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 不能暴飲暴食
進食後,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依賴胃腸道和消化附屬器官來完成。在多種消化液的輔助下,營養物質在小腸被充分吸收。但暴飲暴食完全打亂了胃腸道對食物消化吸收的正常節律,增加了胃腸道的負擔,容易引發腸胃不適、胸悶氣急、精神恍惚等病理症狀反應。研究發現,暴飲暴食後2小時,發生心臟病的危險機率將增加4倍,引發腦動脈閉塞的可能性也大大提高。
002 幾點吃晚飯最益長壽
晚餐最佳時間是下午6點左右,因為人們通常在晚上10點休息,晚餐後能有4個小時的活動時間,便於消化系統消化吸收食物中的營養。如果太晚吃飯,食物來不及消化就上床休息,容易出現腹脹感,並容易產生積食症狀。
003 細嚼慢咽幫助消化
食物進入口腔後,唾液就會不斷分泌,加上牙齒的咀嚼運動,有助於快速
Chapter
健康直達車 定時定量身體健康
一日三餐,定時用餐就能夠形成規律,使時間成為刺激條件,屆時人就會有飢餓感。而按時定量吃飯,使兩餐間隔時間保持在4~6小時,有利於腸胃有效地消化、吸收,讓胃有排空的時間,使消化系統始終處於有節律的活動狀態,進而保證人體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和食慾旺盛。
消化食物。食物在口腔中停留的時間越長,唾液的分泌就越多,也使咀嚼越充分。經過「加工」的食物進入胃部,可大大減輕胃的負擔,同時也有利於小腸對事物營養素的吸收。食物咀嚼得粗細基本上不會影響人體對醣類的吸收,主要影響蛋白質的吸收。肉類食物不經過充分的咀嚼,蛋白質的吸收率就會明顯降低。而充分咀嚼則能明顯提高蛋白質的吸收率,同時還可充分品嘗食物特有的原味,既能滿足食慾、增加飽腹感,還能有利於吸收。
004 早餐適宜吃「熱食」
由於夜間的陰氣未除,大地溫度尚未回升,體內的肌肉、神經和血管都還呈現收縮狀態。如果此時吃冰冷的食物,必定使體內各個系統更加攣縮、血液不順,時間一久,「胃氣」就會受傷,身體的抵抗力就會下降。早上應該吃熱的稀飯、牛奶或豆漿,同時搭配蔬菜、麵包、水果、點心等。只有身體溫暖,微循環系統才會正常運轉,氧氣、營養及廢物等的運輸才會順暢。
005 別把自己吃睏了
1 食用小米、牛奶、香菇、葵花子、海蟹、黑芝麻等富含色胺酸的食物後就容易想睡,因為色胺酸能促進大腦神經細胞分泌血清素,血清素有抑制大腦思維活動的作用。
2 吃含熱量少的食物容易想睡,因為熱量少無法滿足大腦的能量需要,無法維持正常的神經活動,人就會產生睡意與疲倦感。
3 飲食過量容易想睡:大量進食後,血液流向胃,大腦容易缺血、缺氧,影響腦功能的正常發揮,使人感到困倦。
006 「吃香喝辣」當心「小便難」
研究發現,貪吃辛辣食物會導致尿液產生刺激物質、膀胱內壓力增高、前列腺內尿回流等症狀,進而引起前列腺發炎,出現「小便難」。
007 不吃早餐危害大
「一日之計在於晨」,一頓營養美味的早餐會為身體提供充足的營養,讓身體有充足的能源應付一天的工作。可是,由於工作生活忙碌,很多人為了節省時間,早餐都是匆匆應付,根本忘記吃。這些不吃早餐的人通常飲食沒有規律,久而久之就會出現疲勞、頭暈乏力、營養不良、貧血等症狀,抵抗力、免疫力也會隨之下降,進而產生出多種疾病。
008 飯前飯後不宜飲水
人的胃腸等器官在吃飯時會產生條件反射,分泌消化液。比如牙齒在咀嚼食物時,口腔分泌的唾液和胃分泌的含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液等,就會與食物碎末混合在一起,加速食物的消化吸收。如果在吃飯前、飯中、飯後喝水,就會沖淡、稀釋唾液和胃液,降低蛋白酶的活力,影響身體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時間一久,身體健康狀況就會變差。
009 早晨不宜吃乾食
清晨起床後,胃腸消化功能較弱,食也比較差。此時若只吃乾食,不利於消化,能量也不夠,無法滿足人們活動的需要。
010 午餐不能吃過飽
現代居民「早晨吃得少,中午吃不好,晚上酒飯飽」的狀況,已經在某種程度上得到改善。但有些人又矯枉過正,過分注意中餐,大吃大喝,往往直到撐了為止。其實,吃得越撐就容易覺得睏,因為吃太撐會使腦部的血液和氧都轉去支援消化道,進而出現「頭昏腦脹」的現象。當然,要控制「八分飽」不太容易,一不小心就會吃過量。因此要放慢用餐速度,有了飽足感就馬上停止進餐。如果吃得太快,等到飽足時,其實已經過量了。
011 早起喝冷開水更健康
清晨飲用1杯涼開水,不但有潤喉、醒腦的作用,還能防止口臭和便祕。
早晨空腹喝下新鮮的冷開水,能夠迅速進入腸道,被腸黏膜吸收而進入血液循環,稀釋血液,增強肝臟解毒能力和腎臟的排泄能力,促進人體新陳代謝和免疫功能。
012 晚餐不宜吃太飽
1 一到晚上,血液中胰島素的含量就會上升,達到一天中的最高峰,由於胰島素可使人體過剩的熱量轉化為脂肪,並儲存在體內。如果熱量攝取集中在晚餐,就容易導致糖尿病的發生。
2 高蛋白、高脂肪和高能量的攝入,會增加血液的黏稠度;而使夜間睡眠時的血流變緩、血壓降低,使大量脂類趁機附著在血管壁上,促使動脈粥樣硬化與微小血栓形成,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3 食物中的鈣經過身體代謝後,沒有被吸收利用的部分會透過尿道排出。排鈣的高峰期一般在飯後4小時左右,如果晚餐吃太飽,就會造成大量的鈣無法被身體吸收,造成鈣質在尿道、膀胱內沉積、結塊,增加罹患尿路結石的機率。
013 常吃黑米抗衰老
黑米外部的皮層中含有花青素類色素,其顏色與其他米不同。花青素類色素具有很強的抗衰老作用。研究表示,同樣一種食物原料中,顏色越深,營養價值就越高。黑米在米類中顏色最深,其色素的作用在各種顏色的米中是最強的,所以說黑米的抗衰老效果非常強。此外,花青素類色素中還富含黃酮類活性物質,是白米的5倍,能夠預防動脈硬化。而且黑米中的鉀、鎂等礦物質,還有利於控制血壓。減少患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進而延緩身體因疾病所造成的衰老。
014 晚餐不宜太晚吃
研究證明,尿路結石與晚飯的進餐時間太晚有關。尿路結石的主要成分是鈣,而食物中的鈣除了有一部分會透過腸壁被身體吸收外,多餘部分均會隨尿液排出體外。由於人排尿的高峰約在飯後4~5小時,而太晚吃飯,人們不再進行活動,尿液就會全部流在尿路中,使尿液中的鈣量不斷增加,進而形成結石。
015 哪些食物不宜空腹食用
1 香蕉:香蕉含有較多的鎂元素,空腹食用時,人體中的鎂元素突然激增,會破壞人體血液中的鈣、鎂平衡,對心血管產生抑制作用,不利於身體健康。
2 柑橘:柑橘含大量糖分和有機酸,空腹下肚,會造成脾胃不適合,胃腸功能紊亂。
3 番茄:番茄含有豐富的果膠、柿紅酸及多種可溶性收斂成分。如果空腹下肚,這些成分會很快與胃酸起化學反應,產生難以溶解的硬塊狀物,引起胃腸脹滿、疼痛等症狀。
4 大蒜:大蒜含有辛辣的蒜素,空腹食用會對胃黏膜、腸壁造成刺激,引起胃腸痙攣、胃絞痛,並影響胃、腸的消化功能。
016 十月蘿蔔小人參
蘿蔔,生熟皆宜食用,生用味辛性寒,熟用味甘性微涼,有下氣定喘、止咳化痰、消食除脹、利大小便和清熱解毒的功效。現代醫學研究表示,蘿蔔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醣類、維生素A、維生素C、尼克酸、鈣、磷、鐵等成分。蘿蔔內的糖化酵素能分解食物中的澱粉、脂肪等成分,使之為人體充分吸收和利用。芥子油成分具有辛辣味,能促進胃腸蠕動、增強食慾、幫助消化;根莖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揮發油,常吃能健胃助消化,防治因維生素A缺乏引起的疾病。由於胡蘿蔔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所以民間有「十月蘿蔔小人參」之說。
017 不宜吃過多水果
水果營養豐富,味道甜美,而且還具有一定的醫療保健作用,所以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但是,水果不可無限量地吃,吃多了不僅無益於健康,反而會有損健康、誘發疾病。比如吃太多荔枝會造成暫時性的血糖下降;吃太多香蕉容易引起血液中的鎂、鉀含量驟增,造成體內鎂、鉀、鈉、鈣等元素的比例失調。傳統醫學理論認為,各種食物都和藥物一樣,有不同的性味、功效和食用宜忌。吃太多水果也會出現副作用,所以吃水果應掌握好分量,不宜吃太多。
018 不宜吃有苦味的柑橘
柑橘含有多種糖苷,其中的柚皮苷和新橙皮苷是柑橘中的主要苦味物質,在未成熟的柑橘中含量較高。如果大量食用這種未成熟柑橘,會對身體產生不良的影響。而成熟後的柑橘由於各種酶的作用,上述兩種糖苷逐漸轉化,水果的苦澀味也會逐漸消失。
019 吃水果考慮成分
水分:水果中含量最多的是水分,一般在70~50%。水果的汁液中溶解了許多物質,是營養價值最高的部分。
糖分:水果中的糖分有葡萄糖、蔗糖和果糖三種。成熟的水果含糖較多,所以吃起來很甜。
有機酸:水果中的有機酸以蘋果酸、檸檬酸、酒石酸為主,多數水果的含酸量為0.1~0.5%,吃起來酸甜適口。
芳香物質:一些水果中含有低量的香精油,使其具有一種特殊的香氣,能刺激人的食慾,幫助消化。
醣類:水果中常見的糖苷類有苦杏仁苷,有毒,主要存在於核果類的種子裡;柑橘苷,無毒,有的柑橘帶有苦味。
油脂類:水果中的油脂多含在種子裡,蠟質含在成熟水果的表皮,達到保護水果的作用。
維生素:水果中含有多種維生素,是人們吃水果所要攝取的主要成分,對人體健康有很重要的作用。
礦物質:水果中主要含鈣、磷、鐵等礦物質,都是人體正常生理活動所要的。
020 常吃花生有益
花生是高蛋白的油料作物,營養價值很高,所含蛋白質相當於小麥的2倍、白米的3倍,與雞蛋、牛奶相比也毫不遜色。我國古代營養學家將花生說成「長生果」,認為它有延年益壽的作用。現代醫學研究發現,花生油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常吃花生(包括花生衣)可治療血小板減少症。
021 吃水果應削皮
水果的果皮中含有大量的纖維素、維生素C和果膠等成分,其含量甚至比果肉多。但是近年來隨著農業、林業的發展,農藥已被普遍使用,毒性較大的農藥也廣泛使用,這些農藥噴灑在水果上便會滲到果實中,其中絕大部分農藥殘留在果皮裡。即使認真清洗水果,也很難將殘留的農藥完全清除掉。因此吃水果時不但應當清洗水果,還應該削皮後再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