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今中外的軍事史料中,恐怕從來沒有一支軍隊,在多達一千三百餘人的成員中,最小的年齡居然只有六歲,大的亦不過十五、六歲,而且他們還是真正吃糧拿餉,有軍籍、有編制的軍人。這些人當年被大家稱作「娃娃兵」或「幼年兵」,是國共內戰末期,被國軍搶救撤運來台的一群戰亂孤雛;他們有的是與親人失散的孩童,有的是戰亂中被抓兵而成了荒謬年代的祭品,當然也有些是為了逃避戰亂,或受親人托孤而隨軍來台,總之他們都是國共內戰中的無奈犧牲者。
這一群隨軍來台的稚齡孩童,受到命運的擺佈,棲身於軍隊的行伍之中。他們因為年紀小、身材矮,只能在部隊中充當傳令或雜役。幸蒙時任陸軍訓練司令兼台灣防衛司令的孫立人將軍,基於憐憫和愛心,將這些孩童集中,於民國40年3月18日下令各部隊-將未滿16歲的娃娃兵全部集中於台南三分子營區,成立「幼年兵總隊」。讓這一群戰亂孤兒,從此有了一個比較安定的環境,除了基本的軍事與體能訓練之外,也分級、分班的接受一般中、小學校的教育,生活雖然很克難,學習卻得到了妥善的照顧。
經歷了一甲子的漫長人生歲月,除了少數幾個當年最小的幼年兵之外,目前這些人都已成了七十多歲的白髮老翁。雖然每個人都有各自的辛酸淚,也有不同的奮鬥史;儘管際遇不同,成就各異;但是,畢竟這些人都曾在艱困的環境中,奮勉學習與成長,也各自堅守著自己的崗位,默默的為國家和社會奉獻過僅有的心力。
如今,美好的仗這些人已經打過,而且每個人都以「曾經是幼年兵的一員」為榮,值此中華民國一百年的時刻,這些人不願這一頁古今中外獨有的幼年兵歷史,被煙滅或被世人遺忘,所以將那段大家艱苦備嚐、共同生活、努力學習的照片,以及當年報章、雜誌刊載幼年兵的相關報導,和我們自己成長的故事,輯印成「中華民國幼年兵」一書,藉以替國共內戰對人民造成的苦難和無奈,留下一頁見證。也期盼兩岸同胞從此能夠和平共榮,永不再兵戎相見;讓這群「中華民國幼年兵」,成為「空前」、也「絕後」的歷史記憶。
本書特色
本書匯集多篇出身幼年兵總隊聞人、作家之回憶,並蒐整130餘幅當年幼年兵總隊生活、訓練與學習照片,這些已收藏了60年的史料彌足珍貴,讓大家得以一窺幼年兵總隊神秘的面紗,也讓我們對戰亂的殘酷多了一層認識,尤以今日兩岸交流日盛,昔日幼年兵已成白頭,他們一生滄桑,適足以「見證歷史」亦是偉大的「歷史見證」。
作者簡介
熊德銓
本書係彙整相關文摘而成,作者包括前高雄科技大學校長魏兆歆博士、作家桑品載、段彩華等,他們都曾是「幼年兵」。全書由熊德銓先生策劃,熊先生民國23年出生,江西省南昌市人,隨軍來台後加入幼年兵,後報考政治作戰學校3期(1956年班),曾歷任師、軍、軍團、憲兵司令部等各級政戰部主任,民國82年任總政治作戰部中將副主任,84年1月退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