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誌
袒露黃金之心
關於書名
這本集子收錄了七十八首詩作。原來我計畫把歷年來累積下來的作品集結出版為一書,但後來仔細思量,應該不會有人要買一本五百頁的詩集,即使拿來墊便當也太厚。因此我把比較早期的作品,加上一些近期的東西,一起放在這本書中。許多自二零零八年後寫的,就等未來的某個時刻,有緣再出版了。這本詩集的書名與Jorge Luis Borges的同名短篇小說〈The Garden of Forking Paths〉(即〈El Jardin de Senderos Que Se Bifurcan〉)並無直接關聯(雖然他也是我喜愛的詩人與小說家),而是來自於本書的章節名稱:《青鳥之屋》、《玫瑰與劍》、《在歧路》、《徒然草》。是它們誕生了《歧路花園》。
關於時間
這是一本時空錯亂的詩集。本書作品寫作時間橫跨一九九零年到二零一零年;部分根據物理時間上的寫作順序,本書分成四個章節;這四個章節,或許也反映了作者在不同時期的狀態。前兩章大多集中在一九九五到一九九九年之間;後兩章,大多數集中在二零零八年後。這幾個時期的風格與主題差異甚大,接軌了(或者其實是,斷層了)作者的十六歲到三十六歲。除了姓名權標示來自同一個人,讀者其實大可將它們直接當成不同品種、不同屬性甚至不同起源的生物。有些像犬,有些似虎,有些則是無法歸類的奇美拉。
關於殘缺亡佚
一九九九年到二零零八年間,有約莫十年的時間,我的寫作停頓下來,也流失了一批受潮的筆記、殘缺的稿紙,以及上個世代的電腦軟碟檔案。這是作品幾乎空白的十年。與生活的節奏有關,與生活的質量也有關;我在二零零八年以後,再一次可以讓自己更純粹地寫作,作品數量也增加了一些。我希望這種純粹可以繼續延續下去。即便速度緩慢,也沒有關係。始終最重要的事,是純粹性。
關於發表
這本詩集的大多數作品都沒有公開發表過;或許有一些發表過,我也不復完全記憶。我愛把作品直接跟少數朋友分享,而非投遞至刊物、發表在某個網路空間、或專件送至作文比賽場。我對於宗派、主義鬥爭、圈圈與科舉考試原本就不在意。詩,理應享有某種純粹,也只有這樣的純粹,更能讓人神無旁騖,專心致力。詩人們,請盡快離開這裡或那裡,讓文字自己去說吧。
關於修改
在集結成書的過程中,我修改了某些早先作品的詞或句;這些修改大體上人畜無害(或許受害者還沒有報案),數量稀少(如果一字未必千金)。我堅持大多數作品,要以初寫作完成時的新鮮狀態,保存下去。我更希望,讀者能夠在某些詩誕生的清晨或深夜,就嗅聞到、撫觸到、親吻到它們。在最燦爛或黑暗的那一刻,讓它們對你說話,對你撒尿,對你做愛。
關於斷章取義
由作者來為作品斷代、分類或導覽,注定會有過度詮釋的多重危險。但我還是這樣做了:《青鳥之屋》是作者的藍色時期,數量最多的作品,是私密性最高、對象性最集中的十多首十四行情詩,許多首皆未寄出到該當閱讀的人手上—現在,由你正在取代對方的角色,進行閱讀。《玫瑰與劍》則是作者從藍色時期離開到下個階段的多種(不自覺)嘗試,有與《青鳥之屋》共同抒情的產品,但〈疾病〉、〈誕生〉、〈浴室〉、〈地心引力〉、〈書房〉的殊異主題,已悄悄標記當時作者也沒有察覺的某些轉向。〈麻瘋病院〉與〈尋找飢餓〉是精神上的雙胞胎,但同時期也不小心養出〈午夜探戈〉這樣嬉鬧的妹妹—這個妹妹不斷遊戲下去,一直到《在歧路》的〈惡習〉、〈味道〉、〈牌戲〉、〈狂人日記〉、〈別來〉都是前後期姊妹。只是她們仍須跟〈接線生〉、〈空中飛人〉、〈多少次〉、〈罪行〉、〈別問〉這些乖戾的兄弟們,共享同一個擁擠的房間。這種持續多年的同居關係,其實也一直延續到最近的《徒然草》系列。但年齡也讓某些事起了變化—這幾年我對漢字越陷越深,於是近期有更多像〈與虎謀皮〉、〈危如累卵〉、〈回聲〉、〈火中取栗〉這些,對寫作與所賴以書寫的漢語及其文化,更多反視、關注與嘔吐的作品。
關於以中文創作
身為一個在台灣以中文(在台灣我們不叫漢語現代詩,而是中文現代詩)寫作的人,自從對用中文寫作這件事有反思意識以來,我就越來越希望能持續以漢字挖掘漢字—以及漢文化—中的深邃、開放、禁閉與瘋狂。我無法選擇以日文或英文創作,或者以羅馬拼音的原住民語言創作(以上三者,都排在我祈願名單中的前二十名內)。我們以中文寫詩,但我們注定要與中國的漢語創作者不同,也與那些流亡歐洲或美洲的漢語詩人不同。以中文創作現代詩,至少對我來說,某些時候越來越是對漢字與其所依附文化的降靈、驅魔與除魅。詩於是成為一種詰問,一種鞭笞,一種嘔吐,一種攬鏡對看,一種掏心剖肺,一種尤里西斯自漫長旅途歸來的盲目凝視。我們的身體,即是我們的世界—我們必須與之共生,而我們也考古、標記、分類與挖掘。這種處境反映在本書中的一些作品中,或許你有機會去發現。或許在下一本作品,你會讀到更多這樣的痕跡。
關於寫詩的人
寫詩的人都是替身使者。替身使者會隱藏自己的能力,大多數時候他們只是極為尋常的理髮師、警衛、木匠、賭徒、廚師、占卜術士甚至街頭混混。某些人追求戰鬥的人生,直到死亡;某些人只希望平凡度日,最好別讓其他人發現他們獨特的能力。但具備替身能力的詩人能將海洋結冰,喚醒死者,讓預言成為現實,甚至逆轉時間—即便他們希望大隱隱於市,然而他們並非尋常人。
荒木飛呂彥的長篇系列漫畫《JOJO冒險野郎》中,第四部的主角喬魯諾.喬巴拿有著與其他替身使者大不相同的替身能力「黃金體驗」。進化後的「黃金體驗」,可以將無生物的物質轉化為生物,甚至變成人體的一部分器官,治療自己與戰友們受傷的身體。因此,胸針可以變成瓢蟲,鈕扣可以變成蜜蜂,野草可以變成螞蟻,石頭可以變成眼睛,桌腳可以變成人的手臂。喬魯諾.喬巴拿並非傳統意義上出身良好的英雄,他在黑幫中廝混,終日與不法之徒為伍,一度盲目聽命於野心勃勃的老大,結夥殺人放火;他甚至有個如魔王般的反派父親,卻也正是這位父親,給與了他天賦異秉的替身能力。但是他—以及他的夥伴—最終仍有自己對正義、真理與良善的妥適判斷。當被敵人重重包圍,當被組織無情背叛,當陷入孤立無援的險惡絕境之際,正是這樣的「黃金之心」,讓這些替身使者永不放棄,繼續堅持。即使沒有其他人能懂,沒有其他人相信,沒有其他人張耳傾聽。
這或許正是某些偉大的詩人最隱密的內在之核。而喬魯諾.喬巴拿擅長的轉化變形—將萬事萬物賦與全新的生命—或許正是所有詩人試著透過字與詞達成的事情。不過正如漫畫中所描述的那樣,這樣稀罕的事情,只可能在少數替身使者身上出現。當詩歌能夠將萬事萬物注入新的生命之息,那麼再平凡的事物都可以療癒我們與朋友的傷口,可以抵禦生活的瑣碎攻擊,可以對抗生與死的幽冥輪迴,可以成為我們贈與愛人的劍與玫瑰。或許這正是我希望能完成的一些事情。讓詩袒露我們的心靈與身體,成為我們的黃金、沒藥與牛奶,我們的眼睛、翅膀、房間、羅盤與槍隻。
關於活字排版
感謝許多人的協助,讓本書得以用在這個時代已快要成為歷史的活字排版印刷。正是活字排版的優美,讓我在最後一刻下定決心,集結自己的詩作出版。我並非是文字或文化上的傳統主義者,但也忍不住認為:結構醜陋、筆畫僵固的通用電腦字體,或許正在扼殺好幾個世代對漢字(或許其他語言也有類似的狀況)更深刻的身體感受能力,泛而過濫的網路資訊,尤其加深了這種傾向。雖然大多數的受害者,多半無感於此;但相較於其他文類,詩,正是受傷最為慘烈的犧牲者。現在看見自己的作品,以自己覺得適當的字的體型、級數、筆畫、結構、觸感,進入讀者的視野之中,是相當愉快的事情。
關於你
無論彼讀者是誰,那都無關緊要了—但如果你在,你此刻存在,你下一刻也湊巧存在,還請容許我,給你一個深深的擁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