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有 4 項符合
黃昏,廊裡的女人的圖書 |
黃昏,廊裡的女人 作者:於梨華 出版社:停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2-31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平裝 / 234頁 / 25k正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單色印刷 / 初版 |
圖書選購 |
型式 | 價格 | 供應商 | 所屬目錄 | $ 238 |
五南文化廣場網路書店 |
小說/文學 |
$ 246 |
TAAZE 讀冊生活 |
小說 |
$ 246 |
iRead灰熊愛讀書 |
小說 |
$ 252 |
三民網路書店 |
小說 |
---|
圖書館借閱 |
國家圖書館 | 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 |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 電子書服務平台 | MetaCat 跨館整合查詢 |
臺北市立圖書館 | 新北市立圖書館 | 基隆市公共圖書館 | 桃園市立圖書館 | 新竹縣公共圖書館 |
苗栗縣立圖書館 | 臺中市立圖書館 | 彰化縣公共圖書館 | 南投縣文化局 | 雲林縣公共圖書館 |
嘉義縣圖書館 | 臺南市立圖書館 | 高雄市立圖書館 | 屏東縣公共圖書館 | 宜蘭縣公共圖書館 |
花蓮縣文化局 | 臺東縣文化處 |
|
橫跨二十餘年的潛心力作
六部精選短篇小說
烙記生命的傾頹與盼望
於梨華被譽為最精緻的文體家,
下筆勝尖刃出鞘,精準剔透。
讀時如沐和煦春日,
回首卻歷歷烏雲蔽日暗礁潮湧。
那個瘦的,乾癟的手指上戴著一個巨大的寶石戒指,
慢慢地轉動著白磁上斜印著四根瘦竹葉的茶杯,
轉了一圈,啜一口茶,
吸了一片蒼白的茉莉在兩片狹薄的嘴唇裡,
用四顆狹長的,往裡佝著背的門牙結結實實地嚼著,
嚼完了,「唰」的一聲,吐在廊外的黃昏裡。
另外那個較胖,較白皙,也是比較和善的婦人,
伸過頭來,對她杯內看看,笑著說:
「二十五年了,你還是那個脾氣,喜歡嚼茶葉吃。」
這是一部短篇小說集,由於梨華親自選入六篇作品,創作時間橫跨二十餘年。短篇作品是於梨華十分擅長的文類之一,也最能展現她出鞘精準筆鋒如刃的寫作功力。本書六篇小說各有風格,敘事口吻迥異,主題多元,非常具有代表性。
〈黃昏,廊裡的女人〉寫一對女性好友,遲幕之年才揭發彼此自年少起便暗自較量的祕密,於梨華巧妙地讓歲月贏得兩人的勝利,原來,人生只是一段過程,成與敗終究會如生命的明滅煙消雲散。多年來謠傳賣座港片電影《最愛》係根據此文,實則該片張艾嘉導演乃英雄所見略同,也代表同類的故事在現實世界並不罕見。
〈會場現形記〉欲向中國古典文學中的經典作《官場現行記》致敬,曾被夏志清譽為於梨華最出色的短篇作品。於梨華將場景放在她最熟知的美國漢學界某一場會議,會中各方名校教授雲集,自也吸引來無數前來酬酢、攀關係、找晉身階的學子和小校學者。若把場景、職業代換成他地、他人,這樣的景況與應酬過程也同樣成立。但大家都能心知肚明的交際場面,於梨華採用獨樹一格的第一人稱敘事方式,而這第一人稱又是以「教導」姪輩的口吻在「說話」,讀來別有一種不落文字的幽默,堪稱困難度高且獨特的寫作技巧。
〈姊妹吟〉寫兩姊妹細小敏感的恩怨,也寫人生起落的感慨。這兩者都是於梨華經常處理與關心的課題,女性間的較量往往比男性間的更微妙,小及髮型妝容,旁及鞋包衣裙,大及感情婚姻事業無一不包。而姐妹間的較量,在華人文化中,又摻雜了父母親戚三姑六婆的品評或閒語。於梨華不單寫出了女性的難解宿命,更檢討了華人的家庭文化。
〈王素蕙〉的故事,或許有些人以為過於戲劇化,然則這是海外華人常見的故事。
〈馬二少〉裡面將不同時期,不同原因、來自不同地區的美國華人聚集起來。故事中的華人各有不同價值觀,他們在新大陸孕育的第二代又帶給他們新的文化衝突。於梨華塑造了馬二少這麼一位個性隨和觀念開明的人物,對比出他身邊離不開原鄉文化的移民。時至今日,華裔移民在美國人數眾多,然而這類的文化衝突卻仍此起彼落不斷。
〈
等〉應該是最戲劇性的一個故事,於梨華描寫了這樣一種情境,意欲凸顯早年海外留學的窘境辛酸,並呈現兩性對感情在態度與觀念上的差異。這類主題經常出現在於梨華的作品中,而〈等〉營造了一個淒涼的結局,但女主角若願意拋卻過往迎向未來,未來是充滿希望的。
余光中、朱西甯、隱地 專文推薦!
「於梨華是當代中國最負盛名也是容易引起爭辯的小說家之一。
在女作家當中,她是少數能免於脂粉氣和閨怨腔的一位。」
臺灣知名文學家 - 余光中
「於梨華的才情,有『雙手能寫梅花篆字』的雙管齊下之譽。」
臺灣知名小說家 - 朱西甯
「於梨華的文章是一杯酒,一杯濃烈的高梁酒。」
爾雅出版社創辦人 - 隱地
作者簡介:
於梨華
祖籍浙江鎮海,1931年生於上海。1947年舉家遷往臺灣,就讀臺中女中。畢業後考入臺灣大學外文系,隔年轉入歷史系,1953年畢業。同年九月赴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英文系就讀,後轉入新聞系,1956年獲新聞學碩士。在大學期間也嘗以筆名方莉夏、鴻鳴投稿,文章散見《文學雜誌》、《自由中國》、《現代文學》、《文壇》、《野風》等刊物,當時有幾篇小說,如〈鞋的憂喜〉、〈無腿的人〉、〈殞落〉、〈埋葬〉和〈追不回的幸福〉(曾收錄於臺灣皇冠出版社典藏全集)已嶄露光芒。文體精緻,被譽為臺灣六○年代現代主義代表作家之一,也是留學生文學鼻祖,擅長刻畫各種性格的人物。
1956年留美,以英文短篇小說《揚子江頭幾多愁》獲米高梅電影公司文藝獎首獎。1968年起,在紐約州立大學奧本尼(Albany)分校執教,教授中國現代文學、中國古典文學、中國報刊雜誌選讀。1975年返中國訪親,被臺灣政府視為「媚匪」列入黑名單,禁止回臺並封殺其作品,至1985年解除。1983年夏被Yaddo Colony(耶都藝區)邀請為寫作區員。1984至1985年得富爾布萊特獎(Fulbright Fellowship)到南斯拉夫與作家交流。1993年退休移居舊金山灣區,現居馬里蘭州。2006年獲佛蒙特州Middlebury College榮譽文學博士。
著有《夢回青河》、《又見棕櫚,又見棕櫚》(獲得1967年嘉新文學獎)、《傅家的兒女們》、《焰》(精選集改名為《花開有時》)、《變》等二十六部小說與散文集,作品曾被翻譯成英文,也有一些被改編為電影和電視劇。
於梨華 作品年表
1956〈揚子江頭幾多愁〉(Sorrow at the End of the Yangtze River)(又名「揚子江頭的嗚咽」)
1963《夢回青河》(長篇小說)
《歸》(短篇小說集)
1965《也是秋天》(中篇小說集)
《變》(長篇小說)
1966《雪地上的星星》(短篇小說集)
1967《又見棕櫚,又見棕櫚》(長篇小說)
1968《柳家莊上》(中短篇小說集)
1969《白駒集》(短篇小說集)
《燄》(長篇小說)
1972《會場現形記》(短篇小說集)
1974《考驗》(長篇小說)
1978《誰在西雙版納》(遊記)
《傅家的兒女們》(長篇小說)
1980 《記得當年來水城》(散文集)
1988《尋》(短篇小說集)
《美國的來信》(書信集)
1989《三人行》(長篇小說)
《相見歡》(短篇小說集)
《情盡》(短篇小說集)
1996《一個天使的沉淪》(長篇小說)
1998《屏風後的女人》(中短篇小說)
2000《別西冷莊園》(散文集)
2002《在離去與道別之間》(長篇小說)
2008《飄零何處歸》(散文集)
2009《彼岸》(長篇小說)
《秋山又幾重》(中短篇精選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