻會一邊回憶著紀伯倫和金春洙的詩,一邊冥想愛情和人生的意義。在北京紫禁城看到乞討的北韓兒童,他會心痛;他至今還記得小學老師的眼淚。
★法師希望,能像法頂禪師一樣修學為人,把每一天都當做自在修行日,把自己體悟到的一點一滴美好因緣,都說與眾人聽。讀者將能從書中體驗到一種實相,那就是人生苦短卻又色身難得,與其等待將來的成功帶給自己幸福,不如現在就與身邊的人分享,享受觸手可及的幸福和快樂吧!
【編輯推薦】
一本情感細膩、令人感動的美的書,
最樸實淡然的文字配上數十幅作者駐足世界各地的珍貴照片,
再佐以20張小品水墨風格的意象情境精緻插畫,
足以使人明白一個充滿逸趣又清涼的人生,就是這麼過的。
作者簡介:
慧敏法師(Ryan Bongseok Joo),1974年生於韓國,高中畢業後去了美國,到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伯克利分校攻讀宗教學。在哈佛大學攻讀比較宗教學碩士期間決定出家,並於2000年春在海印寺受沙彌戒,成為曹溪宗僧人。
其後,在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博士期間得到美國和日本政府的獎學金,前往北京及大阪留學。博士畢業後,獲得教授的任命,從2007年至今,在美國東北部的馬塞諸塞州漢普夏大學教授東亞宗教學。
章節試閱
在柏克萊遇見佛法
我這輩子第一次與一位僧人坐在一起喝茶,並進行了長時間的對話。奇怪的是,我當時居然沒有感到一絲不安,甚至覺得與這位原本陌生的大師相識已久。
從柏克萊學院畢業已經15年了,但是每當聽到柏克萊這個名字,還是會有心跳加快的感覺。閉上眼睛,記憶彷彿又回到放學後穿過青綠色的塞惹爾校門(Sather Gate),與朋友們徜徉在晚霞映照的校園裡——就像深埋在心底的初戀滋味。我在韓國完成高中學業以後,靠著美國親戚的幫助,來到美國留學。更幸運的是,我可以在柏克萊望著美國最美的城市三藩市,度過人生黃金歲月般的弱冠之年。
柏克萊曾主導過上世紀70年代的反戰運動及嬉皮文化,即使是在美國這樣開放的國家,也都可以算是個前衛進步的地方。柏克萊地處港灣城市,迎向太平洋。早年有許多中國和日本移民,經由此地前往三藩市。所以相較於美國其他地方,柏克萊更容易接受新的宗教、思想和文化,而且也更開放。在宗教方面,日本的禪宗和印度教的多個宗派先後傳播到此,此後又有藏傳佛教傳入。
我與佛法的因緣,同樣始於柏克萊。一天下午下課後,在回宿舍的路上,遇到了一位身穿紅色僧袍的僧人。我從來沒見過這種僧袍,禁不住好奇,走過去問他從哪裡來。大師沒有因為我的唐突而顯得不悅,反而很親切地與我交談起來。
大師說他是西藏的僧人,現居印度,這次來美國訪問,為期兩個月。在馬路邊上聊了許久,大師便邀請我到他租住的公寓中小坐。於是,我這輩子第一次與一位僧人坐在一起喝茶,並進行了長時間的對話。
奇怪的是,我當時居然沒有感到一絲不安,甚至覺得與這位原本陌生的大師相識已久。大師對我說起佛教基本的教義,並送給我一張文殊菩薩的畫像。他還教給我簡單的冥想方法,讓我照此修行兩週,並說兩週後若有疑問可以來找他。
從那天起,只要一有時間,我就按照大師教的方法冥想。此後便常常造訪他的公寓,與他交談,聆聽佛法的教誨,並指點我冥想。
事後才知道,與我結緣的這位大師,居然是藏傳佛教噶舉派中,德高望重的仁波切,當時受了弟子之邀來到柏克萊訪問。大師在回印度之前,應弟子們的要求,舉行了兩天的灌頂法會,那時我才知道他是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
進入法會會場的瞬間,看到會場中擠滿了大師的美國弟子,第一次發覺到美國人居然如此熱衷於佛教。更讓我驚訝的是,還有人專程從西雅圖飛過來聽大師開示。雖然這是我第一次參加藏傳佛教的灌頂儀式,卻因為感覺大師並不陌生,所以我沒有感到任何不適。
大師回印度前,我與他又有一次短暫的見面。當時我向大師跪拜,感謝他的慈悲教誨,大師便將一直不離手的念珠贈與我,說我前生與佛有緣,囑咐我一定要在大學裡學習佛教。
雖然與大師只相處了短短兩個月時間,但是通過他,我才與佛法結下了緣。此後,依照大師的吩咐,我去聽美國佛學界泰斗路易士•蘭卡斯特(Lewis Lancaster)教授的課程,最終並決定選擇宗教學,作為自己在柏克萊的專業科目。
觸手可及的幸福.
所謂幸福,不是達到目標以後獲得的滿足感,而是現在就與身邊人分享且不求回報。
去年回韓國,在書店的暢銷書陳列架上,看到非常醒目的一本書:《努力學習的野獸才能存活》。書名極具衝擊力,也讓人不寒而慄,到現在還無法忘記。看到這書上了暢銷榜,心情有些沉重。想想年輕人為了生存,不得不以野獸的姿態生活著,我似乎能感受到他們的苦惱和現實的無奈。
但是,我們應該反問一下自己:為了當一名成功者,不惜成為野獸,其思想根源到底是什麼呢?我想,大部份人想獲得成功,是因為認為所謂的成功可以讓自己和家人更幸福。換言之,我們現在可以忍受苦痛、努力向上爬,是因為相信自己的努力會得到回報,終有一天我們會幸福。
但是,當目標實現時,我們真的可以感到幸福嗎?以我為例,拿到哈佛的入學通知書時,我著實體會了短暫的幸福感。但是,真正進入哈佛學習後,這種幸福感很快就消失殆盡,取而代之的是另一個目標和另一段艱難跋涉的歷程。在學校裡待了一段時間,我再也沒有感受到當初哈佛二字帶給我的欣喜,只覺得這僅僅是我學習的地方。平日在學校讀書,只是為了達成一個又一個目標而不停地奔波著。偶爾,在校園裡看到遊客、或者回到學歷至上的韓國,看到旁人的反應時,我才會想想這所學校「到底有什麼特別的」。
總而言之,我想說的是,成為不顧一切的野獸,即使達成目標,也不能給我們帶來長遠的幸福感。因為所謂的「眾生心」,就是達成一個目標後就不再滿足於現狀,總會繼續尋求更高的目標。
我之所以選擇出家,就是不想終其一生僅汲汲營營於名利。如果一味地追求成功而進行無休止的競爭,那麼當死亡降臨的時候,我們將面對自己多麼匱乏空虛的人生啊!我不想用他人制定的標準來衡量自己,小心翼翼地活著;也不想為了滿足他人的價值觀和期望而奔波,卻完全不明白自己為什麼要這樣。
披上僧袍以後,我明白了所謂幸福,不是達到目標以後獲得的滿足感,而是現在就與身邊人分享且不求回報。在寺院裡為大家祈福;為身邊遭遇困境的人絞盡腦汁想辦法;幫助他人後悄悄離開;即使不富裕,也會解囊助人……這些時刻,都讓我感受到了幸福。人生短暫而寶貴,與其等待將來的成功帶給自己幸福,不如現在就與身邊的人分享,享受觸手可及的幸福。
在哈佛流淚
就在這最困難的時期,我接到了一通從韓國打來的電話,居然是暑假見過的那位年長的師父,師父問我需要多少生活費,並且撫慰我說他會把美金匯給我。聽到這裡,我的眼淚奪眶而出。
與仁波切大師結緣後,在柏克萊學習宗教學期間,我對包括佛教在內的各種宗教,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比起在學校學習書本知識,我更渴望遇到像仁波切一樣的名師親授法義。所以,一有時間我就向修行者們打聽,並踏上尋訪名師的遊方之旅。
現在回想起來,當時也許是因為年輕,所以我的願望顯得如此懇切和純粹。
也正因為這樣的緣故,我有幸在印度、美國、韓國等地,尋訪到不少悟道的高人。在印度,經美國教授的介紹,我到旁遮普邦找到了著名的神秘學派「拉達•史華密會(貝雅斯) 」(Radha Soami Satsang Beas),得大師指點內觀的修行方法。在離孟買不遠的地方,我遇到繼承斯瓦米穆塔那達(Swami Muktdananda)衣缽的馬伊上師(Gurumayi),經由他幫助我喚醒內在的靈性。
在美國,透過朋友介紹見到一位名為拉瑪(Rama)的白人大師。拉瑪大師教我控制全身的脈輪①,並到達三昧境界的方法,我也見過幾次大師冥想時,全身被金黃色佛光籠罩的情景。
①Chakra,又稱茶伽羅,在印度瑜珈體系中指人體精神力量的中心。
此外,我在韓國也拜見了幾位佛教界的名人,但因種種原因不便在這裡細說。
現在回想起來,我當時是把超自然的體驗,當成是悟道的標準:大師們所說的神秘體驗是否存在,有多少人知道,又有什麼樣的看法……這成了我尋訪大師的主要動機。隨著時間推移,我逐漸明白,那些特殊的體驗終會消失。就像到遊樂場坐雲霄飛車,雖然新鮮刺激,但終究是無常。有些師父會向弟子們收取高額的費用,而且時常向弟子們發火。看到這些所謂的大師們自私且毫無慈悲的舉動,我更加確信自己對悟道的看法是錯誤的。
從柏克萊畢業進入哈佛大學後,我尋訪名師的次數就少了很多。暑假裡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經由熟人介紹,認識了韓國的一位年長的師父。第一次見面時,不知為何,我居然大哭起來!當時究竟為什麼會哭,到現在我仍然不明白。如果一定要有個解釋的話,我猜自己與他是前生相識,今世重逢。雖然我今生的意識沒能認出他來,但心中的「無意識」卻憑直覺認出了他。
回到哈佛後,1997年的秋天,我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難——韓國突然爆發金融危機。雖然哈佛大學免去了我的學費,又額外發放一些生活補助,但是在物價很高的波士頓,我的生活依舊陷入困頓。原本靠韓國俗家寄來的錢,我還可以勉強支撐生活,但是金融危機爆發後,這一點支撐也沒了。看著飆升的匯率,我只能歎氣,內心無比沉重。
就在這最困難的時期,我接到了一通從韓國打來的電話,居然是暑假見過的那位年長的師父,他不知從何處得知了我的聯繫方式。電話裡,師父問我需要多少生活費,並且撫慰我說他會把美金匯給我。聽到這裡,我的眼淚奪眶而出。如此這般拿著電話哭得像個孩子,這應該算是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後一次。
在柏克萊遇見佛法我這輩子第一次與一位僧人坐在一起喝茶,並進行了長時間的對話。奇怪的是,我當時居然沒有感到一絲不安,甚至覺得與這位原本陌生的大師相識已久。從柏克萊學院畢業已經15年了,但是每當聽到柏克萊這個名字,還是會有心跳加快的感覺。閉上眼睛,記憶彷彿又回到放學後穿過青綠色的塞惹爾校門(Sather Gate),與朋友們徜徉在晚霞映照的校園裡——就像深埋在心底的初戀滋味。我在韓國完成高中學業以後,靠著美國親戚的幫助,來到美國留學。更幸運的是,我可以在柏克萊望著美國最美的城市三藩市,度過人生黃金歲月般的弱冠之年...
目錄
【本書目錄】
年輕時的感悟
景福宮英語
英語學習與道
在伯克萊遇見佛法
在哈佛流淚
朋友的死
直到我們選擇幸福
沙彌生活
玫瑰與松樹
刀的教訓
韓國常沙缽的美
成年人的玩具
寫給崇尚名牌的學生們
善終的因緣
北京留學記
北京最好的自行車
學習中文
我為你祈禱
同一個民族
盆栽與金魚
直言你的感受
站在美國的講臺上
美國的教授聘用過程
學習的三味
做教授也隨緣
韓國沒有佛教
美國教育的優點
像法頂禪師和金壽煥紅衣主教那樣
愛心和傷心
愛情到底是什麽?
寫給悲傷的人
賀新婚
老師的眼淚
一句鼓勵,改變一生
三年後重逢的北京道友們
珍貴的瞬間,寶貴的因緣
郵件與美國的秋天
恩 師
歲月禮讚
春天的幸福
如果您養過小狗
音符間的沉默
在萬行中領悟
習而不察
敦煌的星星、沙漠及奧運會
在藏區的寺院中
印度的假乞丐,該不該施捨
日本原來也有這樣的一面
在中國天台山遇見的僧侶
看看這個多元的世界
致想念的迪生
站在宇宙的中心
她的祈禱
我也有權利!
心理按鈕
美國人也信佛嗎?
平凡人生中的修行
如果看到別人的缺點
為什麼美國父母先教孩子說謝謝
阿難陀的錯誤
簡單卻又難以做到的事情
心觀心
回向的奧義
【本書目錄】
年輕時的感悟
景福宮英語
英語學習與道
在伯克萊遇見佛法
在哈佛流淚
朋友的死
直到我們選擇幸福
沙彌生活
玫瑰與松樹
刀的教訓
韓國常沙缽的美
成年人的玩具
寫給崇尚名牌的學生們
善終的因緣
北京留學記
北京最好的自行車
學習中文
我為你祈禱
同一個民族
盆栽與金魚
直言你的感受
站在美國的講臺上
美國的教授聘用過程
學習的三味
做教授也隨緣
韓國沒有佛教
美國教育的優點
像法頂禪師和金壽煥紅衣主教那樣
愛心和傷心
愛情到底是什麽?
寫給悲傷的人
賀新婚
老師的眼淚
一句鼓勵,改變一生
三年後重逢的北京道友們
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