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新覺羅毓鋆(1906-2011)為清朝太祖努爾哈赤次子和碩李烈親王代善的第十一世孫,六歲開始在毓慶宮為溥儀之伴讀,師承於陳寶琛、鄭孝胥、羅振玉、王國維、康有為、柯紹忞、葉玉麟、莊士頓等人,特別敬重葛仲舒、何休、王船山、熊十力、馬一浮等學者。
1947年遭蔣介石遣送來臺灣監管後,韜光養晦窮經皓首六十餘年,先後成立「天德黌舍」、「奉元書院」,廣授數十門儒學和子學的課程,深研縱論六經,以《大易》、《春秋》為主經,精傳「春秋公羊學」微言大義,堪稱為跨世紀最後的通經大儒。
其一生經歷光緒、宣統清帝以迄馬英九總統等二十個政權,並斡旋於中外無數政要名流。從溥儀身旁運籌帷幄的謀臣,至講學於臺北閭巷間潛龍勿用的隱士,讀書一百年,教學一甲子,門生上萬人,可謂開曠古未有之傳奇。其最終理想則在籌辦大格局之「華夏學苑」,藉以傳承夏學文化使命。(黃忠天/溯源與奔流─跨世紀經學家愛新覺羅毓鋆與奉元書院教育)「問心錄」為毓鋆老師門下弟子義孫女董華春感念恩師爺爺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