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國的儒道兩家,林語堂先生進行過這樣的比較:「孔子學說依其嚴格的意義,是太投機,太近人情,又太正確。人具有隱藏的情愫,願得披髮而行吟,可是這樣的行為非孔子學說所容許。於是那些喜歡蓬頭跣足的人走而歸於道教……孔子學說的本質是都市哲學,而道家學說的本質是田野哲學。」
「披髮而行吟」正是人們內心深處的渴望,一種自然而自由的生存方式,正如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所說的「詩意的棲居」。要滿足人的這種渴望,就必須瞭解道家學說,因為這種「田野哲學」對於「詩意生存」的理解和闡述最為透徹、獨到、引人入勝。
道家學派為戰國時期莊子所創立,其思想源於春秋時代的老子。老子和莊子所著的《道德經》和《莊子》,是道家學派最重要的兩部經典力作。《道德經》上篇講解宇宙本原、天地變化、陰陽變幻等問題,下篇闡述人在天地宇宙中的處世方法,進退之術以及長生久視之道。《莊子》內七篇為莊子本人所做,分別講述人的自由解脫、養生、入世、充德等幾個方面的內容,並據此為人們設計了悠然自得的自處之道,不為外物所困,不為現實所擾,怡然自適,超然達觀。
除此之外,《管子》等書也是道家的經典作品,可以作為瞭解道家思想的途徑。後世人對於道家學說亦多有發揮,東晉葛洪、西晉郭象等人對於道家思想都有自己的闡發,並形成著作,值得一讀。而張道陵所創道教,以及為中國民間所熟知的呂洞賓、張三豐等「真人」等打著尊崇老子的旗號,卻主張脫離現實,煉丹成仙,已與老莊的思想相去甚遠,並不在本書的參考和討論之列。
總體來說,道家思想高屋建瓴,從宇宙天地和人的完整生命的宏觀角度來思考人應當度過一個怎樣的生命征途,超越了知識體系和意識形態的局限,站在天道的中心和人生的邊緣來反思人生。深入人性,不一味固守冠冕堂皇的道德原則,為人們構建了一片樸素自然的自由天地,幫助人們在出世和入世之間找到平衡點,既取得世俗的成功,又不失去自我的精神家園。
但是,道家思想深奧玄妙,戰國時代的古文字又艱澀難懂,學習道家智慧,如果從《道德經》和《莊子》的原文讀起,實在不是一個聰明的方法。如果不想進行嚴謹的學術研究,只想從中學到生存智慧,那麼不妨採取其他的方式。這就像,想瞭解西方哲學的簡單脈絡的人,不必讀柏拉圖和康得的原作,只需讀一本《蘇菲的世界》即可。
基於此,我們編著了《道家經典智慧故事全集》一書,本書總結了道家的智慧精華,以講故事的形式將老子和莊子的智慧闡述出來。講故事是為了更好地理解和體悟道家智慧,但是故事本身,也同樣是書中的一道絕美的風景,趣味性和哲理性兼備,無論人們從書中想要得到什麼,是輕鬆的心境,還是人生的智慧,抑或是成功的方法,道家故事都是最好的選擇。
本書從生死、機心、名利、養生、自由等幾個方面闡述人生哲理,希望以此來安頓人的心靈,啟發人們超脫現實世界的物欲之海、名利之場,過上一種合理節慾、有利身心的生活,提高人的生命品質,使人生活得更加健康幸福,實現精神的絕對自由。
另外,本書還從眼界、修身、道德、積累、進退等幾個方面論述了成功真諦,嘗試通過這幾個方面的內容為人們提供一些可以借鑒的處世經驗、成功經驗。在現代社會,想要摒棄浮躁的心態,踏踏實實地走向人生的成功,這些經驗和哲理是不可不知的。希望讀者能夠借助這些經驗和哲理,在現實生活中無往不利,實現自己的夢想。
作者簡介:
畢業於歷史系,兼修佛學、神學、宗教歷史的研究,是個不同於凡人的「神仙人」,一年之中半年徘徊於寺宇廟閣,多與僧侶為伴;此次是應主編懇切之邀提筆與大家共勉,曾著有《佛家故事裡教會我的生活道理》。
章節試閱
第一章 慈悲:予樂拔苦的博大愛心
生命不是用來自私的,弘一法師在他的有生之年發出了這樣的呼聲。他修佛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自身的超脫,而是為了去普度眾生,去擔負一切眾生的罪惡,願意去代替他們受苦。
世間的生命原本是沒有任何所謂的「高、低、貴、賤」之分的,每一個生命都有著它所存在的意義與價值,並且我們在關愛其他的生命的同時,其實也是對我們自身生命的關懷與尊重。只有當一個人懂得善待他人的時候,他的人際關係才會和諧友好、充滿溫情。對於他人,假如你遇事往好處想,多感念別人的恩德,即使別人冒犯了你,也不介意,這樣,別人自然會被你的誠意所感動,進而回報你以真誠。
一個婦道人家要獨自撫育七個年幼的孩子實在不容易,幸好有老三自願幫助她,他不入山打坐,反而為一家孤兒寡母服務,不為世間的五塵六慾所轉,反而轉變穢土為淨域,可以說他才是真正懂得佛道的。所謂佛者,如果能活用,好比苦海的舟航,黑夜的明燈,更是救世的良方。
這則故事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慈悲不但是成佛的根本,甚至是做人的根本,一個身懷無私之心的人,總是把他人的悲苦裝在心裏,把自己的私利放在一邊;這種人才是真正的佛者;相反,現實中也有一些人,他們總想保全自己,自私自利,結果生出許多無端的煩惱。
從前有一個人,經過長途跋涉,非常疲倦和乾渴。他看見一條竹筒連成的水道淌出清清的細流,就趕緊跑過去捧水便喝。喝飽後,他滿足地對竹筒說:「我已經喝夠了,水就不要再流了。」他說完後,發現水依然細細地流著,心中發起了火:「我說我喝完了,叫你不要再流,為什麼還流?」有人見到他這個樣子,暗自發笑,上前開導說:「你真沒有智慧。你自己為什麼不離去,反叫水不要來呢?」
世間的人掙扎於七情六慾,可是久而久之對這纏人不休的慾望也會生出疲厭。如是就想:「這些誘人的色聲香味,不要再來到我的面前,使我眼見心煩。」可是五慾依然如舊,不斷糾纏人心,於是按捺不住大發雷霆,再次詛咒:「我要你迅速消失,永遠不要再出現,為什麼你還來糾纏,讓我見到心生煩惱?」有智慧的人說:「一個人若要離開五慾,應該收攝自己的六情,關閉心意,妄想不生,這樣才能得到解脫。何必執著眼前的事相,而希望它不生呢?」
其實,這都是人的自私心理在作怪,自私是人類的劣根性之一。
人,無論是誰,都會有私心,這是人天性中的缺陷,但這種缺陷,並不是無藥可救的。我們應該懂得,仁愛應摒卻私心,自己對別人的態度,就是別人對自己的態度,善與愛無法共用的世界必是一片黑暗。
生命不是用來自私的,一個自私的人註定會傷害到自己,而一個樂於助人的人,反而會從別人那裏得到好處。把自私從你的心裏趕走,你的心中就會充滿光明。
生命不是用來自私的
自私是人的一種潛藏在心靈深處的本能慾望,它的存在與表現通常是不為人所察覺的,私慾較強的人不顧社會和他人的利益,一味地滿足自己的需求,而在自己的私慾得到滿足的時候卻又心安理得地去享受。
生命不是用來自私的,弘一法師在他的有生之年發出了這樣的呼聲。他修佛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自身的超脫,而是為了去普度眾生,去擔負一切眾生的罪惡,願意去代替他們受苦。以他的一人一肩之力去承擔一切的罪惡,這就是佛家的無私與偉大,是佛家的真境界!
有兄弟三人,雖然沒有出家,但是喜好求佛問道,時日一久,為了求得更高的悟境,一起相約出外行腳雲遊。
有一天,在日落時他們借宿於一個村莊,恰巧這戶人家的婦人剛死去丈夫,帶著七個子女生活,第二天,三兄弟正要上路的時候,最小的弟弟就對兩位哥哥道:
「你們兩位前往求佛吧!我決定留在這裏不走了。」
兩位哥哥對於弟弟的變節非常不滿,認為他太沒有志氣,出外參學,才見到一個寡婦就動心想留下來,氣憤地拂袖而去。寡婦看到老三一表人才,就自願以身相許。老三說:「你丈夫剛死不久,我們馬上就結婚實在不好,你應該為丈夫守孝三年,再談婚事。」
三年以後,女方提出結婚的要求,老三再拒絕道:「如果我和你結婚實在對不起你的丈夫,讓我也為他守孝三年吧!」三年後,女方又提出要結婚,老三再度婉拒道:「為了彼此將來的幸福美滿,無愧於心,我們共同為你的丈夫守孝三年再結婚吧!」
三年、三年、再三年,經過九年,這戶人家的兒女們都長大了,老三看到他助人的心意已完成,就和婦人道別,獨自步上求道的路。
第一章 慈悲:予樂拔苦的博大愛心
生命不是用來自私的,弘一法師在他的有生之年發出了這樣的呼聲。他修佛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自身的超脫,而是為了去普度眾生,去擔負一切眾生的罪惡,願意去代替他們受苦。
世間的生命原本是沒有任何所謂的「高、低、貴、賤」之分的,每一個生命都有著它所存在的意義與價值,並且我們在關愛其他的生命的同時,其實也是對我們自身生命的關懷與尊重。只有當一個人懂得善待他人的時候,他的人際關係才會和諧友好、充滿溫情。對於他人,假如你遇事往好處想,多感念別人的恩德,即使別人冒犯了你,也不介意,這...
目錄
第一章 慈悲:予樂拔苦的博大愛心
生命不是用來自私的 016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021
每一種善行都有回聲 025
世有平等,然後有真慈悲 029
關愛每一個卑微的生命 034
常存憫物之心 038
菩提心源於對眾生的愛 042
一言之善,貴於千金 046
智慧是善行的輔佐 049
慈悲:將孝心放到無限大 053
第二章 清淨:心淨則佛土淨
認識自己,一室六窗 060
心淨則佛土淨 064
清淨心的種子,必會長成參天大樹 069
正心誠意,敬鐘如佛 075
物無淨穢,心有淨穢 079
掃地,掃心地 083
清淨無私的大愛 087
擾亂身心的「無明」 093
破除「我執」,獲得解脫 096
第三章 忍辱:有容乃大,忍者無敵
忍辱不是做縮頭烏龜 102
耐心,如流水磨棱角 106
容天下難容之事 110
公道自在人間 114
為了理想,把侮辱當飯吃 118
以愛對恨,恨自然消失 121
穩定情緒,解脫自己 125
吃虧是一種長線投資 130
潛龍在淵,飛龍在天 134
第四章 捨棄:能舍方能得
世界本殘缺,拋卻求全妄想 140
捨得——小棄小得,大棄大得 146
有輕重便有取捨 152
知足常樂,放棄額外的追求 156
盡善盡美,用現實的方式去實現理想 162
人到無求品自高 166
第五章 自度:自己拯救自己
破繭成蝶要歷盡磨練 172
除去惡念,方能得救 175
我有明珠一顆 179
心有清泉,沙子也成水 184
勢如破竹的上進心 189
泥濘留痕,磨難是煉獄 193
自助者得天助 197
自己是最有威力的法寶 201
第六章 持戒:一切自由都有前提條件
堅持有原則的自由 210
心中不染銅臭 214
不做是非的傳播者 218
貪戒:杜絕人生痛苦的最大根源 222
別為小事抓狂 227
嗔如刃,比刮骨鋼刀更鋒利 232
擺脫自大的「我慢」 236
謊言的紙包不住事實的火 240
惡語一句六月寒 244
理性約束,邁過人生的三重關隘 249
第七章 自省:心靈接近光明的象徵
懺悔:生命之復活 256
自省像一道清泉 262
在深淺之間權宜做人 266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270
靜察己過,勿論人非 273
覆水難收,後悔無益 276
第八章 精進:奮發進取,精益求精 謙虛有助於自我消融 282
為法忘軀,追尋充實人生 286
凡事認真,提升自我 290
為人所不肯為,成人所不能成 294
積極進取創造卓越人生 297
持之以恆方可登峰造極 301
心性專一,有始有終 306
精進,永不停息 311
第一章 慈悲:予樂拔苦的博大愛心
生命不是用來自私的 016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021
每一種善行都有回聲 025
世有平等,然後有真慈悲 029
關愛每一個卑微的生命 034
常存憫物之心 038
菩提心源於對眾生的愛 042
一言之善,貴於千金 046
智慧是善行的輔佐 049
慈悲:將孝心放到無限大 053
第二章 清淨:心淨則佛土淨
認識自己,一室六窗 060
心淨則佛土淨 064
清淨心的種子,必會長成參天大樹 069
正心誠意,敬鐘如佛 075
物無淨穢,心有淨穢 079
掃地,掃心地 083
清淨無私的大愛 087
擾亂身心的「無明」 093
破除「...