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親近元曲的真摰灑脫
□涵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我們從來就是一個喜愛詩歌的民族,先人文學遺產的豐厚而美,從唐詩、宋詞、元曲及其他,可見端倪,的確成為我們永遠的驕傲。
元曲和唐詩、宋詞鼎足而立,也可以藉此看出成就的不凡。
元曲是在怎樣的時代背景下出現的呢?
在歷史上,異族入侵的例子並不少見,如匈奴、五胡、吐蕃、契丹等,儘管耀武揚威,想要統一中國,但畢竟只占領部分的土地。然而,十三世紀初,蒙古人崛起於塞外,驍勇善戰,於忽必烈時滅宋,這是漢民族的第一次亡國,椎心泣血,慘痛難堪。
亡國之痛造成了多少遺民血淚。元人是征服者,為所欲為,多的是貪官污吏,為非作歹,律法形同虛設,世間的冤屈瀰漫。於是,元雜劇應運而生,讓我們彷彿聽到了百姓苦痛的呼號。而讀書人,即使做官也沒有實權,上下橫暴,有良知的知識份子豈肯入染缸?既然中舉無前景可期,耕作勞苦,經商又不肯,於是有的淪為醫卜星相之流,有的說唱以糊口,甚且寫劇本。當時元朝交通便捷,商業興盛,繁榮的都會,或內宴或賀節或酒筵歌席,交際酬酢的熱絡,也使得散曲和雜劇興盛起來。
元曲有哪些形式?與唐詩、宋詞有什麼不同?
元曲其實包括了雜劇和散曲。前者有曲有白,是綜合的藝術,屬於戲劇的範疇,後者是元代出現的新體詩歌,可以獨立存在,也值得我們細加鑑賞品味。散曲又分為小令和套曲。小令是用曲牌製成,和詞的形式相近,套曲則有兩個以上的曲牌相聯製成。此書中所引用的都屬散曲,多為小令。
任何一種文體,不論唐詩、宋詞或元曲,之所以能大放異彩,都不可能是從天而降,而是水到渠成。比起唐詩和宋詞,元曲更貼近庶民的生活和心情。宋詞發端於唐,到宋而達登峰造極。然而,到了宋末,已經不再能吟誦歌詠,文人所追求文字極致的美,也讓它逐漸和現實脫離,不再有著蓬勃的朝氣。也因為偏重於形式的雕琢,講格律、重技巧、鋪陳堆砌,加上意境的艱深難懂,束縛太多,失去活力,也少了真摯的情感,於是逐漸被新興的文學──曲所替代。它是宋詞與民歌俗曲交融的產物,從金滅北宋之後,由於匯聚了南北民歌、曲藝說唱等,具有清新明朗的面貌,有更為貼近生活的內容。它是可以唱的,倚聲填詞,被之管弦,發為歌詠,這是最初的散曲。由於可以歌詠,很快的就蔚為風尚,於是有更多的文人相繼投入心血,形成風格多方,有新奇、尖巧,有清麗、豪放,也有天真、諧趣……,於是更顯得爭妍鬥艷,萬紫千紅。
有人說:「詩莊詞媚。」那麼曲呢?我以為,是以灑脫的心態來看待世事。
曲淺顯明白,活潑流暢,終究成了元朝的代表性文學。
元曲有哪些特色?
元曲的文字比較通俗,卻也更加親和。它造句自由新奇,也更能包容,在格律上放寬,還能活用襯字,甚至增字、增句,添加了聲韻的自然之美,加上描寫逼真、取材豐富,使它更具有其他文體所沒有的優勢。
我們可以約略歸納如下:
一、融入了方言俗語,更加活潑
容納也運用了大量的北方口語,顯得質樸,也更為鮮明,加以又經過文人的刻意提煉,成為新的文學語言。能雅俗共賞,這一點和詩詞判然有別。
二、巧妙的運用襯字,更為傳神
襯字,就是在元曲中出現的一些字體較小的字詞。
曲調原是固定的,每調各句的字數都有一定,襯字,不只可以配合曲調的音律,還能使曲意更加豐富,語氣更為生動。由於襯字不受拘束,作者可以任意增減,於是更能淋漓盡致的抒情寫景,迴旋的餘地也就更加寬廣了。
三、押韻自由,更能發揮
不只平韻和仄韻可以通押,而且平上去三聲還可以通協,於是在聲調上比詩詞寬了許多,也不必受到韻腳聲調的限制,創作上因此更有生氣,對情意的揮灑,也有更大的空間。
四、直接書寫,更見自然
多採用賦的寫法,也就是白描,不像詩詞的講究含蓄,所以能直指本心、淋漓盡致。在表現的手法上顯得率直而利落,生機盎然。
五、翻新出奇,更添趣味
由於原本是民間流行的歌曲,也帶有娛樂性,有時故意翻新出奇,以增加曲子的活潑和趣味,帶來不同的感受。
有哪些風格派別的元曲最為突出嗎?
元人和明人論散曲的風格,大抵不離豪放、端謹、清麗三派,至於怎麼鑑別呢?則是從辭藻和風骨著眼。但也有學者如梁乙真、羅錦堂等人,在其著作中,則僅分豪放、清麗兩派。
每一期都各有代表作家。最被後人推崇、景仰的,豪放派以馬致遠和張養浩為翹楚,清麗派則以張可久和喬吉獨領風騷。
將作家分派,也只是舉其大致的風格而言,有趣的是,有些作家甚至兼具豪放和清麗兩種風格,或許在他的心靈世界裡,其實是具有雙重甚至多重的性格。例如張可久,作品之多,為元人冠冕。他的文字清華秀麗、俊逸超拔,早有定評;但也偶有痛憤嘲罵之作,盡棄典語,獨鑄俚辭,卻仍能得其佳妙。我們除了嘆服,也只能說:高手出招,不同凡響。
我們唯有打開書頁,才能多有領會,樂趣就在其中了。
從元曲中,我們可以領略到哪些人生真義呢?
元朝是外來的政權,不免形成各種壓力,加以讀書人失去傳統科舉仕進的機會,於是和民間有更多的接觸,讓曲成為真正反映現實、抒發感情的出口,也是順理成章的。
由於元曲的內容無所不包,所以它的題材極為廣泛。所有人生中可能遭逢的悲歡,都可以尋得,宛如我們心靈的知己。
元曲中有許多慨嘆世情的作品,我們不也曾憤世嫉俗,面對社會中的不公不義,生起譏時感嘆和警世省悟嗎?
我們也曾覺得:人生無常、繁華如夢、富貴成空……,或想要歸隱山林或也想要及時行樂。元曲中也不乏這一類的佳作。
大自然的美永遠是失意者最好的安慰。元代既是異族統治,讀書人心有不平,更容易寄情於山水景物,千百年後,這樣的文字也直接扣響了我們的心弦。
若說世俗的功名有如浮雲,那麼讀書人在故紙堆裡另有寄託之意,藉古諷今,借他人的酒杯以澆胸中的塊壘,也就不足為奇了。縱使它俚俗而直露,卻也更加迷人眼目。……
誰能不愛元曲?
要怎麼開始親近元曲、閱讀元曲呢?
如果,你原本就喜歡詩詞,那麼,對元曲的接受和喜愛,也是理所當然了。更因為有欣賞詩詞的根基,讀元曲,便也顯得輕鬆。
如果,你對元曲一無認識,不曾親近過,或許,慢讀系列可以作為你的入門書,然後,再找一些選集來讀。可以從第一頁開始讀,也可以風吹哪一頁,就從那一頁讀起。
可以找三五好友一起來讀,甚至成立讀書會來研究,由於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發想,更可以收「集思廣益」的效果。
也可以自己來讀,從喜歡的曲家開始,或者從名家名作開始。彷彿那是一場心的交流,透過這一字一句,我們和心儀的作家交會,莫逆於心。時光不能阻攔,空間也無法阻隔。
至於我個人呢?
我可能在無意間讀到一首曲,由於傾心喜愛,便留意那是誰的作品?開始找他的集子來看,還有哪些和他風格相似的呢?逐一細讀,然後再遍及整個元代,明白時代的背景,各家風格的差異,以及作者曾經有過怎樣跌宕起伏的人生……我所看到的,何只是「宮室之美、百官之富」?我所領會的,又何嘗不是心靈世界的豐盈滿載?
這是從點到線到面的閱讀,我個人獲益良多,野人獻曝了。
唐詩、宋詞、元曲都極為優美雋永,說是「字字珠璣」也不為過。我一直都把它們當作隨身書,晨昏相親,更是人生旅程中的貼心友伴。
可以日日相守,可以時時相隨,我以為:那是一種幸福。
讀大學時,唐詩、宋詞、元曲及其習作,都是中文系學生必修的課程。詩詞的優美和雋永,各有龐大的擁護者,其實,喜歡元曲的也很多。我們班上有兩位氣質美女就曾相偕躲到僻靜的校園一角,大聲吟誦元曲,然後開心的回來,據她們說:酣暢淋漓,痛快之至!也或許乖巧的女生,一向循規蹈矩,多有壓抑,讀元曲,可以領略奔放之美,也取得了心靈的平衡。今天想來,多少具有療癒作用,讓人莞爾。
元曲質樸,快言快語,可以直抒胸臆,解除束縛,這是它的動人之處。人間的苦難太多,細讀元曲,彷彿息了生命中的苦痛和眼淚,更能逍遙自適,讓身心都得安頓。
學者做學問,將元散曲分期,並選出其間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條分縷析,明白而易懂。我則打破了所有的範疇,雖有分期,由於年代久遠,坊間版本各有不同,人物的歸屬,斟酌再三,也只是盡我所能的,提供參考。仍然回歸以尋常生活為主,當心情相近時,我援引元散曲,或為印證或為畫龍點睛,我個人以為:所有的文學都必須根植於生活的土壤,才有活潑的生意,才能盎然成長、開花結果。
既然不是做學問,我但願讀者能和我一起品讀生活的美好,縱使只是尋常生活,因著經典文學的加入,日子也可以變得如詩如歌,雋永有味,分外的讓人眷戀不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