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的衝突與選擇
台灣房地產經過了幾次的景氣波動循環,尤其這一波房市景氣從2003年下半年開始復甦至今(2012),雖然在2008年下半年受到美國次貸風暴影響,房市小幅下滑,但在資金泛濫及低利率水準下,2009年又引發另一波房市投資熱潮。而這波房市熱潮卻也激起廣大民怨與「居住正義」的爭論,但對自住客而言,更引發是否要進場「拼房」,以免房價上漲更買不起的恐慌心理;當然,有些人拼命買房之後,也擔心會不會買在高點划不來。另外,對投資客而言,也引發是否要進場「賭房」,以賺取這波高房價的投資機會;當然,有些人也擔心萬一賭輸了,是否將陷入更大困境的憂慮。
面對自住客是否「拼房」、投資客是否「賭房」的困惑,更進一步要問的是:不論自住或投資,買了房子之後,是讓自己生活更幸福,還是讓自己生活產生更大壓力?反之,如果這時暫不買房子,是讓自己生活更自在,還是讓自己生活更焦慮呢?換言之,買房的目標除了考慮「賺錢致富」(當然也有可能賠錢)之外,是否更應考慮「生活品質」的提升(拼命賺錢無法享受生活)?當「賺錢致富」與「生活品質」發生衝突時,你又會如何選擇呢?
當前房市瀰漫著「賺錢致富」風潮,忽略了「居住生活」才是房屋的本質。賺錢致富要認識市場、掌握趨勢,而居住生活則要認識自己與家人、掌握生活與環境。本書除了提供「市場之尺」來掌握判斷之外(見第三章〈看懂房地產趨勢〉、第四章〈看懂房地產市場〉及第五章〈解讀房市政策〉),同時更提供「心中之尺」來掌握釐清(見第六章〈購屋的關鍵因素〉及第七章〈不同人生階段的購屋選擇〉),另外透過個人的經驗背景(第一章及第二章),說明我個人購屋選擇的心中之尺與市場之尺,以及其間的衝突與選擇。
當前房地產市場力量龐大,試圖透過「市場之尺」作為一般人購屋決策的唯一準則,進而扭曲哄抬操控市場之尺,這也看出房市廣告行銷費用的龐大及影響力。目前坊間有關房市的書籍或資訊均將購屋者視為投資者,強調如何購屋賺錢,將房屋視為投資工具,而未將房屋當作居住產品。換言之,目前房市多討論「市場之尺」,而忽略了「心中之尺」,只有市場之尺,並不適合進行購屋決策,因購屋者會不自覺地買了市場喜歡而自己未必喜歡的房子。
本書除了重新從我個人不同角度審視此「市場之尺」外,更重要的是,要告訴讀者,購屋決策除了市場之尺外,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心中之尺」,並透過本書學習建立好心中之尺,購屋決策將不會焦慮徬徨。自己作為購屋決策的主人,不再受到市場的壓力而當「屋奴」,是本書撰寫的目的。
看過我上本《張金鶚的房產七堂課》的讀者,應了解我提出的房產五大關鍵因素:時機、區位、價格、產品和管理。本書進一步希望讀者了解,面對此五大關鍵彼此發生衝突時,將如何評估選擇。換言之,在現實環境中,購屋者很難找到同時滿足五大關鍵的個案,遇到五大關鍵各有利弊優劣的不同個案時,購屋者該如何作決策選擇?透過本書所提供的學習方法與案例,掌握自己的心中之尺,再透過市場之尺的學習與分析判斷,購屋者自然能「安心」進行購屋決策。
本書的內容比上本七堂課更深入淺出,簡短精鍊,輕鬆易讀,並加強時事與案例的討論,最重要的是,本書七章節的佈局均以讀者關心的問題為出發,共結集了房地產65問,我再提綱挈領地予以回應。沒看過七堂課的讀者可以先看此書,看過七堂課的讀者更應再看此書,除了是續集,且更完整補充了七堂課的內容。
本書經過一年來的努力,在出版社的協助下,終於得以集結成書,令人欣慰。非常感謝《Money錢》雜誌主筆劉育菁小姐的文字協助,完成初稿;她不但將生澀的學術語句轉換成淺顯易懂的白話口語,同時她也提供許多市場案例與觀點,讓我能從更多不同角度思考,才使得本書能夠展現如此豐富且輕鬆的大眾風貌。
買房子的確是人生大事,更是一輩子的事,因為買到的房子好壞,將影響個人及家庭一輩子的生活與財富。本書撰寫的初衷是,幫讀者充實房地產的專業知識與判斷,以避免大筆資金因購屋決策錯誤而造成損失,並在賺錢致富的同時,提升居住生活品質與品味。
面對詭譎多變與眾說紛紜的房市,希望此書能幫助已購屋者、未購屋者、想購屋者、不想購屋者都能安心做出購屋決策。如果這輩子不想「賭房」,也不想「拼房」,又該如何安心「住房」與「賺房」?透過本書將能輕鬆學習房地產的正確觀念與知識,充分掌握個人房地產的「心中之尺」與「市場之尺」,並成一輩子的房產理想!也希望能藉著這本書,對台灣房市的健全盡份心力,謹以此書獻給關心台灣房市的每一位讀者!
政治大學地政系特聘教授
張金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