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的創作誌》是獨立出版的藝文刊物,以紙上展覽的方式,將人類的五個感官知覺作為靈感來源,搜集世界各地各種領域的作品以及創作故事。
每期以一種感官出發,結合繪畫、攝影、裝置、文字、音樂、建築、電影,乃至食物、旅行,和生活中的人事物。
本期《船的創作誌#5》駛出「視覺號」,主題:「像孩子看看」,獨家收錄插畫家王春子與兒子研人的共同創作,以及主編洪湘茹溫柔生產的美麗紀錄。
作者簡介:
李依樺
紐約大學藝術創作美術碩士,著有攝影詩集《短對話》。旅居紐約五年,曾任蔡國強工作室專案經理,現從事藝術創作、評論和展演策劃等工作。
洪湘茹
畢業於師大美術系和Parsons設計與科技研究所。旅居紐約四年半。曾任紐約eyeball設計公司藝術指導。2012年回台從事設計和藝術創作,現任職於JL Design。
繪者簡介
王春子
經常被誤會成筆名的王春子,其實是用了三十幾年的本名。現為自由插畫家,為了作品的一氣呵成,也接平面設計。兒子出生後,開始創作繪本。
著有《一個人遠足Be Strong》、《媽媽在哪裡?》、《雲豹的屋頂》、《討厭的颱風》、《你的早晨是什麼?》,也和朋友持續發行獨立刊物《風土痣》。
黃立佩
插畫家,畢業於紐約視覺藝術學院插畫研究所。她是繪本《永遠》和《安靜也可以美麗》的作者,小說《彷彿》、《貓臉少女》、《夢的顏色》和《腹語師的女兒》等書繪者。
譯者簡介:
詹淳惠
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英文文學研究所。
做過實習老師、家教、國際業務、產品經理,繞了一圈之後才在文學中找到自己。台北的小孩,喜歡旅行,夢想是環遊世界,總是企圖在旅行中,貼近當地人的生活。
作者序
我在三十五歲生日那天生下了一個小孩,此後開始了育嬰假在家照顧孩子的生活。這段日子讓我經歷了人生中難得的一段專心看待生活的時光,每天按照固定的作息,餵奶、拍嗝、換尿布、陪小孩玩、做副食品、洗口水巾和衣服、哄睡...,平靜安穩的居家生活,每天彷彿週而復始,卻讓我開始注意到看似相同的日常中許多不同的細節。我看見在不同的月份裡,下午的陽光會落在房間不一樣的角落,沒有雲朵的大晴天會為浴室帶來一整片細細長長的光線,從洗手檯連到浴缸的蓮蓬頭。
我發現小嬰兒很喜歡盯著家裡的天花板、衣櫃、窗戶...看很久,據說是因為嬰兒的視力還沒發展好,他們暫時只能看得見光和鮮豔的色彩。有幾次女兒對著窗邊某個斜角看了許久,我於是也跟著在她身旁躺下,貼近她小小的臉頰,試著從她的視角去猜想她究竟在看些什麼?她眼中望見的是什麼樣的世界?我看見路樹隨著新竹的風左右搖擺,窗簾的拉繩也跟著同一陣風輕輕晃動,造成了小小的漣漪般的光影變化。而我想女兒眼中看見的一定還是與我不同,她的世界還沒有定義,環境裡的事物在她眼裏沒有特定用途,她看見的也許就是新奇與美麗。
隨著小孩的出生,《船的創作誌#5》視覺號「像孩子看看」試著重新當一個小孩,用孩子新鮮的眼光好好看一遍我們的世界。我們重新學習「看」,也希望彼此的視角可以與慣常的不同,沒有太多價值判斷,不帶有偏見,也不被既定的目的限制住視野,就是單純看見眼裡所見的那樣,然後也許可以再加進一些關愛的目光。
我在三十五歲生日那天生下了一個小孩,此後開始了育嬰假在家照顧孩子的生活。這段日子讓我經歷了人生中難得的一段專心看待生活的時光,每天按照固定的作息,餵奶、拍嗝、換尿布、陪小孩玩、做副食品、洗口水巾和衣服、哄睡...,平靜安穩的居家生活,每天彷彿週而復始,卻讓我開始注意到看似相同的日常中許多不同的細節。我看見在不同的月份裡,下午的陽光會落在房間不一樣的角落,沒有雲朵的大晴天會為浴室帶來一整片細細長長的光線,從洗手檯連到浴缸的蓮蓬頭。
我發現小嬰兒很喜歡盯著家裡的天花板、衣櫃、窗戶...看很久,據說是因為嬰...
目錄
1. 前言—關於小孩 /李依樺
2. 數位插畫—小孩塗鴉 /提莫和梅爾
3. 影像裝置— 小甜心 /吳瑪悧
4. 設計—銀髮力量 / 詠妮‧樂弗
5. 電影—童之瞳–由《六個大師的童年》觀其所觀 /陳育青
6. 文字— 記一次沈船事件 / 黃小米、黃立佩
7. 生活— 生命的秘密與意義 /洪湘茹
8. 繪本— 討厭的颱風 / 王春子、廖研人
9. 計畫— 巨蛋計畫 / 磯崎道佳
1. 前言—關於小孩 /李依樺
2. 數位插畫—小孩塗鴉 /提莫和梅爾
3. 影像裝置— 小甜心 /吳瑪悧
4. 設計—銀髮力量 / 詠妮‧樂弗
5. 電影—童之瞳–由《六個大師的童年》觀其所觀 /陳育青
6. 文字— 記一次沈船事件 / 黃小米、黃立佩
7. 生活— 生命的秘密與意義 /洪湘茹
8. 繪本— 討厭的颱風 / 王春子、廖研人
9. 計畫— 巨蛋計畫 / 磯崎道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