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有 3 項符合
何不食資料焉:電腦對於教育、文化多元性以及生態永續性的影響的圖書 |
何不食資料焉:電腦對於教育、文化多元性以及生態永續性的影響 作者:C. A. Bowers / 譯者:陳錚慧、許惠美、熊又儒、陳榮基 出版社:碩亞數碼科技(有) 出版日期:2012-10-30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平裝 / 232頁 / 14.5*21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圖書選購 |
型式 | 價格 | 供應商 | 所屬目錄 | $ 342 |
三民網路書店 |
社會學 |
$ 353 |
TAAZE 讀冊生活 |
電腦總論 |
$ 353 |
iRead灰熊愛讀書 |
高等教育 |
---|
圖書館借閱 |
國家圖書館 | 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 |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 電子書服務平台 | MetaCat 跨館整合查詢 |
臺北市立圖書館 | 新北市立圖書館 | 基隆市公共圖書館 | 桃園市立圖書館 | 新竹縣公共圖書館 |
苗栗縣立圖書館 | 臺中市立圖書館 | 彰化縣公共圖書館 | 南投縣文化局 | 雲林縣公共圖書館 |
嘉義縣圖書館 | 臺南市立圖書館 | 高雄市立圖書館 | 屏東縣公共圖書館 | 宜蘭縣公共圖書館 |
花蓮縣文化局 | 臺東縣文化處 |
|
本書的目的在指出任何科技都不是中立的,更不是文化中立的。實施電腦教學或使用電腦科技在教育活動上,教師有責任了解到科技的非中立性,與文化選擇性。我們不能否定也不能拒絕電腦的使用,也要承認電腦具備的功能與優點,那麼,就要依靠教師們的認識能力。電腦提供的資訊,形成的一種文化模式。在資料讀取之間, 沒有歧義的可能,無法創造文化,固定的資料庫、通用的電腦科技語言:抽象、普遍、全球化、遠離真實。電腦不在傳達實際真實事物,與個人生活、歷史、傳統沒有關連。但是電腦始終是需要藉助人類思考的創作,輸入資料、設計程式,這些設計者個人的價值體系與文化偏見也會隱藏在其程式中。
作者簡介:
Bowers是波蘭特州立大學的榮譽教授,並在俄勒岡州大學環境研究所擔任副教授。他是現今非常有聲望的環境保護者,多次受邀到世界各地進行演講。他的演講遍及北美洲、歐洲、南美洲、亞洲和南非的大學。他的作品也被譯成西班牙語、日語和中文。
Bowers的主要著作包含有:《進步教育和沮喪︰激烈的年代》(The progressive education and the depression: the radical years, 1969)、《理論的諾言︰ 教育和文化變遷的政治》(The promise of theory: Education and the politics of cultural change ,1984)、《教育的後自由主義元素》(Elements of a post-liberal theory of education ,1987)、《文化尺度的教育計算》(The cultural dimensions of educational computing,1988 )、《回應的教學︰一個對於語言,文化和思維的生態學教室模式》(Responsive teaching: An ecological approach to classroom patterns of language, cultural , and thought, 1989)、《教育,文化神話和生態的危機︰朝向深度的改變》(Education, cultural myths, and the ecological crisis: Toward deep changes, 1933)、《關於教育、現代性和生態的責任評論性的散文》(Critical essays on education, modernity,and the recovery of the ecological imperative,1993)、《生態持續文化教育》(Educating for an ecologically sustainable cultural,1995)、《否定的文化︰環境運動為什麼需要一個策略改革大學和公立學校,1997》(The cultural of denial: Why the environmental movement needs a strategy for reforming universities and public schools,1997)、《讓他們吃數據》(Let them eat data,2000)、《生態公正和公共的教育》(Educating for Eco-Justice and Community, 2001)、《留意保守主義:重新思考一個生態上延續未來的觀念和教育基礎》(Mindful Conservatism: Rethinking the
Ideological and Educational Basis of an Ecologically Sustainable Future ,2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