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是一個美麗的國家,有童話般的城堡,一望無際的大平原。到了秋天,繽紛的落葉灑落滿地,遠遠望去,就像是鋪著光彩奪目的金色地毯。但是美麗的波蘭,因為處於奧國、俄國和德國之間,百年來多次遭受強國的瓜分和占領。
波蘭的命運很悲慘,可是他們的人民很爭氣。天文學家哥白尼、女性科學家居禮夫人,還有鋼琴詩人蕭邦,他們都是波蘭人。二○一○年三月一日,就是「波蘭之子」蕭邦,誕生兩百年紀念日。世界各地都舉行音樂會,紀念這位偉大的音樂家。
蕭邦的音樂,和波蘭的民族音樂息息相關,他創作的靈感,都來自祖國波蘭。這也是為什麼,蕭邦已經逝世一百多年了,但是波蘭人民都以他為榮,把他當作民族英雄。
一八一○年,蕭邦出生在波蘭的首都華沙,他的父親是從法國移民到波蘭的教師,母親是波蘭貴族的後裔。四歲就開始接觸鋼琴的蕭邦,從小就有神奇的音樂天分,只要給他幾個音符,就能夠彈出讓人想翩翩起舞的樂曲。
聽過他演奏的人,都嘖嘖稱奇的說:「天哪!這個孩子,簡直是神童嘛!」他的父親也覺得,自己的孩子很有天分,便為他聘請了音樂老師瑞夫尼。
……
在維也納的演奏會很成功,蕭邦對自己的音樂更加有信心了。但是,當他返回故鄉後,卻發現波蘭的政治情勢,越來越動盪不安。因為當時的波蘭,受到俄國的控制,尤其沙皇尼古拉一世執政後,為了打壓異己,採取軍事獨裁的高壓統治。於是,波蘭人民起義反抗暴政,但是沙皇卻在一八三○年,派兵殺害許多波蘭人。
那一年,蕭邦二十歲。跟其他波蘭熱血青年一樣,蕭邦勇敢的站出來,保衛自己的國家。他說:「我要用音樂,鼓舞波蘭人、歌頌偉大的波蘭民族!」蕭邦便在華沙的國家劇院,舉行了音樂會。波蘭人民聽了之後,非常振奮,從此奠定蕭邦在波蘭人心中的崇高地位!
在同一年,蕭邦決定到維也納深造。蕭邦的老師,特地趕來跟他告別,還帶來一群人,為他獻唱:「無論你身在何方,要永遠記住自己的祖國;無論你身在何方,都要把祖國的音樂,保留在你的靈魂深處……」大家聽了歌曲後,都抱頭痛哭。
年邁的老師,老淚縱橫的緊緊擁抱蕭邦,將一只裝有波蘭泥土的瓶子交給他,說:「孩子呀!你永遠都不能忘記自己的祖國啊!」此後有生之年,他們師生兩人便永隔兩地,蕭邦再也沒辦法回到祖國波蘭!
……
音樂會當天,數以千計流亡海外的波蘭人,激情的起立鼓掌、呼喊蕭邦的名字。可是蕭邦的身體實在太虛弱了,這場音樂會,竟然成為他人生的最後絕響。
後來蕭邦離開英國,再次回到巴黎。此時,他的健康狀況已經是每況愈下。但是,只要覺得身體舒服一點,他就試著作曲。蕭邦最後完成了,生命的最後一首樂章──〈馬厝卡舞曲〉。
蕭邦知道,自己的來日不多了。他在病榻上請求姊姊,說:「我死後,請將我的心臟帶回波蘭。雖然我的身體回不去,但是我的心,要與波蘭同在!」一八四九年十月十七日,蕭邦結束了他短暫的人生,享年三十九歲。
蕭邦過世後,被埋葬在巴黎最著名的墓園──彼爾拉什茲。作家普魯斯特、巴爾札克,和藝術家畢卡索,死後都葬在這個墓園。
他的姊姊依照遺願,將他的心臟帶回離別十九年的波蘭,封存在華沙聖十字教堂的一根柱子裡。柱子上刻了一段,發人深省的話:「你的寶藏在哪裡,你的心也要在哪裡!」
一年後,蕭邦的好友在巴黎的彼爾拉什茲墓園,設計了一座紀念碑,並在四周灑上從波蘭帶來的泥土。蕭邦終於可以伴著故鄉的泥土長眠了。
有人說:「蕭邦是鋼琴的靈魂,是鋼琴的吟遊詩人。」他的音樂,有令人讚嘆的美感,更有感動人心的神奇力量。而這些,都是源自於他對祖國波蘭的愛!所以,他的第一首作品〈波蘭舞曲〉,以及最後一首〈馬厝卡舞曲〉,都是寄情於對波蘭民族的情感,以及對祖國的思念。
一百多年後,我們聽到他的音樂,依然可以感受到,那份熱血澎湃的愛國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