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十大好書
★史蒂芬金十大選書
★《時代》雜誌年度小說第一
★大西洋月刊年度圖書
★歐普拉讀書俱樂部選書
★歐巴馬渡假選書
追求自由,就能得到幸福?
小說描寫柏格蘭這個家庭及其家族成員,並延伸到他們最親近的朋友、包括戀人,時間跨越多年一層層描繪這些人之間的關係。
柏格蘭家座落在明尼蘇達州聖保羅,這一帶正在變化著。沃爾特.柏格蘭在跨國企業集團3M任職。他的妻子佩蒂——一個不滿現狀的郊區母親——大學時代她是明星籃球員,婚後無工作,在家照顧兩個孩子:潔西嘉和喬伊。這個家庭看上去其樂融融,但家庭所賴以存在的情感基礎並不牢靠。
沃爾特的父親是個酒鬼,經營汽車旅館,家裡多半依賴他勤懇照料旅館,卻對他不表感激,他心中一直有著不滿之情。他與佩蒂的婚姻慢慢出現裂痕,當孩子長大後,他開始沉溺於一場堂吉訶德式的營救活動,深信自己將解救一種即將絕種的深藍色鳴鳥。佩蒂沒有工作,學生時代曾是籃球明星,婚後的佩蒂,通過酗酒,以及溺愛兒子喬伊排憂解愁,後來更重然對大學時代另一個朋友的戀情,一個搖滾音樂家理查.卡茲,也是沃爾特的好友。
小說基本上延著這群人(沃爾特的父母、佩蒂的父母、孩子、孩子的戀人、鄰居、同學、同事等)而發展,法蘭岑對這一切只需要隨便勾勒幾筆,人物形象便躍然紙上。他對待書中人物的態度既溫和又無情,準確寫出21世紀的美國人心靈,寫出這些追求著幸福,卻總在失落感中徘徊的人們。法蘭岑筆下這群人對自由的追求似乎並不能帶來幸福,而最後因為營救蔚藍鶯而捲入華府醜聞的沃爾特,會對自由美國做出怎麼樣的回應呢?會對他自己似乎破碎的人生做出怎麼樣的決定呢?
《自由》這個書名,起源於作者希望透過這個故事,釋放自己,讓自己自由。但是追尋自由會為人帶來甚麼?自由自在就是幸福?透過小說,法蘭岑有全新的答案。
世紀小說的誕生 The novel of the century
2010年8月23號,十年不曾以作家當封面人物的《時代》雜誌,以「偉大的美國小說家」為封面大標題,推選法蘭岑為當期封面人物。當年八月初,歐巴馬總統看完法蘭岑的最新小說《自由》樣書,讚嘆:「太驚人了!」這本書隨後在八月底出版,隨即登上紐約時報及各大書店暢銷冠軍。一時之間(其實延燒到年底),美國人到處問人:「你看過《自由》了嗎?」
法蘭岑不是第一次掀起媒體風潮,2001年,他就曾經以第三部小說《糾正》豔驚全美,不但創下文學小說暢銷三百萬冊的紀錄,並拿下美國國家書卷獎,還鬧出轟動的歐普拉vs.法蘭岑事件(傳媒女王與純文學明星彼此較量?)。相距九年後,平日深居簡出、不修邊幅的法蘭岑交出了第四本長篇小說,這一次,美國人先問:「他能超越獲得滿堂采的前作《糾正》嗎?」天生不適應傳媒喧囂的寫作個性,這次媒體還願意捧著他嗎?
法蘭岑做到了,讀過《自由》的驚歎聲此起彼落,各大媒體書評相繼叫好,《紐約時報》說:「這是法蘭岑迄今為止最觸動人心的小說——這既是一部關於問題家庭的精彩記錄,又是一幅不可磨滅的時代畫像。」英國《衛報》則激動地寫道:「他是文學天才……完全與其他當代小說在不同層次上……《自由》是年度之作,世紀小說。」九月中,歐普拉登場,這位影響美國千萬讀者選書的媒體女王公開表示已看完這本書,並對著電視機觀眾大呼:「這本書太優美了。這絕對是偉大的小說!」同時宣布這本書是她讀書節目的壓軸首選。兩人一笑泯恩仇,再度成了讀者熱烈討論的八卦話題。
11月24號的感恩節前夕,美國最具書評權威的《紐約時報》選出「年度最受注目的百本好書」(100 Notable Books)。該報負責選書的三大資深書評家也推出個人前十名最愛,《自由》不出所料,名登榜上。隨後出刊周日書評版從百大裡挑出年度十大,《自由》排名年度小說第一。其他媒體包括《出版者週刊》(Publisher Weekly),《School Library Journal》,具份量的網站Salon藝文評論,美國公共電台的文化節目…….都在年度書榜中一致推崇《自由》。隨後本書並入圍美國國家書評獎決選。
說《自由》是年度之書顯然不能表達這本書給人的震撼,正如《時代》雜誌特約撰稿人Lev Grossman對法蘭岑的描寫 :「他或許不是美國最有錢、最有名的作家,但他絕對是最有抱負的一個。他就像那些他沉迷觀賞的、數量逐日減少的鳥類一樣,他是瀕臨絕種的動物——堅持寫作要有思想內容的小說家。」這些情感濃烈的字句,我們相信凡是親自讀過《自由》的人,便能感同身受。
作者簡介
強納森.法蘭岑(Johnathan Franzen)
1959年出生,美國小說家、散文作家,《紐約客》撰稿人。1996年,法蘭岑在《哈潑》雜誌上發表的一篇題為《偶爾做做夢》的隨筆,表達了其對文學現狀的惋惜,從此聞名於世。當他的第三部小說《糾正》(2001)一齣紛亂的家庭諷刺劇,出版時,引來如潮好評,法蘭岑憑此書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及2002年美國普利茲獎提名。2010年八月底出版第四本小說《自由》。
法蘭岑出生於美國伊利諾州,母親是美國人,父親是瑞典人。在聖路易度過幼年時光,1981年從斯沃思莫學院(Swarthmore College)畢業,主修德文。1979-1980年,通過韋恩州立大學設立的“去慕尼克讀大三”合作項目,他曾到德國留學。1981-1982年,獲歐布萊特獎學金在柏林自由大學學習。因此法蘭岑會說一口流利的德語。創作第一部小說期間,曾在哈佛大學地震實驗室打零工。
作品得獎紀錄
.1988 懷丁作家獎(Whiting Writer's Award)
.1996 入選Granta雜誌最佳美國青年小說家(Granta's Best Of Young American Novelists)
.2001 美國國家書卷獎得主(National Book Award)
.2001《紐約時報》年度最佳書籍(New York Times Best Books of the Year)
.2002 普立茲獎決選名單入圍(Pulitzer Prize finalist)
.2002 國際筆會 / 福克納獎決選名單入圍(PEN/Faulkner Award finalist)
.2010《時代》雜誌百大人物
John Gardoner小說獎。(John Gardner Fiction Award)
入圍國家書評獎、洛杉磯時報圖書獎。
譯者簡介
繆梅
西安外國語大學畢業,曾任教於華南理工大學外語學院,2004年辭職加入深圳金喜影視,擔任市場發行。現為自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