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擴張版圖::
臺灣現代版畫之父廖修平
大凡一個開創者,總有被數說不盡的功德,第一個整理古史開創史書體例的司馬遷、第一個寫文論專書的劉彥和、第一個開創文人水墨畫派的王維、第一個引進西方文藝美學概念的朱光潛…他們開啟寬闊的道路,供後學行步,甚至帶出一代風潮,把藝術高峰再向上推升。且不論廖修平個人藝術成就,僅是引進版畫技術,帶起創作風潮這一點,「臺灣現代版畫之父」的稱譽,他就已當之無愧了!
版畫在繪畫中是最具庶民性格,也是最具多元技法的藝術。做為插圖,它可以在民眾生活中展現一種不以言語即能溝通的能力;做為前衛藝術,它可以表現畫家最幽微的心象;做為現代藝術,它可以融合最新科技手法與最現代化的思維。
臺灣版畫發展自早期「現代版畫會」、一九七0年「中華民國版畫學會」、一九七四年「十青版畫會」的成立,其間「中華民國國際版畫雙年展」、「版印年畫徵選」等的推動,時至今日,已累積了相當豐碩的成果,廖修平是當中極重要的推手。
被稱作「臺灣現代版畫之父」的廖修平,在他的工作室裡卻全是油畫的工具,它以油畫和水彩畫風景、畫人物、畫生命,自許為專業畫家,卻因緣際會成了臺灣版畫推廣的靈魂人物。
歷經學習激盪,創造獨特風格::
廟飾系列
學生時代正值戒嚴時期,版畫並不普及。就讀師大美術系時,課程中只學些簡單的木刻,畢業後至日本深造,方知原來木刻凸版外,還有所謂凹版、平版、孔版,豐富多元的創作形式,令他大開眼界。
日本經驗是他跨越版畫藝術的一大步,但日本的銅版、石版來自歐洲,日本畫家使用了一個版種就「從一而終」,其專精與執著的精神固令人敬佩,但總少了些混和運用和跨度創作的可能。廖修平觀察日本藝壇雖十分蓬勃,但仍脫離不了歐洲流派的窠臼,乃毅然收拾行囊,乘了三十三天船轉往巴黎向源頭取經,翌年進入巴黎美術學院進修油畫,同時也在「十七版畫工作室」追隨海特教授學習,不但學得許多版種,見識了一版多色的創作手
法,更接觸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多元的題材、豐富的創作技法,也激盪出自己的風格。
創作學習之餘,經常參觀美術館,駐足塞尚、雷諾瓦、馬蒂斯、畢卡索、布拉克、拉斐爾⋯畫前,讓野獸派令人目眩的狂野色彩、立體派解構了的空間,衝擊震撼自己的心靈。廖修平沉思:「作為東方人,若追求歐洲畫風,窮其一生恐也無法追及啊!」巴黎學院的油畫老師薛士德教授也說:「你是來自東方,就表現你自己的個性和風格吧!」幾經掙扎與矛盾,終於廖修平下定決心─要找出真正屬於自己的藝術道路。
思索之餘,萬華龍山寺的圖象猛然浮上心頭,寺廟、市場、熱鬧滾滾的節慶拜拜,這一切原本是與自己生命不可分割的影像,何不把它表現在畫布上?當時學習的一版多色技法、經酸蝕後所產生的深淺凹凸濃淡色層,想像中,恰可表達出寺廟中古
銅器和舊牆壁的歲月斑駁痕跡。於是他不眠不休地嘗試,發現版畫比傳統油畫有更開放的表現空間,沒有層次、背景、構圖的拘束,而不可預知的最終的呈現,總會帶來莫大驚喜,那真是迷人的過程。
成長過程中,龍山寺只是個生活背景的圖象,從未去正眼瞧它一瞧,也從未想到有一天會成為自己藝術創作的題材。而今海水天涯相隔,龍山寺只是記憶中的龍山寺,或許記憶會扭曲,但宗教情懷、忠孝節義故事的濡染、門神、香爐、燭臺、花窗⋯等深度詭秘的意涵,從內心底處一一翻躍而出,成為廖修平對故土依戀的符碼。
在那抽象畫主流的年代,那種鄉土的、宗教的、東方的,卻是在回憶中的、想像中的不確定形像中,似乎呼應了抽象主流,卻又交融著具體形象,成為他創作的特色,在同儕之間脫穎而出。
生命之門,開啟關合::
二戰後因經濟因素,使得紐約取代巴黎成為現代藝術中心。一九六八年廖修平受邀至美國邁阿密現代美術館個展,之後便舉家遷往紐約,進入普拉特藝術學院(Pratt Institute)附設的版畫中心擔任助手。
在普拉特階段,廖修平幾乎已融會了當時所有的版畫製作技法。如絲網版、照相版、凹凸版併用的混合技法,並獨創彩虹般漸層的應用方式、開拓獨特的銅版畫套色技術。
可是,所有的技法成熟時,更重要的藝術內涵該如何表達?
在法國時期,廖修平創作了「廟飾系列」,到了紐約,什麼才能恰如其分地寫出他的心象?在巴黎,他以寺廟的意象盡情傾吐自己的鄉愁;但在紐約,機械文明帶給他另一種激盪和啟示,該運用什麼樣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風貌?思索尋覓,使得他的作品主題好一陣子處於混亂之境。
那時期的作品,廖修平認為可以聯結到「門」的意象──生命每一段過程就是一道道的門,每通過一扇門,就進入另一個進程,如此開啟一幕幕的人生舞台,許多門不斷開啟關合中,生命便推動向前。「門」的意象啟動了,他的創作源頭也隨之開啟,那種似乎抽象組合又具象成形的門的形象,以及耀眼炫麗的色彩,使得心象與形象的疊合更成熟。
後來以光影及不同色系暗示出物件體積感的「季節系列」,以四季象徵生命生老病死的過程,逐漸脫離了從前「廟與門」臆想的那條臍帶,他一步步體認到:生活就是藝術!接著又把傳統民間「經衣錢」(或作「更衣錢」)上代表人間生活事物的房子、窗、剪刀、杯、盤、鞋子融進自己作品中,轉化成半抽象幾何符號的「生活系列」;面對親人的死亡,曾經與自己生命連結至深的弟弟、妻子離世,感嘆生命無常之餘,他更以「夢系列」表達了無語問天的悲慟,金箔銀紙燒不盡悲慟,只能以一隻隻的手向天向佛祈祝。廖修平以抒情的版畫寫出內心深沈意象,每一系列都一步步呈現生命、藝術創作的不同過程,從想像至寫實、寫意,他不自意地以版自傳,以版寫心,寫出人生每一階段的深刻體悟。
歸歟之嘆,愛鄉惜才::
廖修平享受了成功的滋味,總覺得僅僅個人揚名國際不足以滿足其心靈,他的創作技法雖來自國際的激盪,但題材卻是來自故鄉的記憶,若能把這十多年來在巴黎、紐約學習創發的版畫技藝和觀念,傳授給故鄉年輕的一代,讓故鄉的子弟也走向國際,才更是廖修平渴望達成的目標。
一九七三年自美返台,應母校臺師大聘請,擔任「現代版畫」課程,希望能為臺灣開啟現代版畫的新觀念,並傳承新技法。孔子在陳有「歸歟」之嘆:「歸歟!歸歟!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其時已逾知命之年;而廖修平決心投身臺
灣版畫教育時,還不到四十歲,真正是大有可為。
除了臺師大外,也在中國文化大學、國立藝專作育英才。透過從國外帶回的大量國際版畫展圖片、畫冊及幻燈片,解說現代版畫的觀念,傳授凹版、凸版、平版、孔版的現代版畫技術,尤其是套色技術,讓版畫創作者從熟悉的黑白木刻版畫創作外,見識到色彩變化的豐富性和濃淡輕重的層次感,開啟了臺灣版畫界的新視野。
不僅學生受教,美術系的老師也參與學習,許多都成為今日版畫界重量級畫家,或專力創作,或任教於各級學校,成為另一批版畫推手,他們有的以絹印作畫,有的銅版,有的木版,有的石版、美柔汀、感光樹脂版,甚至也有以電腦作畫再加以版繪,在版畫領域中各展所長,把臺灣版畫藝術推廣得熱鬧異常!真可謂風雲際會,師生懷抱理想,共同掀起臺灣的版畫風潮.
回憶起當年教學,每週兩小時至四小時的版畫課,那種「打鐘式的教育」實在不足以教出成果,所以常常晚上或週末散步至教室,加碼時間指導學生,沒有酬勞,只消一罐芭樂汁─那是在美國時心心念念的滋味,學生貼心地奉上一罐,然後樂得老師指導一晚!
一群受廖修平指導的青年版畫家組成了「十青版畫會」,在廖修平指導下,激發出對團體的向心力,和對版畫藝術不熄的熱情。廖修平鼓勵他們出國見識,開拓眼界,不囿於師門流派,多元學習,以建立自己的風格。他希望學生的成就更超越自己,也唯有如此版畫藝術才能在臺灣生根發芽,開枝散葉。
身為貴人,造福後學::
許多學生受其影響,畢業後赴紐約、日本、巴黎深造。當得知學生要出國深造,廖修平主動指引,或寫推薦函,其熱誠令學生至今仍感念不已。
鐘有輝畢業後一直在報界工作,創作幾乎甚少進益,廖修平常嘆息人才埋沒。當得知鐘有輝終於要赴日本深造時,當晚廖修平即前往鐘有輝家,指點他如何申請、如何選課,還幫著主動拜託在日本筑波大學同事指導。而今鐘有輝、林雪卿賢伉儷成為臺灣版畫界重量級推手,全是廖修平鼓勵出來的。
楊明迭在版畫界跨領域的創作,令人眩目稱賞不已。廖修平當年指導學生,除了鼓勵深造開拓眼界外,也鼓勵他們不要只守著版畫技術,要跨領域創作,才能豐富版畫內涵。董振平學雕塑、楊明迭學玻璃、造紙,都受廖修平影響。當楊明迭赴美時,廖修平還親自接機,其愛才之心令人動容!
黃郁生在紐約學習時,廖修平除了介紹指導教授外,還買了美柔汀工具送他,並指導他如何做,這是學校裡所未修習到的創作方式。黃郁生除了受到老師一版多色的啟發指導,而今美柔汀也成了黃郁生創作的主要方式,廖修平無意間的付出,竟影響了後學的藝術方向!
得知梅丁衍申請了美國北邊的水牛城大學,廖修平立即說服他:一定要留在紐約普拉特藝術學院,見識最主流的風潮、接受最先進的觀點。其時梅丁衍在水牛城學校註了冊,已無餘錢了,廖修平立刻開了張支票代墊註冊費。而今梅丁衍在國內任教上庠,創作觀念對後學啟發甚鉅,使學生裨益深厚,豈非廖修平的撥轉!
其外,蔡義雄炫麗的一版多色、李延祥至十七工作室開發新視野、王振泰赴日進修學得日本創作的嚴謹度、陳華俊對版畫的快樂堅持⋯無不直接或間接受廖修平技藝指導和精神鼓勵。其實這些「小事」廖修平早已忘了,然而學生點滴銘記在心。廖修平那種慷慨、開闊的風範,不知不覺中成了許多版畫家的「貴人」!
除了鼓勵學生跨度創作、出國進修,他也鼓勵參加國際比賽。有些人參賽時怕失敗而却步,有些人怕失面子自己暗中參賽而不與同儕分享資訊,廖修平總會說:「我參加波蘭國際版畫大展都還兩度落選,你怕什麼?」廖修平年輕時期就是以「不怕」的精神,在海外單打獨鬥,闖出一片天地。如今他以「願把金針度與人」的心情教育後學,也希望後學藉參與國際賽而打開眼界。他說:「當年我以東方宗教文化為題材,並未跟流行的抽象藝術走,風格獨特,所以有機會拿獎,現在你們的成就都超過我當年,怕什麼!」
因為不怕,所以開闊!
當年廖修平赴日求學,日文差到日本人都說「聽不懂」,但因不怕,所以能真正學到東西。之後廖修平到日本教書時,日語的流利度讓日本老友十分驚訝,廖修平說:「我的日語其實是在巴黎磨練的。」有留法的日本畫家需要廖修平提供資訊,但他們因怕自己的訊息被同儕知道,總不肯一起來詢問,廖修平只好一個個、一次次與之對談,就這樣,磨練了他的日語。
曾有日本筑波大學的語文教授問他:「臺灣來的學生外語能力怎麼那麼差?」廖修平說:「你以日文出題英文答題,日本學生腦袋中語文轉一道即可,臺灣學生要轉兩道;要不你以法文出題,學生用英文回答,大家公平轉兩道試試如何?」日本教授恍然大悟,從此對臺灣學生的語文能力就諸多包容,廖修平又在不自覺中造福後學!
版畫之父,當之無愧::
廖修平年逾古稀,仍創作不休,推廣版畫不遺餘力,時常大聲疾呼:讓版畫走入生活!
版畫價格平民化,以版畫作伴手禮,或者喜宴中以版畫代禮金,值得新人紀念一世,豈不實惠!生活中應用版畫的機會很多,譬如飯店房間、機構商行以版畫作為壁飾,建築商以版畫作為實品屋的附件,定能在商業氣息中平添文化氣韻。唯有把版畫推廣到生活中,才不辜負版畫這種平易近人的優勢特質,也才能更簡單方便地提升生活品味。
他也鼓勵學生創立工作室,讓學習者有固定的場所持續創作學習,版畫藝術才能深耕易耨。所以學生創立工作室,他總高興地樂捐版畫機具。如今風氣大開,小學美術老師不會版畫是不可置信的事,都是廖修平所帶出的這一群師生,篳路藍縷開創而掀起的風潮。
二、豐贍多彩的草葉世界::
鐘有輝精采的版畫人生
EA 創作空間是鐘有輝與林雪卿共同工作室,成立於1981 年,具創作實驗與教育雙重功能。
1. 創作實驗工作室:鐘有輝、林雪卿創作工作室,伉
儷二人在此創作,與花草為伍,悠遊歲月。
2. 教育工作室:鐘林二人皆從事版畫教育多年,發願
俟退休後,仍以此為基地,為全國美術教師解決版畫
教學疑難雜症。
版畫因緣::
鐘有輝,是臺灣版畫之父廖修平在台教學的第一屆學生。這是鐘有輝的幸運,也是鐘有輝的使命。他自己也沒想到,當年愛玩的的少年仔,今日卻挑起推廣臺灣版畫藝術的大樑!
高中唸商校,進了商界工作,方知自己全無興趣。當兵時美術天分被軍中長官看重,鼓勵他再讀書,在軍中至少把三民主義讀熟。退伍後啃書本三個月,又在舅舅推薦下向名畫家呂基正惡補習畫三個月,當時英數不行,國文史地勉強,三民主義竟考了九十八分,使學科成績搆上了門檻。冥冥中貴人帶路,讓他進入臺灣師大美術系,開啟了學畫習藝之路。
在師大,廖修平初應聘回臺灣任教,把日本、法國、美國的版畫觀念、技法、作品幻燈片帶回,在這之前,無人教版畫,也無人創作版畫,廖修平卻說:「不學版畫怎能做世界級畫家?」的確,版畫的複數性使畢卡索、達利、林布蘭的作品廣傳國際。現代版畫在國內尚未萌芽,廖修平為版畫帶來根芽,又帶來前景,他號召學生創立版畫會,時值當選十大傑出青年之際,遂命為「十青版畫會」,鐘有輝擔任首任會長。風雲際會,讓鐘有輝恰逢其
時,親見其妙,造就了美好的人生。
版畫姻緣::
鐘有輝的美好人生,不僅是因為遇到一位恩師,更在學習途中遇到同好、相知相惜相扶持的伴侶。林雪卿,北一女畢業,功課好,氣質優,相貌美,在版畫操作過程中互相協助,「度水紅蜻蜓,傍人飛款款,但知隨船輕,不知船去遠」,就這麼不自覺地走入彼此的生命,也走入了幽遠遼闊的版畫天地,結下了美好的版畫姻緣。
畢業後,各大報社改彩色版,鐘有輝在聯合報統籌規畫每日的版面,有著不錯的待遇,但工作的忙碌,也讓他無暇創作。廖修平一直鼓勵學生:「創作不可囿於流派,要出國開開眼界,汲取新觀念,開創新技法,並見識全世界最頂尖的版畫大家。」十青版畫會的許多同好都陸續出國深造了,而鐘有輝仍在報社頂著令人稱羨的好職位。
工作的忙碌,讓他與藝術創作的路越走越遠。廖修平不時感嘆:「你一輩子大概就這樣了!」言下之意諸多惋惜。對一個學藝術的人來說,稻粱之謀與藝術創作是兩難的事,也是最痛苦的選擇。終於,他下定決心赴日深造,其時已離開學校六年半。
廖修平得知他決定赴日深造,立即搭計程車到家中,興奮地指示他如何申辦、如何選課等相關事宜,彷彿拾回一件寶物似的,唯恐護之不及而又失之,其對後生惜才之情若此!
廖修平曾說,夫婦二人創作,一定得有一人犧牲。但,鐘有輝不要林雪卿犧牲,到了日本一年後,他安排林雪卿也赴日深造,孩子也一起帶去。
這是無私的安排。鐘有輝卻說:「其實我的安排是自私的。」他說他不要自己深造之後與妻子有距離,所以有機會一定要一起成長。自私也好,無私也好,這是愛!多少藝術家有了成就,妻子只能分享榮耀,不能共享創造的喜悅,因為不懂。鐘有輝不但要林雪卿懂得,也要她能創造。因為她優秀,鐘有輝由衷認為,並真心欣賞。
在日本有兩年的時間共處。有時,林雪卿要考試,鐘有輝就為她送便當、帶孩子,樂在其中。大男人主義的日本同學看了都瞠目結舌─這是一個懂得真愛的藝術家男人啊!
教學因緣::
三年後鐘有輝學成回國,下了飛機,第二天就回報社上班了。聯合報提供一年獎學金,條件是須服務三年。三年中,一面在報社工作,一面在學校兼課教畫,忙得不可開交,依然是無暇創作。
大學讀夜間部的原因,是因為不想教書,可是一個真實的現象讓鐘有輝下定決心入校專任教職,那就是電腦的興起使報社對美編人工排版依賴度驟降。起先電腦排版和人工排版同時進行,人工比較快,版面也比較好看;後來,人工快於電腦的比例降低了;再後來,跑不過電腦了。雖然有時人工版面確實比較美,但現實是,二十人的辦公室,數年間只剩五、六人!
到臺藝大教書,鐘有輝真正甘心了!因為此刻才真正感受到教學與創作並進的喜悅,也有胼手胝足創設的滿足感。
當初兼課時版畫教室連桌椅都沒有,只能以肥皂箱權充,憑著一股熱情在簡陋的環境中撐起傳道授業解惑的使命。後來得校長的支持,設立版畫中心,一棟幾近廢棄的老屋,既無設備又漏水,鐘有輝一面指揮修繕,一面添加設備,從只有一房一機,到現在已有凹版教室、孔版教室、平版教室、凸版教室、造紙工坊、暗房與教學資源教室等共七間,每間教室備齊應有的機具,連腐蝕室都有室外的污水處理和廢氣處理器,是全國最完善最專業的
版畫教室。從當初無此課程,到後來學生漏夜排隊選修,到校方不得不限制上修人數。臺藝大版畫中心不只是教學中心,更舉辦過很多全國版畫種子教師研習營、國際版畫交流展和國際版畫學術研討會等,2006 年以版畫中心為基地,創立全國第一所也是臺灣史上唯一的版畫藝術研究所,鐘有輝擔任所長一職,無數優秀版畫家從這裡學成畢業,長年以來,鐘有輝桃李遍佈全台。
草葉因緣::
這是鐘有輝的故事。也是臺灣版畫家的故事。鐘有輝在教學過程中,造就了許多優秀的版畫家,自己也創作不斷。他的畫總給人一種豐贍多彩的感覺,讀他的畫,就興起一股舞動人生的熱情。
早期的畫他加入中國傳統元素總有一絲刻意造作的痕跡。後來赴日求學,海外孤身,自己內蘊的意識在冥想中浮出,畫風一改,題材集中,自我風格明確了。
有時,獨自對著窗外冥思,忽見窗格外的花草樹石,與直接面對的似有不同的視覺趣味,遂以併用版合成了一系列的「心窗」之作。畫家的心靈世界有時無法以言語道斷,但「畫面會說話」,那種隱隱看世界,分明中又有隔離之感,或許就是當下自己與世界的關係,也是一時的心境,畫家在揮灑間悟出用心眼看世界的哲理。
回台後,工作之餘直接走向窗外,看到許多草葉凋零,繽紛滿地。本質熱情開朗的鐘有輝可沒有黛玉葬花的多愁善感,卻想著為凋零的落葉再創第二生命,於是一一撿拾回來,直接置於畫版上,一次次上版,那楓葉、榕樹葉、月橘、酢醬草⋯,甚至枝葉草梗都在畫幅中留駐永恆的身影,而顏彩層層疊疊的立體透明,果真是油畫所不能及,誰說油畫是貴族,而版畫就只能是庶民呢?鐘有輝以版代畫,創造了精彩繽紛的草葉生命。
有時他以草葉繪出四季的替換,有時用草葉襯出人生大喜,有時又可以草葉寫出各類心情,不論是白色心情、玄色心情,你永遠看得到鐘有輝內蘊世界光燦的熱度。
有時看似一幅布滿草葉的版畫,鐘有輝卻告訴你:那是油畫。他把油畫與版畫結合創作,先以顏料旋成大氣流,然後上面又層層疊疊地印上草葉,那是風與自然的語言。有時,當草葉的形象完成了,大筆一揮,有的生命被玄黑的顏料遮蓋了,有的生命被扭轉了,那是一種氣魄,也是一種心情。
不自意地,草葉變成了鐘有輝的創作符碼。他不僅在木版上創作,也在金屬版上繪印出草葉的強韌,更在壓克力版、玻璃版上留駐草葉透亮疊合的身影。靈感一起,生活也融入版畫中,他把車體也印繪紅藍相間的草葉,這獨一無二的「草葉版畫車」奔馳在街上,為版畫作了最鮮麗的宣言。
草葉是鐘有輝的符碼,而彩蝶是林雪卿的標記,二人共譜出草樹彩蝶的園圃全圖。隔了若干年,車上的色彩陳舊了,二人便合力重新再刷。車身不平,操作過程中二人得合作,從學生時代他們合作至今,只是當年彼此幫忙對方,仍是各自的作品,如今這車,除了鐘有輝的草葉,還加了林雪卿的三十隻蝴蝶,這是他們結縭三十週年的藝術福證──藝術同好的夫妻,路走得更精彩、更長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